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再为房企「松绑」 房价还会涨吗

疫情期间,房地产行业各路英雄广施援手。上市地产公司有的捐钱,有的捐物,不仅赈济疫区,还对合作伙伴免租,不负国民经济稳定器担当。

不过仍要看到,行业公司普遍高企的负债、销售困境下的自身「造血」不足,以及拿地、在建项目对大额资金的沉淀等都让房企不堪重负。

房企复工有点难

2月各行各业陆续复工,房地产却遇到了复工难题。

即使大型房企总部能得以在2月10日正式开工,但售楼处、在建项目很难能在短时间内复工。

为防疫安全,住建部对建设工程项目要求严格。例如一些地方要求房企设立固定隔离区,对进城民工进行14日隔离后才能作业;

有的地方则规定,若「工地造成1人以上的确诊,既视为重大安全事故」。

房企大都将在建项目层层外包,有业内人士表示就连百强房企外包程度都高达80%,所以工地那些员工都不是房企的,分包商也不愿意半个月工期零进度。

基于种种原因,各地房企还是自觉将工地营业时间延迟到2月底。

房企售楼处复工比公司容易些,只要人员齐备,注意防疫安全即可。不过这个阶段的售楼处却唯独少了一项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顾客。

这个阶段,想买房的人估计也只能往后按一按了。

房企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地方政策密集驰援

疫情要控,房企的实际困难也要解决。

近日无锡、上海、江西、西安等地对房地产纷纷给予政策扶持。

无锡给出「17」条救市策略明确有力。受疫情影响的房地产和建筑施工企业,可延期缴纳或减免相关税费,给予贷款支持,可展期还款,调整预售条件等。

每一条都和钱有关,每一条都是实实在在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甚至对银行提出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的要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无锡是目前全国复工过程中支持力度较大、较为全面的政策。

而全国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政策,客观上都有助于房企走出楼市萧条期,以更好地完成全年项目投资和销售目标。

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条政策为例,明确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即出让合同签订第一个月缴纳50%的土地出让价款,剩下的可以在未来一年内分期缴纳。

类似政策客观上都降低了房企土地成本,对于房企近期保持拿地能力、有效度过特殊时期是有积极作用的。

而且政策明确,对于缴纳了50%土地出让价款的房企,在办理规划许可证、不动产登记手续等方面也会给予各类支持。

严跃进预计,房企陆续开工,近期各个城市尤其是住建系统会陆续发文,对房企等机构进行支持。

第一、支持对象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租赁经营企业、中介代理企业、房地产估价企业等。

第二、支持手段包括土地交易和开发环节延期、税费减免或延期缴纳、预售资金监管和预售标准降低等。

房企「劫后余生」,房价还会涨吗?

在政策「春风」拂照下,房企终于可以长松一口气。

地产股最先在消息刺激下迎来一片「欣欣向荣」。万科、碧桂园、龙湖、泰禾集团等上市房企股价都有较大升幅。

房地产是刚需行业,疫情不会对客观需求造成影响。在「房住不炒」的定调下,楼市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一轮价格疯涨期。

那麽此番政策大幅度「松绑」会否再次擡高房价?

首先我们要看到2月份LPR有较大概率下行,企业和个人资金成本都会便宜不少。这个时候钱是极有可能流入楼市。

需求多了,自然会刺激房价上涨。但也不排除有好的房源采用高价预售。

此外,在对楼市扶危助困期间,或有个别地市松开「限购」等,刺激楼市。这些都会成为擡高房价的推手。

种种因素下「劫后余生」的楼市会否引来新一轮涨价?

其实这点大可不必担心。抗疫之战,大房企要维稳企业健康,小房企要先活下来,所以大家都无意价格战。

其次,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在热点城市「限购」等政策影响下,已经走上稳步发展,群众买房情绪也已经平稳,故而在这个相对健康的市场,不会再出现「炒房」擡高价格现象。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