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探探猫育儿学堂:孩子“被误会”很委屈?如何引导TA把委屈说出来

“被误会”真的不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往往让人感到难受、委屈、不被信任。即便在成人的世界中,被误会的委屈感也很难让人释怀,更何况是年纪还小的孩子。

当孩子被误解时,常会想要急着辩解而出现情绪激动的情况,甚至出现哭闹或攻击的负面行为,这并非是孩子脾气不好,而是孩子的情绪发展尚未成熟的缘故。

一、孩子的情绪发展需要引导与练习

从“情绪分化”的理论来看,婴儿最初只有“舒服”和“不舒服”两种情绪,因此除了笑,就是哭。等到六个月大,可以将“不舒服”分化成为“生气”和“难过”两种情绪。

当被误会时,孩子一来觉得生气,又觉得难过,同时出现两种矛盾情绪,导致孩子的大脑出现混淆,无法立即判断自己的情绪,而引发不适当的行为。

即使到了四岁,孩子仍无法立刻察觉与判断同一时间下,为何会有两种不同情绪,在这样的情绪发展过渡期中,也就更加需要大人的引导以及练习。

当被别人误会时,自然会有两种极端的反应,一是“辩解”,二是“逃避”。前者主要是解释,但由于对方不愿意接受,导致讯息无法传达,这时往往会出现大叫、大声说话、跺脚的动作,其实孩子不是要表达生气,而是要传递被人误会的讯息。

后者主要是忍耐,因为觉得不被信任,导致感觉失去安全感,这时往往会出现哭泣、不看人、不说话的反应,其实孩子不是不礼貌,而是大脑已经当机,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二、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当面对“委屈”时,不是要求孩子忍耐,也不是鼓励孩子发泄,而是要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当孩子可以将事情说清楚、讲明白,脾气自然可以好好控制。我们可以用三个小方式,帮助孩子学会面对“被误会”的尴尬。

1、教他不要大声说话

孩子说话会愈来愈大声,并不是因为没有礼貌,而是担心你不听他说的,或是怕你相信别人说的,结果不知不觉愈说愈大声,而变成失控的发脾气。也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孩子说话小声一点,避免被误会。

2、请他等大人有空时再说

当被误会时, 如果爸妈正在忙,这时候孩子就需要等待,而不是急着解释。亲子冲突,不是最常发生在爸妈不听孩子说,而是爸妈正忙着处理手头上的事情,但孩子却以为爸妈不相信他。因此,培养孩子可以等一下再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3、引导他明确的说清楚

当五岁以后,孩子描述事情的能力愈来愈成熟,也就愈来愈不容易被误会,情绪的稳定度也会增加。在引导孩子描述事情时,一定要教导孩子说出“人事时地物”,特别是时间和地点,一定要清楚说明,这样别人才会听得懂。

被误会的孩子,往往是说了老半天,大人一直搞不懂,最后就变成大人眼中拗脾气的孩子了。

孩子的情绪是一连串发展的过程,并随着生活经验累积而成熟。在四岁前,孩子的表达技巧尚未成熟,当被误解时,往往需要大人的协助或解释,才能解决当前的冲突。

相反的,当孩子四岁以后,爸妈就要开始渐渐放手,让孩子在保护的情况下,尝试自己练习解决“被误会”的冲突喔!

除了看教养的文章,有时候也需要一些休闲的时间,和孩子看一部优质的动画片——《探探猫之奇幻马戏团》。在动画片里有三个主角,他们分别是代表“勇敢睿智”的探探猫、代表“单纯善良”的豆豆猪以及代表“细心精明”的小飞红。

虽然他们只是奇幻马戏团里面的小杂工,但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仅教会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要“勤动脑,多思考”,还教育孩子要“团结友爱,快乐成长”,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动画片哦,不妨搜索“探探猫”观看吧。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