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寄生虫》原版剧本,我给奉俊昊打满分

《寄生虫》导演奉俊昊

在《寄生虫》拿下的奥斯卡4项大奖中,最佳原创剧本虽然看起来不显眼,却是毫无争议的一项。

相比最佳改编剧本中《爱尔兰人》《乔乔兔》《教宗的继承》等作品的神仙乱斗,最佳原创剧本稍显羸弱,摆在《寄生虫》面前的只是《1917》《好莱坞往事》这种形式大过于内容的作品,像颇具阿加莎·克里斯蒂风的《利刃出鞘》也只能算是在近些年的侦探电影中出类拔萃,放在颁奖季中并不亮眼。

本文我们想要通过《寄生虫》送审奥斯卡的英文版剧本,剖析两位编剧奉俊昊韩进元是如何在保持好莱坞传统剧作的模式下,将技术与艺术,故事与思想完美融合,创作出一部探讨阶级对立的群像大戏。

《寄生虫》

讲在前面

《寄生虫》的电影剧本创作延续了奉俊昊出道至今的习惯,那就是

多人合作,而且合作对象不固定,往往是与故事背景熟悉的编剧。例如在他的处女作《绑架看门口》中就和韩国本土编剧孙泰雄合作,《雪国列车》则和4位不同国家的编剧合作。

此次《寄生虫》的合作对象是和他同样出身韩国忠武路的年轻编剧韩进元,而后者在本作之前并没有过大银幕作品的剧本创作经验。

奉俊昊和韩进元

值得注意的是,《寄生虫》作为一部韩语电影,剧本的英文化则由奉俊昊主导,英文剧本也体现了他此前在好莱坞创作的风格。

例如强迫症一般的排版,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教科书中的格式是什么他就使用什么,和佩德罗·阿莫多瓦、马丁·斯柯塞斯这样作者性较强的电影人相比奉俊昊十分规范。

即便这样,两位编剧还是在偏商业性的《寄生虫》中加入了很多诗意化描写,重要场面的描述也颇具文学气息,如下图所示影片第三幕中的花园杀人场景。

《寄生虫》

节选自《寄生虫》剧本第127页-第132幕

翻译:我们看到恶魔正在花园中四散蔓延,派对的客人们一个接一个地逃离,只有“小人物”还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拼命挣扎。

剧本结构与解析

目前好莱坞主流的剧作模式仍然是

三幕式结构,它由编剧希德·菲尔德在1979年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提出,即电影由三幕组成,两个情节点连接,故事的中间点有一个巨大转折,这个中间点又把第二幕分成两部分。

以三幕式结构拆解《寄生虫》,则如下图所示:

《寄生虫》剧本结构

在第一幕中,剧本需要展现故事的戏剧性情境和前提,以及主要人物的内在困惑与外在目标。

《寄生虫》直接以男主角基宇的视角,展现了金家四口人的生活,他们住在狭小、潮湿的半地下室里,并且生活窘迫,观众一开始就明白这是一个关于底层阶级人物命运的故事。

《寄生虫》开场中的金家生活环境

有趣的是,编剧在主题呈现和戏剧冲突的地方进行了巧妙处理。

例如影片进行到4分钟时,披萨店员向金家四口说:一个折得乱七八糟的披萨盒对品牌影响很大。但主角们不能明白折线精准的盒子对品牌的意义,这里暗示了电影的主题,乱七八糟的披萨盒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正如底层人对社会形象的影响一样,特别是那些当街撒尿的人,因此金家的目标就是摆脱底层阶级。

《寄生虫》


激励事件是大学生敏赫的到来,他使得故事得以运转,正如奉俊昊和演员崔宇植亲自解读的那样,这里是一切的开始,基宇一家开始走向“寄生上流”的生活。

从此处开始,故事的节奏开始加快,从伪造高校印章,到成功骗过富家女主人的第一个情节点,金家的世界开始发生变化,第一幕结束。

奉俊昊和崔宇植解读《寄生虫》第一幕(图片来自VF杂志)

争议点

第一幕的篇幅较短,主要在于基宇一家接受新机会的过程过快,缺少了争辩时间,他积极主动地接受并未思考后果,群体性的统一容易导致角色的同质化,但编剧从第一情节点后,让戏剧性呈阶梯型上升,促使观众来不及思考金家人的决定,直接进入第二幕中。

敏赫带给金家的不仅有机会,还有那块代表了上层阶级的精神之石

在第二幕前半段中,主角的塑造得以立体,他们朝着新的目的作出努力,并且会遇到困难最终跨越过去,故事节奏提升,情感强烈的时刻出现。

《寄生虫》展示了基婷上位、基泽上位、忠淑上位三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衔接巧妙,几乎都能给观众出乎意料之外的决定。

一家四口商量将富豪家中对桃子过敏的管家雯光除掉

经过这一部分后,金家四口成功“寄生”到富有的朴社长一家,主要角色都得到了成长。

面对又来窗口小便的醉汉,拥有了尊严的基宇主动去教训醉汉,父亲基泽也紧随其后。基宇从获得接触上层阶级的工作这件事中得到自尊的满足,让他跨过了心理上的阶级障碍,这都是与主题相关的情节设计。

金家四口心理上的满足,终于让他们能够反抗现实

然而表面上看似他们战胜了困难,但始终被上层阶级的优越感及阶级差距所压抑,并且越压抑越希望更深一步。

上述的体验为下文的剧情做了铺垫,即金家集体的登堂入室,尽享有钱人之乐。还有一处细节体现在雯光被忠淑顶替后,编剧通过朴社长之口铺垫雯光一人吃两份饭,暗示观众还有另一人存在。

基宇与多慧亲吻是前者希望深入上层阶级的行为体现

争议点

影片中金家的上位所使用的方法都容易让观众感到不合理性,尤其是将内裤留在车里设局的情节。同样的,为了更好的展现更多与基宇一家相同的的底层人物的群像,处理了司机这一个同样指代着底层阶层的人物,削弱了雯光的出现,而由于前文的刻画和塑造不够,显得略为突兀,这也是编剧为了处理情节逻辑以及刻画群像主题而做出的妥协。

雯光与地下室的秘密让不少人感到带有超现实主义,正是因为剧本前文并未补充雯光的家庭及感情经历

在第二幕后半段中,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障碍突然出现,主人公们受挫并倍受打击,开始重新选择是走向失败还是成功战胜挫折。

随着金家四口的登堂入室,故事开始到达中点,前任帮佣雯光找上门,打开了通往地下入口的通道,仿佛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如下图中的情节正好与剧本相对,以一个趣味性的描写标志了故事的转折。

《寄生虫》“雯光横在了空中!”


节选自《寄生虫》剧本第76页-第74幕

金家的“寄生”生活因为雯光夫妇的出现造成阻碍,双方同样作为底层阶级,仿佛是一场内部斗争,推高了故事的紧张度,随着朴社长一家的到来,金家面临的冲突升级,又将与上层阶级对抗。

两位编剧在此部分的描写可谓是教科书般的典范,不仅通过对话体现了阶级矛盾,而气味等一系列隐喻符号的意味更加浓重。例如朴社长与女主人在沙发上缠绵时,谈及了底层阶级身上带有气味,而这无疑加深基泽由于制度带来的伤害。

《寄生虫》

巧妙的是,作为故事主角的基宇并没有在上述场景中,反而是在多慧房间中睡着了,讽刺与对比更加强烈,也加深了第三幕中基宇作为家庭群体代表因阶级所受到的伤害。

随着一场黑夜暴雨的到来,让金家连计划都来不及考虑,迫使他们只能以新的行为方式来追逐自己的主要目标。女主人邀请金家来参加生日会成为了第二个情节点,属于底层阶级的金家无法进入上层阶级建立的需求,这样的处理让主角更被动,矛盾更加强烈。

受到邀请的金家人

在第三幕中,主角重整思路,将与对手一对一对决,成功或失败在此一举,关于主题的问题也将被解决。

在《寄生虫》中,这一幕被设计为了多个部分,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和所要对抗的目标,基婷送蛋糕,基宇决定去地下室杀死勤世,基泽被要求装扮成印第安人,忠淑被要求布置场地。

《寄生虫》

主角们第一次直面他们内心中的对手,然而结果是基宇失败反被砸伤,这位本就接受过教育的家庭未来支柱也走向了堕落,而基泽同样用错误的方式杀掉与自己对立阶级的朴社长。

这显然是解决阶级对立矛盾的错误方式,但却也表达了被制度化类型中,不要忽视群体内部发出的声音。

《寄生虫》结局

《寄生虫》的结局部分交代了金家每个人的结局,半地下室只剩忠淑与基宇母子二人,基婷死亡,基泽行踪不明。基泽在摩斯密码中交代了自己的处境,他如勤世一样生活在豪宅的地下室,基宇幻想要把豪宅买下来,与父亲两人在地面重逢。

但剧本中编剧们写的结尾,却与正片有所不同。在最后一幕中,剧本中设置的场景位于小山上,而成片却是在地下室家中。最后一句“明亮,但带着一种绝望的暗调”,显然是奉俊昊为拍摄时所留下的想象空间,所以最终观众看到的终场画面是与开场相呼应的。

此处的处理,也代表着基宇虽然心境已经有所不同,想成为真正的上层阶级,但这并没有给金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一切美好的描述只是一个幻想的情节,影片的主题也得以升华,向观众再次抛出这个沉重的话题,阶级的固态差距难以跨越。

《寄生虫》终场画面与开场呼应

节选自《寄生虫》剧本第143页-第159幕

总结

从上述中的剧本结构与解析中,我们能感受到《寄生虫》剧本几乎是好莱坞标准剧本的教科书,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脉络非常清晰,每一个点都精准的踩准了节拍。人物弧线、转变过程等元素也十分合理,是属于普世的故事类型。

奥斯卡的认可就相当于《寄生虫》用原答案满足了评委们的胃口,但重点的地方在于虽然影片依然严格遵循着类型电影的原理,但在技巧手法和主题表达上做出了一些不同的选择,使得故事独特新颖。

《寄生虫》剧组

同样是探讨韩国社会日益严重的阶级对立问题,相比去年《燃烧》中着重关注个体的成长与改变,《寄生虫》的新颖独特之处在于编剧将目光聚焦在

底层阶级的群像之上,并用类型片的故事技巧和方法,通过讲述一个有趣而独特的故事向观众来传达沉重的命题和个人情感。

《寄生虫》的故事牵扯到了10多个主要人物,但两位编剧不仅保证了故事结构的完整统一,又表现了一个群体人的集体困境,每位角色都得到了成长,并产生了不同的心境,而这一点正是影片剧本创作中的难点。

奉俊昊

结果证明奉俊昊和韩进元做到了,也为我们留下了极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