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一个故事告诉你孩子为什么总是莫名其妙地哭?左哄又哄哄不好!

本文节选自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冯国强0-6/<font>

岁身心智发展实用全典——婴幼儿关键期P.E.D/<font>早教法》。

/<font>

在北京遭遇SARS/<font>之前,我们在北大医院儿科的特需服务诊区设有一间早期育教咨询指导中心。相信在那个年代,全国最好的医院的儿科能够同意一家专业早期育教咨询服务机构进驻,应该是开了绝无仅有的先河。每每讲到那段经历,我都由衷地敬佩几位儿科主任和专家,之所以说敬佩而不只是感激,因为他们作为儿科医学的专家,绝不是为了给我一个机会,而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和尊重。正如我的老师著名妇幼专家严仁英教授对我讲过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好的儿科医学不行,但只有医学也不行。”

/<font>

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10/<font>点半左右,我正在咨询指导中心同两位老师讨论一个小宝的情况,走廊里传来一个小婴儿持续的哭声。凭着专业的习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判断孩子哭声的含义,孩子究竟为什么哭?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font>

/<font>
/<font>

那个小宝的哭声不是痛苦,不是饥饿,也不是呼唤,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哀怨……总之不太常见。我不由自主地来到走廊,望向哭声的来源。只见一对30/<font>岁出头的夫妇,妈妈手里抱着个婴儿,爸爸提着个大包跟在旁边,正迎面走上前来。“您就是冯主任吧?我家小宝出生十几天以后,就开始特别爱哭,现在除了吃奶和睡觉基本上都在哭,这些天跑了好多次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毛病……刚才门诊的护士长建议我们请您给看看。”我一边听妈妈介绍一边认真地观察:这位妈妈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疑惑和无奈,声音有些嘶哑;旁边的爸爸紧锁着眉头,显得有点儿不知所措,从他的眼神里没有看到期望反倒有些不信任;妈妈怀里的孩子看起来不到2/<font>个月大,眼睛忽而半睁、忽而紧闭,一直嘤嘤地哭泣,声音时高时低但总体音量不大……

/<font>

我问过这位妈妈孕期和生产时的基本情况,都算正常,然后把婴儿从她怀里接过来,一边继续询问婴儿最近吃喝拉撒睡等各方面的情况,一边抱着婴儿慢慢地在房间里踱着步,眼睛始终仔细地观察着手里的婴儿,就这样不到10/<font>分钟的样子,婴儿突然停止了哭泣,他睁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我。

/<font>

我立即停止了询问,房间里的所有人也都安静下来,几乎是掉下根针都能听到的安静,孩子的妈妈和爸爸都站在原地,眼睛瞪得大大的,没有再说一个字,像是在惊愕中聆听着一种久违的宁静。

/<font>

我仍然稳定地慢慢踱着步,始终保持跟孩子对视,先是简单地慢慢地变换几种表情,然后轻声地慢慢跟孩子聊起来:“你—好—啊—,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好—可—爱—呀……”足足有10/<font>分钟,孩子没有再哭。我示意助手帮忙将桌边的椅子拉过来坐下,仍然抱着那个婴儿,同时请妈妈坐到身边,继续我们的咨询,又是十多分钟,孩子仍然没有再哭。

/<font>

之后,我要把孩子还给妈妈了,她显得有些犹豫,生怕小宝再哭起来的样子,于是我再次将咨询建议的要点重复一遍,并向妈妈示范应该如何抱孩子、如何跟孩子眼神交流、如何跟孩子说话,然后一边鼓励这位受惊的妈妈,一边将孩子送到她的臂弯里。“谢谢您!那我回去试试。”妈妈脸上第一次绽放出笑容但却满是泪水。她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间,嘴里默默地念叨着“太神奇了,太神奇了”,那位爸爸将大包挎到了肩上紧跟在娘儿俩身后。

/<font>

20/<font>多分钟以后,走廊里再次传来那个熟悉的哭声,只是这回的音量大了约1/3/<font>。这次是爸爸先进的房间:“冯主任,您能再给试试吗?我们一出医院大院孩子又开始哭,他妈妈忙活半天还是不行。”言语之外,我分明从爸爸的眼神和语气里读到了潜台词—刚才是不是被您给蒙上了?您说的办法妈妈试了也没奏效不是?

/<font>

这一次,我没多问也没急着去抱孩子,而是让妈妈当着我的面示范她的方式,只见这位妈妈嘴里念叨着:“哦哦,别哭了,宝宝,妈妈求你了!”还不断变换着抱孩子的姿势……可惜完全不奏效。“好了,把小宝给我抱抱吧!”

/<font>

我伸手接过孩子,让他躺进我左侧臂弯的同时看着他叫,“小—宝—”你猜怎么着?孩子立刻停止了哭泣!过了一会儿,我把目光从小宝脸上移向爸爸,看到他的脸上和眼睛里清晰地写着两个字—信服。“回去好好练吧,孩儿他妈。专家就是专家。”这回夫妇俩走出房间的脚步轻快了许多……/<font>

本文节选自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冯国强0-6/<font>岁身心智发展实用全典——婴幼儿关键期P.E.D/<font>

早教法》。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