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啥会当太上皇,不怕被嘉庆干掉吗?

没办法就这样黑


您好,你的问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乾隆为什么要做太上皇?另外一个是他怕不怕被嘉庆干掉?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乾隆为什么要去做太上皇?

简单的介绍一下乾隆皇帝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乾隆于公元1796年举行归政大典,禅位于嘉庆帝,自为太上皇帝。

乾隆为什么要做太上皇呢?


一、年纪问题

从上面的简介上来看此时的他已经80多岁,在古代这已经是很长寿了,自己身体精力上已经跟不上了。

二、社会矛盾突出

乾隆皇帝乾隆后期好大喜功、生活奢侈已经没有前期的勤政的思想了,导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吏治的腐败又给人口压力,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火上浇油导致各地的反抗起义此起彼伏,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1795年贵州、湖南发生苗民起义。财政上拖欠赋税的问题日益严重,豪强通过土地兼并依附权贵获得更多的免税权,导致有钱人不上税,穷人要承担更多的税负。

三、面子上的问题

乾隆是一个跟随康熙身边长大的人,他看见过康熙末年夺位之争不想悲剧再次上演。

出于以上的原因乾隆需要将太子也就是嘉庆皇帝推到前台充当门面,但是乾隆依旧掌管大权。有个事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就可以看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他怕不怕被嘉庆干掉?

答案是肯定的他不怕,因为嘉庆没有实权为什么呢?

一、在古代王朝讲究忠孝礼仪的。嘉庆是乾隆的儿子,儿子杀父亲会被人唾骂的,更何况是帝王之家。

二、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动乾隆就必须有军队的支持。雍正时代清朝就实行了军机大臣制度,阿桂、和珅等均是军机大臣而且这些军机大臣均是乾隆一手提拔的,嘉庆是调不动他们的。

三、和珅是乾隆的第一宠臣,他知道离开了乾隆自己什么都不是。他在朝数十年,朝廷里面好多的大小官员都是他提拔的,他们遍布各个部门嘉庆皇帝斗不过他们的。

四、乾隆毕竟在位数十年,得到了像刘墉等一批能臣的拥戴。况且乾隆在执政上并无残暴、苛刻,道义上没有太多理由支持嘉庆。

五、乾隆在位数十年宫廷里面的內侍、太监都是乾隆的心腹,要想暗算也不太现实。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可以帮到您。


叮当小宝贝


乾隆当太上皇了,为何还握着权力不放,其实与嘉庆有很大关系!

太上皇指的是太上皇帝,非常的珍贵。排位在皇帝之上,不过,一个国家的国君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如果当上太上皇的话,就意味着有名无权,只不过是一个荣誉称号罢了。这么多朝代的皇帝有很多,但是所有的皇帝都是终身制的,只要皇帝不死,只要有那么一口气,就可以一直干到老,很少有主动去当太上皇的,有很多就算是做了太上皇,也是因为心里有说不出来的苦衷。

乾隆皇帝就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主动让位自己要当太上皇的,他的让位和康熙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在康熙晚年的时候,乾隆时常陪伴在他的身边,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很多指点,再加上康熙又是个很英明的君主,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在清朝的皇帝中,他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乾隆从小就对他充满了敬意,还非常的崇拜康熙,他把康熙作为自己的榜样。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康熙的角度来衡量,乾隆认为康熙在位61年,所以他在位的时间不能比爷爷多。所以他要在位60年,比康熙少了一年。康熙18岁继位,活到了68岁,所以在位了61年。乾隆是25岁继位的,如果他在位60年的话,那他的年龄也到85岁了,在古代的时候,人的年龄都比较短。在古代有一句话,人生70古来稀,指的就是人能活到70的就很少了,乾隆认为能活到85岁已经是满打满算了。

后来,乾隆不仅仅是活到了85岁,而且还活得非常的精神,再干几年皇帝确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臣们看他迟迟贪恋王位,就议论纷纷,乾隆不愿意放权,但是又不想被大臣们所议论,就在他非常苦恼的时候,天上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天象,意味着君主将遭受灾难,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警告,所以马上封永琰为皇太子。并于第二年举行了归政大典,然后乾隆就退幕后,做起了太上皇。

本该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但是乾隆让位后依然掌控朝政,大事还是归乾隆办。由于乾隆掌握大权,皇帝永言就变成了乾隆的傀儡,所以做事的时候都看乾隆的脸色。不过乾隆也有他的理由,因为钱总在选太子的时候花费了太长的时间,他在密照上写谁是太子,然后谁就会莫名其妙的死去。所以最后剩下的房子都是她不满意的,最后只能在矮子里面挑高个儿了,勉强选中了15阿哥,因为用人的资质平庸,并不是乾隆理想的继承人,虽然年龄也不小了,但是乾隆必须要帮他把好关,手把手的教着他,永琰当上皇帝后,乾隆又手把手的教了他四年,直到乾隆去世后永琰才开始掌握了权力,永琰就是嘉庆皇帝


不吃猫的鱼1128


乾隆为啥会当上太上皇?不怕被嘉庆干掉吗?

在清朝皇帝中,朝隆的寿命是最长的了!也是自诩十全十功的全能的皇帝!乾隆当上太上皇,是因为他效仿祖父康熙,康熙也是在位六十年,他不敢僭越,才禅位给儿子嘉庆。尽管嘉庆做了皇上,但没有行使做皇帝的权力!真正的权力仍然是在太上皇乾隆手中,直到去世。这样,嘉庆哪有机会和实力对乾隆下手呢?



一,乾隆也是一个眷恋皇权的人。

在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的高寿和掌控皇权时间之久是第一人!

所以,坐上皇位六十年的乾隆,当时已是八十岁的高龄了,仍然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皇权!可是一直把康熙视为偶像,又不敢超越康熙在位时间(康熙在位六十年),狡黠的乾隆阴了一下儿子嘉庆——禅位!

嘉庆登基了,其实是一个摆设!上朝时,太上皇就在旁边,大臣所奏所议全部通过和坤传递上去,再作决断。

这种现象持续到乾隆去世!



二,当了皇上的嘉庆,在太上皇乾隆面前仍然是个太子,无权无势。

嘉庆是坐上皇位了,但其实是个傀儡而已!

朝中上下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是太上皇乾隆作决断,可以说嘉庆根本没有作决定的权力,甚至是连说话的份都没有!在那个时候,嘉庆无权无势哪里会对太上皇构成威胁?!

就是和珅都没把嘉庆放在眼里!更何况太上皇!

随着太上皇的死,嘉庆才真正的掌控了皇权,才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由此可见:乾隆这样做就是既让自己仍然执掌皇权,又不落人口实!其实是掩耳盗玲自欺欺人罢了!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一、乾隆是传皇位而未传皇权。

太上皇一般有两种,一是被动退位的,二是主动退位的。

从历史上来看,主动退位的,如宋高宗和乾隆,都并没有一下子将皇权放给新帝。

《清史稿》记载,“四年己未春正月壬戌,太上皇帝崩,上始亲政。”

嘉庆皇帝一直等到四年后,乾隆驾崩,才开始亲政,才完全掌握皇权,

而《清史稿·高宗本纪》,说的就更清楚了。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朔,举行授受大典,立皇太子为皇帝。尊上为太上皇帝,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

乾隆虽然退位,但是“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凡军国大事嘉庆必须上奏乾隆,由他“降旨敕”裁决,宫中的历书仍然使用乾隆的年号。

而这个乾隆在退位前一年就给各大臣打过招呼。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戊寅朔,谕曰:“朕于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

嘉庆此时就是一个儿皇帝,一个政治摆设。

二、乾隆退位的原因

皇权是一个毒药,让人上瘾,欲罢不能,所以历史上很少有主动退位的太上皇,多是被架空权力无奈退位的。

乾隆皇帝的主动退位,其实有不得已的原因,那就是他很早就昭告天下要在在位第六十年传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下谕旨说 “朕此举天下臣民无由共闻,未尝无窃朕为贪婪宝位,不肯立储。不知朕践阼之处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乾隆曾两次预立太子,乾隆三十八年,他已经六十二岁,秘密建储,以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他已经六十七岁。

在位四十三年,且已六十七岁高龄,这在历代皇帝中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他昭告天下,若是能活的更久一点,他不敢超过爷爷康熙的在位六十一年,当在第六十年便退位。

乾隆当时肯定是没想到他真的能超过爷爷康熙,结果他为了履行承诺,不失信于天下人,只能宣布退位。

但是皇权可不能撤去,也舍不得放手。

可以说乾隆的退位并不是完全的自愿,皇权自然不愿意撒手。

只有在他完全去世之后,大权才彻底传给嘉庆。


微史春秋


乾隆为什么不当皇帝改当太上皇了?

这是因为他已经在为六十年了,他的爷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后去世,出于对他爷爷的尊敬,他决定他的在位时间不超过他的爷爷,所以他选择退位让永琰做了皇帝,他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

第二个问题还有必要回答吗?因为那是他儿子啊!自古以来为了皇位弑父杀兄的确实有,但是嘉庆完全没必要。皇位都已经是他的了,虽然还没拿到实权,但这个时候他老爹都八十五岁了,他自己也才三十六岁,他年轻力壮,他老爹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了,有什么不能等的呢!


历史的书签


乾隆,生于1711年9月25日,死于1799年2月7日,清王朝第六任皇帝。

25岁登基,当了60年皇帝,3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掌握了清朝63年的权力,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

乾隆还没死,为什么要当太上皇?

原因一,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觉得自己处处都胜过以往的帝王,但是有一点他自己是不能僭越的,那就是不能僭越自己的爷爷的在位时间。乾隆的爷爷是康熙皇帝,他在位时间一共60年,在封建思想的礼仪禁锢之下,乾隆自己认为自己在位时间不能超过爷爷的时间,因此还未死去就宣布退位让位于嘉庆;
原因二、当时乾隆即位的时候向文武百官自己太子保证过,自己在位时间达到60年时,就主动退位,这是一个皇帝金口玉言的承诺,他自己不得不遵守诺言;

可是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乾隆的这两个理由都是自圆其说,如果真的想继续做皇帝,天下之人谁还敢说个“不”字呢,但是,乾隆很自信,他有禅位但不禅权的信心,就算是当了太上皇,也能掌控朝政,掌控太子。


一、乾隆禅位不禅权,他仍然掌握着朝政大权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乾隆举行归政大典,禅位于太子,自封为太上皇帝。 但是,乾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管朝政。“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这句是乾隆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时说的话,可见太上皇乾隆只是交位不交权。


通过上面的话我们可以判断出乾隆对权力的贪恋,虽然是太上皇,但是朝廷大事还得是自己说了算,皇上只不过是一个摆设,嘉庆俨然的一个“傀儡”皇帝。


乾隆在禅位时提前颁布了“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的诏书,也算是和嘉庆皇帝政治约定。乾隆不但是这么说的,他还真就这样做。


嘉庆皇帝本是负责“部院衙门、并各省具题章疏、及引荐文武官员寻常事件”的事,也就是处理各部衙门的日常公务,接见文武大臣,但是这些事也必须在嘉庆批阅后,呈给乾隆过目,这相当于让嘉庆皇帝做了乾隆的秘书,实质上是为乾隆分忧。“为朕分劳”,并非掌握处理朝政的大权。

二、乾隆掌握着军权,军事事情没有嘉庆参与的份

康乾盛世末年,清朝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失去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于生计,他们参与了民间的秘密组织“白莲教”,并参与起义。公元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数月间遍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起义军很快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然而一开始处理这件大事的不是嘉庆皇帝,而是太上皇乾隆。

乾隆制定了计划,并命人在陕西、山东等地对起义军进行围剿,此事并交和珅负责。当时的清政府皇帝已经是嘉庆,按理,这样的军国大事应是皇帝亲自负责,然而,嘉庆并没有军事权力,他只能提出意见,不能直接参与平定起义军。


三、作为嘉庆来说,乾隆已八十多岁,嘉庆有时间上的优势

乾隆禅位后,虽然没有把军国大事的大权真正地交给嘉庆,但是嘉庆已经是名义上的皇帝,他拥有的是合法的皇位,对乾隆来说嘉庆只是没有实权,而对于乾隆之外的其他人,嘉庆已经是皇帝,一个可以决定自己生死的皇帝,现在是今后更是,这是事实,毋庸置疑。


而嘉庆皇帝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好“傀儡”皇帝的事情,其他的用时间去等就行。乾隆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没有多少在人间的时间,更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虽然乾隆晚年身体还是很好)处理繁杂的政务,对于一个老人嘉庆没有必要进行夺权,失去道德的同时,也在历史留下骂名。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嘉庆帝真正开始亲政。他亲政,便扳倒和珅,列举他的罪状,最后赐死。随即以成亲王永瑆为军机大臣。并重新部署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军事计划,嘉庆真正地开始他的皇帝生涯。


南山居史


导语

众所周知,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享国祚296年,共传12位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活的最久,且还当了四年的太上皇,他就是乾隆皇帝。一般来讲,在世的皇帝都不愿当太上皇,因为一旦当了太上皇就手中无权,如果继任的皇帝能善待那还好,不能的话,那就得任人摆布了,那么乾隆会担心嘉庆迫害他吗,其实他一点都不担心,他当了太上皇以后反而依旧大权在握,嘉庆凡事还要向他汇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慢慢分析。

乾隆禅位,当起太上皇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25岁登基,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颇有作为,重视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 。

可能是满人善骑射,身体素质好,清朝的大多数皇帝以长寿著称,乾隆皇帝更是古今高寿皇帝第一人,活了89岁 ,在乾隆继位的时候,就立志以自己的祖父康熙为榜样,立下誓言

若蒙倦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活那么久,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他遵守誓言,主动禅位给十五阿哥颙琰,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

太上皇大权在握

乾隆知识渊博,博览古今,他肯定知晓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混的都很惨,例如唐玄宗当上太上皇,唐肃宗将他幽禁于西内,最后幽愤而亡。前车之鉴,乾隆不可能无视,于是他耍了一个心眼,就是让位不让权,禅位当天就对嘉庆说:“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这个圣旨相当于军政大权仍归乾隆节制,嘉庆帝只是挂了一个虚名,可能遇到军国大事,没有乾隆的点头认可,嘉庆估计连圣旨都发不出去,因为权力的重要执行物,玉玺还在乾隆手里,没有盖章的圣旨就如同一张废纸。

乾隆帝退位后,本应住在宁寿宫,让新皇帝住在养心殿,但他不愿迁出,而让嘉庆居毓庆宫,赐名“继德堂”。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这些都可以看出乾隆虽是太上皇,但仍是实际上的大清统治者,他权力依旧在手,又博得了尧舜禅位留的美名。

结语

乾隆这个太上皇可谓既有尊号,又有实权,对比起玄武门之变后吓得惊恐不定的唐高祖、幽愤而亡的唐玄宗、被囚禁于南宫的明英宗,乾隆这个太上皇当的稳稳妥妥的,而且嘉庆帝的性格也属于中规中矩的那种,没有什么大的政治抱负和野心,从他亲政以后的政绩也可以窥见一二,乾隆也是看准这种性格比较好摆弄,所以他根本不担心儿子嘉庆帝会对他起谋害之心。


一切都付笑谈中


乾隆为啥会当太上皇,不怕被嘉庆干掉吗?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知所谓,嘉庆帝为何要干掉乾隆帝?众所周知,嘉庆元年时嘉庆帝名义上已经是清王朝的皇帝了,他比历朝历代的皇太子们都更有期待!皇太子起码还存在被废的风险,而嘉庆帝的皇帝名分已定,只要安安稳稳熬到乾隆帝驾崩,一切水到渠成,他根本没有必要去冒险除掉乾隆帝!更何况,嘉庆元年时乾隆帝已经八十好几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得上绝对高寿了!换言之,乾隆帝随时可能“翘辫子”,嘉庆帝根本无须急于一时……

扛着皇帝头衔的“皇太子”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开启封存多年的秘密立储诏书,正式昭告天下、册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庆元年。次年,嘉庆帝如愿以偿成为了清王朝的皇帝,而乾隆帝则当起了太上皇。就在嘉庆元年举办“禅位大典”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乾隆帝虽然决定“禅位”给嘉庆帝了,但却不愿交出玉玺。这下麻烦了,皇帝没有玉玺、算的哪门子皇帝?后来,在刘墉等人的“善意提醒”下,乾隆帝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禅位”了,新皇帝岂能没有玉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交出了玉玺。虽然交出了玉玺,但乾隆帝始终也没有交出权力!自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帝驾崩,他一直掌握着清王朝的绝对权力。嘉庆帝能够过问的,只有一些日常事务,一切重大决策嘉庆帝都必要请示乾隆帝之后再作定夺。

从某种意义上讲,嘉庆帝更像是监国的皇太子而不是皇帝!很多方面甚至还不如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标……自洪武十年起,明太祖朱元璋就明示群臣:“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请注意,明太祖这话的意思——“有事先请示皇太子定夺,之后告诉我一声就行了!有问题我再跟我儿子单独交流。”可嘉庆帝有事却要先请示乾隆帝,一些大臣如和珅等甚至会直接越过嘉庆帝找乾隆帝汇报工作……一切不言而喻,嘉庆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其实际权力恐怕还不如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标!说嘉庆帝是扛着皇帝头衔的“皇太子”并不为过。

这还只是实质性的东西,乾隆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连一些表面文章都懒得做了!嘉庆帝即位之后,并没有像清朝的其他皇帝一样搬去乾清宫或养心殿居住。那么,他住在哪儿呢?毓庆宫!这是康熙年间康熙帝专门为皇太子胤礽扩建的“太子府”。胤礽被废之后,清朝不再明立皇太子,毓庆宫“太子府”的职能消失了,于是后来便成皇子们的临时居住地。乾隆帝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就曾经在此居住;嘉庆帝自五岁起就居住于此,后来才迁居撷芳殿。乾隆六十年,嘉庆帝奉乾隆帝之命迁回毓庆宫并一直住到了嘉庆四年。乾隆帝此举等于是在明确地告诉全天下:“皇帝只不过是挂着皇帝名分的‘皇太子’而已,太上皇我才是真皇帝!”结果就是,皇帝住在“太子府”,太上皇也没有搬到专门给他修的宁寿宫倦勤斋,而是一直住在原先的住所,直到驾崩。

乾隆帝为何要当太上皇

或许有人要说了,既然乾隆帝不想交出权力,那他禅的哪门子位?继续当皇帝就是了!不是乾隆帝不想当皇帝,而是早年间他把大话说出去了,如果继续当皇帝等于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乾隆帝一生都非常推崇自己的祖父康熙帝,处处以康熙帝为榜样。在即位之初,乾隆帝就曾经当众宣布,自己如果有福、长寿,在位时间也绝不超过康熙帝的六十一年,到六十年时必当传位给子嗣!

不得不说,乾隆帝的小算盘扒拉得那是相当精!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去世时也已经六十九岁,在那个时代已然算是长寿了。自己二十五岁登基,就算在位六十年,到时候也已经八十五岁了!在那个时代,有几个皇帝能活到这么久的?整个清朝也只有乾隆帝一人!换言之,乾隆帝年轻时认为自己未必就能活到登基六十年,既如此,又为何不摆出一个高姿态以赚取美名呢?

只可惜,上天跟乾隆帝开了一个非常善意的玩笑!乾隆帝不仅活到了登基六十年,而且一直活到了八十九岁!到乾隆六十年时,麻烦开了……大话已经说出去了,君无戏言,乾隆帝如果不“退休”,那就是在自己打脸!所以,乾隆帝心中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践行当初的承诺——传位给子嗣。

乾隆帝不怕被嘉庆帝干掉吗

历朝历代,儿子弑父篡位、逼父退位的事屡见不鲜,难道乾隆帝就不怕嘉庆帝干掉自己吗?怕!皇帝不会信任任何人,包括亲生儿子。因为皇位、皇权的诱惑力太大了,没有谁能够抵挡。所以才有了前面说到的种种事情,说白了,乾隆帝就是在强调自己只“禅位”、不交权,自己依然是大清朝真正的主人!甚至在紫禁城内连年号都没有改,依然是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

仅仅如此就可以保障乾隆帝的权力了吗?显然不够!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没有金刚钻,拿什么去揽瓷器活儿?乾隆帝对此心知肚明。所以,直到去世,乾隆帝始终没有将军权交出,牢牢控制着军队系统。嘉庆帝能够染指的,只有行政权力,而且还是受到了严格限制的行政权力!

可乾隆帝毕竟八十多岁了,随时可能归天,难道群臣、包括武将们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吗?难道他们不会主动去巴结嘉庆帝吗?这就是乾隆帝驭下的高明之处了。授意或默许一部分重臣去和嘉庆帝“斗”,这些人要想活着,就只能充当这个“马前卒”,否则他们根本活不到嘉庆四年嘉庆帝亲政!最著名的莫过于和珅了,和珅是何等聪明之人,难道他不知道嘉庆帝掌权是必然吗?难道他不想巴结嘉庆帝吗?但是,和珅没办法!乾隆帝要的就是他和嘉庆帝“斗”、要的就是拿他去牵制嘉庆帝!如果和珅和嘉庆帝走得近了,乾隆帝首先就会拿和珅开刀,他根本活不到嘉庆四年!有了重臣们的牵制,手里又牢牢握着“枪杆子”,嘉庆帝就算再怎么折腾,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儿……

综上所述,乾隆帝之所以会当太上皇,完全是迫不得已。年轻时把大话说出去了,君无戏言,晚年的乾隆帝只能践行自己的诺言,别无选择,否则就是在自己打脸!至于乾隆帝怕不怕嘉庆帝干掉自己,当然怕!但乾隆帝早有准备,不仅牢牢握住了“枪杆子”、控制着军队系统,而且将一部分重臣当作了制衡嘉庆帝的“马前卒”。这些人想要活着,就必须和嘉庆帝“斗”,否则根本等不到嘉庆四年的太阳出山……和珅便是典型的例子。有了这一切作为保障,嘉庆帝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儿。更何况,嘉庆帝的皇帝名分已定,加之乾隆帝已经八十多岁、随时可能“翘辫子”,嘉庆帝是有期待的,根本犯不上铤而走险除掉乾隆帝……


农民工歪说历史


历史上乾隆退位是为了表达对他爷爷也就是康熙的敬意,康熙在位了61年。

乾隆在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而康熙对于这个孙子也是很欣赏,厚爱有加。在乾隆小时候,就渴望自己能够继承大统,后来他当上皇帝后还专门下了一个诏书,称如果上天眷顾自己能在位六十年,自己就将传位下一任皇帝,没想到,乾隆还真的活到了八十多。君无戏言,所以乾隆在乾隆六十一年宣布退位,传位给嘉庆帝,不过传位是传位,乾隆退位之后,仍然有三年的时间手握实权,所以名义上乾隆在位了60年,实际上乾隆可是掌握了63年的大权。

嘉庆刚上位的时候,乾隆虽然是太上皇,却依然以朕自称,而嘉庆所掌管的也依旧是普通事务。


Rover


乾隆皇帝在把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以后,却一直牢牢地掌控着朝政。他还把藩属国的所有使臣集中起来,对他们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乾隆为什么给藩属国的使臣们说这个话呢?因为本国是不用说的,大家都看得出来,知道是他掌控朝政。外国则可能不了解,他需要给他们交代一下。由此可见,乾隆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天下还是他的天下,权力还在他的手里。

  而且,乾隆这个话还是说给嘉庆听的。“大事还是我办”,那什么是大事呢?这个并没有标准,因此需要嘉庆自己去领悟。嘉庆要想把这个傀儡皇帝当好,要想自己能够把皇帝当到他爹乾隆皇帝去世后,只能事无巨细都向乾隆汇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