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商南“疾控人”是好样的

陕西网讯(通讯员 李玉 李治军 记者 崔登明)有人说“虽然我看不清他们的样子,但他们的心一定很美。”一身白色的防护服加身,与时间赛跑发现感染者,找出接触者,保卫健康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疾控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南县“疾控人”挺身而出、扎实工作……他们坚守、付出,让整个社会的免疫系统不断强壮,让人民更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吹响“集结号”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1月21日(农历去年腊月二十七),商南县疾控中心接上级要求,全员取消春节休假,立即吹响“集结号”。中心即刻成立新冠肺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置工作组,设立指挥部和作战部对疫情防控工作统一调度,下设消杀组、流调组、病例采样组、后勤保障组,并组建了三个应急梯队,哪里有任务,哪里情况紧急,他们就冲向哪里;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守护在最前沿。

1月24日(除夕当天)下午四点三十分左右,接商南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该县过风楼镇县河口村和城关镇五里铺村有2名密切接触者需要核查,他们第一时间奔赴两地,直到除夕深夜12点多,各组应急队员才从工作一线匆匆赶回,迅速整理数据。

“一线”是尖兵 正月初二晚九点十分,商南县疾控中心接陕西省疾控中心传回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协查通知”,商南县疾控中心立即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中心。

疫情就是命令,商南县疾控中心迅速召集应急队员,主要负责人田勇亲自带队,迅速召集流调组、消杀组、采样组等一行12人,带着各种防护装备和消杀物品,第一时间赶到湘河镇泉垭村,沿着确诊病人当时的活动轨迹,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追溯病例发病前所有的活动轨迹,甄别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触者,制定处置方案,研判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的对象及时间,用最科学的方式阻断疫情可能引起的传播扩散。

凌晨1点多,通过详细地调查了解,得知接触最紧密的3名对象在湘河镇地坪村,他们立即驱车赶往该村密切接触者家中,了解密切接触者的详细情况并讲解相关知识和政策,动员将3名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直至五点左右,3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被送往集中隔离点。紧接着工作队又开始对“密接者”的居住地进行全面消毒,凌晨六点多消杀工作结束时,疾控“战士们”已饥饿不堪、人困马乏,就这样,他们还顾不上驱寒就暖、填腹充饥,蹲在黎明的曙光下,把搜集到的关键可疑信息汇总分析,记录下疫情第一手资料,为疫情研判提供依据。

虽然一整晚没有休息,但第二天,12名卫生应急队员又接着在密切接触者活动地——湘河镇泉垭坪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工作。

屹立在寒冬中的是疾控人的血肉之躯;疾控人的血肉之躯是脆弱的,但疾控人的意志和信念却是牢不可破的:发现疫情问题他们走在最前面,解决处理疫情他们走在最一线。

及时送检是打好抗击疫情的关键。为了及时检测样本,及时掌控疫情,采样送检人员随采集、随送检,从不耽误一分钟,他们昼夜兼行,奔走在送样本的路上。虽然送检同志是两名女同志,都晕车,但她们从来没有埋怨苦和累。每当等来监测结果为“阴性”的那一刻,该中心全体干部悬着的心才算落地,愉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冲锋显初心只要有疫情,不管是否凶险,疾控人都得深入一线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和环境消杀工作。他们身穿防护设备,对近在眼前的病人进行询问,详细了解病人的接触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对所有密切接触者的活动地点进行科学消毒。这些直面发热异常病人的工作风险程度,决不亚于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

然而,疾控人从未退缩,哪里有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疾控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场上,防控之战仍在继续,每一名疾控人,无论是流调队员、消毒人员,还是病例送样、后勤保障人员,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这,商南县“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众望、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