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

据官方报道时间今日凌晨2点58分,那个第一位告诉大家新型冠状病毒有人传人危险可能的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先生,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抢救无效去世。

我比较偏远疫情,只能在各种渠道看那每天增长的冰冷数字:新增感染,死亡人数。我明白这些数字并不只是在这次疫情里我们失去多少人,而是失去亲人这件事在最近这些日子重复上演了多少次。可是哪里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为抗击疫情无私奉献的老百姓感动过,为自愿请战背道而驰的白衣战士感动过,为除夕将至却不能和家人吃上一口热饭的一线人员感动过,唯独没有为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流过泪。只是这一次,我真的痛了。 小学时期曾看过一则童话故事,里面讲一个孩子发现水坝有小洞渗出了海水,他为了防止堤坝溃泄用手指堵住了洞口,在冷夜了瑟瑟发抖站了一宿后被早期的农夫看到,最后拯救了整座小城。现实不是故事,远比故事要不近人情。我们的李先生也曾试图堵住这个漏洞,他曾大声寻求帮助,最后得到的只是一纸警告和责令道歉。李文亮先生没有被这些事情影响到,疫情爆发后他依然履行着自己医生的职责在一线抗击疫情。或许是前期大家没有那么重视,或许是医护防护工具不到位,我更觉得这就像疫情在惩罚这个差点成为自己拦路石的男人。李文亮先生在抗击疫情期间被感染隔离,不幸谢世。他成为了我们所有人的英雄,却也成了他五岁孩子,有孕六月妻子一生的遗憾和悲痛。哪里有什么热血奉献,只是他站在一线,背后就是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从来都不是不想退,是不敢也不能。最近这不到二十天的跨年,感受起来像跨了一个世纪。二十多天前我们还是或呼朋唤友聚会,或千里归乡团圆。我们在微博上调侃着元旦假期和过年假期中间的这二十余天是真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一心只想着放假玩耍。突然,一场瘟疫席卷而来,我们变的害怕出门,担心感染。往年都是年轻人对长辈的唠叨敬而远之,今年变成了我们开始追着长辈们劝诫,恳求他们重视起来;我们不再抵制妈妈强行要我们穿上秋裤,只希望妈妈也能听我们的话戴上口罩;长辈们以前对我们没有带对象回家过年惋惜着急,现在我们对长辈们聊起疫情时很重视,行动起来却总抱有侥幸心理的现象痛心疾首。突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就被改变了。我们被困在家中,开始渴望去上班。哪怕能见到最讨厌的同事都不介意去给他一个真诚的拥抱。只是我们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告诫不要出门,家人唠叨健康第一,还是有很多人想着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不会“中奖”。我只想告诉这些人,你们不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而是在拿身边家人,不相识的陌生人,乃至全城人的安危在为你一时的“自由”买单。是在拿一线人员的努力开玩笑。瘟疫一直是人类历史文明上一抹躲不开的灰暗,雅典瘟疫杀死了雅典1/4的居民,罗马瘟疫总死亡人数高达五百万,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更是在二十年间抹杀了两千五百万欧洲人。十五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天花病毒在一百年间将近3000万本土印第安人屠戮至不到100万人。二十世纪的西班牙大流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席卷全球,死亡人数更是近4000万。这些历史上的数字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情感,但我们现在也许正在经历着历史。我感谢我们的国家,中国在这次疫情来临时采取的措施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先生的赞扬,我们的党员也在第一时间想去替换下非党员的医务人员。我身边的人聊起这件事总是对结局抱着乐观的心态,我们都相信着国家,相信着那些奋斗的同胞。中华子孙经历过无数次的为难,我们或许做不到居安思危,也曾在安定祥和时和身边人勾心斗角。但每次灾难来临,中华子孙总能拧成一股绳,我坚信,没有任何事情能击垮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

我知道有不少网友都曾说过或者想过,虽然我们有时会抱怨我的国家,抱怨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是请相信,若有战,召必回!那当下就是一场战役,而现在正是这场战役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回到一线,但回家不出就是我们对抗击疫情做出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奉献。

我呼吁能看到文章的每一个人:现有战,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