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血浆捐献第一人”带队 康复者组队为方舱医院患者做心理疏导

张春红 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丁伟

“面对疾病要有信心、不能逃避,只要保持的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一定能像我们一样康复治愈出院。”2月19日,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方舱医院内,6名志愿者对轻症患者们进行着心理疏导。6人是江夏区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也都是新冠肺炎的治愈康复患者。带队的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是新冠肺炎“血浆捐献第一人”。

“目前,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坚定的信心十分重要,对于增强抵抗能力、战胜新冠肺炎很有帮助。”宗建说,“我自己住院时也有恐慌的情况,最严重时甚至想到写遗书,多亏同事、朋友经常打电话鼓励,才能让我‘死里逃生’,希望把我们的经历分享给患者,帮助他们早日战胜疾病康复出院。”

“第一人”带队 6名志愿者现身说法

宗建等6人刚刚进入病区,就被患者们围住了。

“这个病多久能治好?死亡率高不高?康复了有没有后遗症?你们当时有多严重?用什么药治好的?”面对患者的焦虑和疑问,身为主任医师的杨光洲和副主任护师的伊静,结合自己的患病的经历,一一对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和科学普及,呼吁大家科学理性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大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据江夏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一些患者初来不太适应,甚至感到紧张或焦虑,而这种情绪相互感染、能量累加,就会出现焦虑、焦灼、暴躁的情绪反应,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家住江夏的蔡先生今年39岁,2月初,因新冠肺炎入住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看着每天上涨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内心满是焦虑和压抑。2月14日晚,他被转至江夏方舱医院,看到这里那么多病人,感觉更绝望了,总是长吁短叹。午饭时间,大家都在吃饭,他却一个人默默的看手机。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志愿者吴芬看出他心情不好,上前进行疏导。吴芬说,自己最严重时,也跟他一样吃不下饭,一个星期瘦了10斤,导致营养摄入不够,差点被病毒“KO”。“只有多吃多喝,才能提高体抗力,才能唤醒身体内的‘奥特曼’去打赢‘病毒怪兽’。”听着幽默风趣的劝导,蔡先生心情逐渐好起来,主动与吴芬交谈起来,最后还来了一张“比心”合影。

患者重拾信心

现场解疑答惑 还电话鼓励患者家属

家住武汉硚口区的张婆婆今年66岁,听闻有康复治愈患者过来进行心理疏导,紧紧地抓住其中一名志愿者的手,情绪十分激动,连跪3次请求帮助。宗建、邵自罡、高晓萍3名志愿者连将张婆婆扶坐在床,一边帮助张婆婆擦眼泪,一边抚慰她焦急的情绪。

患者重拾信心

原来,张婆婆的儿子也患上了新冠肺炎,正在另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为了能让儿子安心治疗,张婆婆一直向儿子隐瞒了自己患病的事实。近日,张婆婆得知儿子病情日益加重,有轻生的念头,自己又在方舱不能出去,心情焦急如焚,整日以泪洗面。

在志愿者的劝导和帮助下,张婆婆心情渐渐平复,并恳求志愿者一定打个电话给儿子,劝他配合医生治疗,一定要努力活下去。志愿者们记下电话号码,承诺一定会对张婆婆儿子进行心理疏导。“谢谢你们。”张婆婆颤抖着双手掏出100元钱,志愿者们赶紧婉言拒绝。

从方舱医院出来,志愿者们拨通了张婆婆儿子的电话,以“张婆婆好友”的身份先后3次与其通话,分享自己在病情最危重时如何调整心态和挺过难关。电话那头,张婆婆儿子也由最开始的沉默不语,逐渐变得有了期待和希望。半个小时后,张婆婆发来感谢短信:“非常感谢您们,他心情好多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