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孩子发脾气的4个真相,6招让他学会控制情绪,家长别立马批评打骂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脾气大得很。是的,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的场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应对。有的父母要么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闹,甚至于批评打骂,要么就是失去原则开始各种哄。


但是,不管如何,这四句话不要对孩子说。

责骂孩子:你这个坏孩子,总是这么不听话!

威胁孩子: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马上闭嘴,要不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专制命令:不许哭!现在闭嘴!

说出负面暗示的话:像你这样,迟早要惹出大乱子!今后能有什么出息!

孩子有权生气

在引导孩子之前,你得明白一件事,孩子有权生气。

生气、发怒是孩子们的本能,也是他们的权利。一个不会生气、发怒的孩子,通常是压抑和孤僻的。适当的哭闹,对孩子的身体是有好处的,还能提高智力,同时也表明心理健康。

所以,不要动辄就对孩子说“不许哭,别闹了!”同样的,没有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大哭大闹,如果有,父母请先检查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身上了。

造成孩子大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本身脾气就不好

不少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还有时完全看心情来管教孩子,时松时紧,这样不仅无益于孩子自尊心的养成,也让孩子学到了“情绪失控”。其实父母首先要做好情绪管理,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

2.情绪日渐丰富,而语言表达跟不上

在面对父母的过多限制时,他们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就只好通过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方式去抗争和寻求自己的权利。这种情况,和孩子硬碰硬,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倔强,或者退缩。所以共情是关键,同时要教会孩子更多表达自己的办法。

3.孩子内心有恐惧

有些孩子,尤其是三岁左右,可能会在某一个情形下,或某段时间内,情绪上出现“退行”,变得易失控,并伴随出现行为问题,如打人、抢东西、摔东西等。这极有可能是孩子内心有恐惧。孩子觉得受到了某种伤害,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于是呈现出失控的状态。因为内心存在恐惧,他们更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帮助,可他们又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只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来。

4.家庭教养方式不一

家庭成员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不一致,孩子就会看人来办。例如孩子在为了某种目的而哭闹时,如果爸爸妈妈不同意,他可能就会去找爷爷奶奶,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次成功了之后,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

当孩子情绪的“暴风雨”来临时,父母还可以借鉴这样几种实用做法:

1.公共场合,从长计议,幽默化解

公共场合孩子发脾气,很多父母会觉得很没面子,尴尬。

这是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此时,完全可以开个小玩笑,比如说:“看起来我们有点家务事得私下处理一下了。”如此轻松的状态,既能打消旁人看热闹的兴趣,也可缓解自己的尴尬,然后带孩子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你们俩可以再“从长计议”。

2.不要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

要知道,孩子有脾气、闹情绪的时候,跟他讲任何道理,都是没用的,因为此时孩子大脑皮层的其他位置都是关闭的,只有情绪中枢是活跃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轻轻将孩子搂在怀里,耐心陪伴他。让孩子知道,你是明白和理解他的。

不妨等孩子哭完,再告诉孩子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者和孩子商议如何解决。

3.避免用自己的愤怒回应孩子的愤怒

父母一生气,就容易使用一些过激的词汇,比如: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

责骂孩子:你这个坏孩子,总是这么不听话!

威胁孩子: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马上闭嘴,要不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专制命令:不许哭!现在闭嘴!

说出负面暗示的话:像你这样,迟早要惹出大乱子!今后能有什么出息!

父母一定避免用愤怒回应孩子,因为你的愤怒会使孩子的情绪扩大。要先控制自己的愤怒,以平静、温和的声音回应孩子。如果你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请先不要开口说话。实际上,这时你说出的任何话既不能被孩子接受,也不能表达你真正的意愿。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3岁孩子注意力的维持时间最长只有十几分钟。遇到孩子执着地在一件事情上哭闹不止时,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通常十分有效,但一定要转移到另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上。

对于三岁以上或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孩子,妈妈不妨说:“你可以告诉我你坚持要××的原因,至少三点。”如果孩子还小,一岁左右,不能清楚表达,妈妈只需抱起孩子说,“宝宝,妈妈带你看看更有趣的东西”,将孩子带离即可。不要跟孩子说太多道理,他不会乐意听。

5.学会转换语言,多用“我”做主语

父母稍微留意就能发现,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开口便往往会以“你”字为主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评或谴责。但事实上,在遇到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带抨击地陈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反而会更有效,如多用“我”做主语来对孩子说话。

6.失控可以,但要对失控的后果负责

孩子冷静下来后,父母还能做什么?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生气、愤怒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若处理得当,就值得鼓励;若处理不当,甚至造成了一些损失,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