筛查新冠肺炎到底用CT还是核酸?这篇文章爆出实情


(张教授在朋友圈发表的观点)


张教授这条朋友圈,一时间掀开了有关新冠肺炎筛查的话题潮,到底用CT还是用核酸?各种说法比比皆是。今天我们想客观的说说这个话题。

张教授身处重灾区,长期在一线战斗,有丰富的经验,是一位负责任的,令人尊敬的同行,看到很多患者无法确诊、无法得到有效救治,非常着急,这种医者仁心值得大家学习。


但张教授在朋友圈发的这段话,比如只要有接触史,就要进行CT排查,而且CT阳性就要集中隔离,这种做法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可能引发电离辐射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


这是不能用CT进行新冠肺炎筛查最最最关键的一点,过度的筛查可能引发电离辐射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违背伦理!

对一个个体来说,偶尔做一次CT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以50岁成年男性为例,做一次胸部CT辐射剂量为7.0mSv,患癌的几率会增加0.035%,对于个体,可能微不足道。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如果大批量的进行CT筛查,把湖北,甚至全国所有有接触史的人都安排做CT筛查,那整体的辐射就很可怕了。


目前没有确诊的、有接触史的人,无明确数字,但根据疑诊和已有的在家隔离的人数推断,少则几万,多则上十万。


如果全部做CT筛查,这一批人当中可能就会有很多因为CT的辐射导致癌症,道理就类似100万人一起买彩票总有几个会中奖,更何况,很多人需要多次检查。

那为什么肺癌就可以通过CT进行筛查?那是基于临床试验,美国在早年间就做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一组患者用低剂量CT筛查(而新冠肺炎患者检查用的是常规剂量,辐射剂量高的多),一组患者用胸片筛查,最后研究结果证实:通过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这组人死亡率下降了20%。


这项研究启示我们:如果这项检查能够对病人的预后有利,那是一项有意义的检查,否则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做呢?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


其中特别应该把放射实践正当化拿出来说说,这是指: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做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值得进行的。

会增加病毒传染和交叉感染风险!


CT初筛阳性。所谓阳性,张教授的本意肯定是新冠肺炎。但实际情况是,初筛的这些人,很可能有很多人并非新冠肺炎。


CT是靠影像来解读的,在影像上存在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现象。也就是不同的病可以同样的表现,同样的病可以不同的影像。


根据现有资料,新冠肺炎的CT表现可以很典型,也可以很不典型,甚至跟其它病毒性,非病毒性肺炎很难区分。


当然,在湖北,在武汉,那里新冠肺炎的发生率高,(第五版新冠肺炎的指南中,将湖北单列,增加了一条以CT为主要依据的临床诊断------注:非确诊,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使得集中隔离看起来很有意义,比如查出100个人有肺炎,很可能有95个人最后经过核酸检测证实是新冠肺炎的。另外5个可能是别的,比如细菌性肺炎,流感病毒肺炎等。


这个时候就有些问题需要考虑,如果把这5个和其他95个放一起隔离或治疗,就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或者无法得到正确治疗。


指南中明确指出需要单间隔离,但这些假阳性的患者一旦增多,单间隔离很显然是不现实的。至于湖北以外的地区,新冠肺炎的比例就更低了。


还要一种情况,就是CT阴性的问题,越来越多感染新冠病毒,但在CT上没有异常的病例被发现。


这些病例如果因为CT阴性就给排除掉,又成了移动传染源,虽然这些病人比例并不高,但这个病毒传染性这么强,这种处理方式,很显然背离初衷。


另外,要用CT进行初筛,那就意味着进行筛查的医院必须要有专用CT。


但是目前全国所有医院都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吗?No,不是每家医院的发热门诊都有专用CT。


根据《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有关规定,每位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CT检查之后,在感染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放射科要将检查床以及周围表面使用消毒剂喷雾消毒,这个过程需要30分钟,不光是机器消毒,工作人员的所有的装备都要消毒。

在当日全部检查都做完之后,放射科的同志们还要用紫外线灯对检查室进行30分钟的消毒。可想而知,这样的话,每天能筛查几个病人呢?

作为新冠肺炎的诊断,也不能仅靠CT!

为什么这样说?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4日在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表示,“我注意到了这个建议。


在诊治方案中我们强调,疑似病例都应该尽早送至定点医院,这样才不会因为诊治的问题耽误治疗。


作为一种传染病,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核酸检测得到阳性结果,才能确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于影像学等方式,我们认为是一种临床诊治方法,对于这样的病例,我们也要开展积极的救治。”

我们来分析分析。

肺炎类型很多,新冠肺炎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诊断,比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等。


尤其在现在冬春季,也有可能它就是个流感,这时候再去做核酸检测就是阴性。



再比如很多人像朋友圈这位这样,一直说新冠肺炎在CT上看有明显特征,就是磨玻璃影。


我们想澄清一个真相:事实上,随着认识的增加,我们发现虽然早期发现的新冠肺炎表现为肺外围区的多发磨玻璃影,但这种被认为典型的病例现在的比例却越来越低。


可以是实变,可以是结节等等,而且病毒感染很容易合并细菌感染,更让其表现变得复杂。


另一方面,CT上的磨玻璃影不一定就是新冠肺炎,还可以是磨玻璃结节,还可以是普通肺炎的吸收期,甚至肺出血,肺水肿等等。


所以单凭CT很难诊断是新冠肺炎,跟其他非新冠肺炎的临床使用场景一样,放射科医生是根据图像表现、化验检查、临床表现等做出的一个综合的主观分析和判断。


而在当前环境下,尤其是疫区一线,肺内出现病变,很有可能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影响判断,另外,一线的同行身心俱疲,这些都会对影像分析造成干扰,很可能出现误诊增多的情况。


因而,通常CT只能作为疑诊,或者临床综合诊断的一个依据。可能有的人会说,有的患者CT表现很像新冠肺炎,而核酸检测却是阴性的,反复测了三四次核酸才是阳性。


这是事实,这也正好说明医学发展到今天有了很大的进步(设备,知识,经验),但也仍然有很大局限性的地方,我们既要充分利用CT,又不能滥用CT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也刚刚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明确了新冠肺炎高发的湖北地区,在临床诊断当中可以重视CT的诊断价值,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确诊仍需要核酸检测。

但请注意几个比较关键的词:湖北地区、临床诊断。这里有两层含义:


1、仅限湖北省,不建议进行全国推广。


2、仅限临床诊断,而不是确诊,更不是用CT进行初筛,临床诊断的患者要尽快完成病原学(核酸)检查。


3、出院标准中相关内容也是这样: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而影像学(不单指CT)是明显好转,而非完全吸收(转阴)。

简单总结下,新冠肺炎的确诊,还是靠核酸检测,虽然存在假阴性问题,但这是目前我们能用的最好的确诊办法了。


随着试剂盒供应的增加,原来无法及时诊断的问题逐渐将不复存在。胸部CT在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公众从没像今天这样关注过CT。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CT是有电离辐射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可滥用,对其价值评估必须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