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郭芳素:行走在ICU里的“健忘”护士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冲上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以身作则,把责任和担当放在心上,奋勇向前。医者仁心仁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是抗疫路上最美的“逆行者”!【战“疫”日记】,为你记录来自一线白衣战士的点滴!

【战“疫”日记】:行走在ICU里的“健忘”护士长

郭芳素,西安大兴医院ICU护士长,有丰富的处理紧急和危重症患者经验,根据需求,被分配到由钟南山院士团队接管的武汉协和医院ICU,担任重症组护理组长,带领陕西队20名护士。

告别家人、同事,登上了去往武汉的航班,郭芳素内心百感交集,有对孩子的不舍,也有对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信心。

2月6日早上8点,进入病区,花半个小时将防护服穿戴齐全的郭芳素,由于对防护设施的不适应,我感觉自己憋闷透不过气,但也顾不上缓解,时间紧张,容不得停留。

对于未知,总会有许多想象,郭芳素也不例外,在ICU里干了十几年,她能预想到这里情况会比较严重,但还是出乎了她的预料。推开ICU大门的郭芳素,看到眼前的场面,有点震惊,全是病危患者,插着气管,带着呼吸机,生命垂危,郭芳素真切感受到了这个病毒的可怕。

ICU里的工作比普通病区更加忙碌。这扇门,就像为医护人员按下“开关”的手,一旦开始便没有片刻停留的时间。郭芳素说:“没有任何喘气的空间,嗓子再干痒也不能喝水,除了去卫生间不方便外,也根本没时间喝水。”

动脉采血、留置针穿刺、配药、吸痰、鼻饲、雾化……护目镜做了防雾处理,但由于不停出汗,仍容易起雾。穿刺时,只能近点,再近点,确保自己一针见血。护理好现有患者之外,普通病区转来的危重患者也在源源不断进来。备床、准备呼吸机、抢救药品、气管插管、吸痰用物,准备抢救设备……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给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繁琐、细致,有创操作多,风险相对于普通病区更大,因此对防护要求更加严格。作为组长,在忙碌工作的基础上,郭芳素必须分出一部分精力,保证队员们的安全。

汗水顺着脖子和后背往下流,洗手衣早已湿透贴在背上,卸下所有装备时,脸上深深的压痕,才发现耳廓、面颊已经起泡。

一天夜班,郭芳素刚上班一会儿就觉得缺氧,身体一直冒虚汗,但她只能心里默默为自己打气:“你是组长,要树立榜样,不能倒下,加油!你可以坚持的。” 这时,听到有武汉同事喊她,原来是队友吴明不舒服,一直在强行坚持,最后实在撑不住吐了。

“护士长,护士长”又有人喊郭芳素,她赶紧回头,从衣服上的字辨认出是小姑娘石慧帆,“护士长,我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了”。原来石慧帆脸小,防护用品对于她都偏大,为了不留间隙,只能固定的更紧,所以缺氧症状更加明显。已经快到下班时间,郭芳素就让小石先出去,可是她坚决不同意,坐在凳子上缓了缓又开始工作,看着这个身材瘦小,带着稚气的小姑娘,却如此勇敢和坚定,让郭芳素非常感动。

郭芳素立马去询问其她队友情况,顺着防护服上写的名字找到柯丹,“我还好,护士长,你放心,就是护目镜起雾,操作不太方便。”看着她麻利的干着手中的工作,郭芳素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

此时,郭芳素也早已经忘了自己的不舒服。她同样忘记的,还有家人。总记不起向家人报平安,回信息,被老公儿子“批评”过许多次。

其实,她怎么会忘记呢,走时儿子给自己的写的信,她特意拍了照留在手机里,时不时就拿出来看看。“我不想和家里人说太多,这里的情况,说了怕他们担心。”郭芳素说。

对于郭芳素来说,所有的辛苦和想念,在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时,成就感和被需要的感动,可以全部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