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黑矇、乏力、出汗,警惕晕厥发作,晕厥鉴别之心源性晕厥


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发作时因肌张力降低、不能维持正常体位而跌倒。晕厥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黑矇、乏力、出汗等。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晕厥,为第2位常见原因,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

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是最常见的心源性晕厥类型,心律失常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输出量和脑血流量明显下降引起晕厥。影响发作的因素有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类型、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尤其是压力感受器对低血压的反应性高低。

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晕厥多见于老年患者,当大脑需要的供血量超过心脏的供血能力,如果相应的心输出量增加不足则可引起晕厥。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反射机制,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下壁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同时存在神经反射机制、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律失常。

因此,晕厥可有多种病因和机制同时存在,尤其是老年患者。此时,晕厥更容易发生或发作时症状更严重。



晕厥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是血压下降,导致全脑灌注降低。意识丧失发生在脑血流中断后6~8 s,动脉收缩压在心脏水平下降至50~60 mmHg(1 mmHg=0.133 kPa)或直立状态下大脑水平下降至30~45 mmHg。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心输出量减少均可导致血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见于交感缩血管反射活动降低引起的血管舒张、药物的作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减少见于反射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和器质性疾病(包括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血容量减少或静脉血淤滞导致静脉回流减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脏变时和变力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