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我爸爸是开地铁的!”

“妈妈,妈妈,列车又进站了,是这趟车吗?”

在西安地铁四号线换乘站——五路口站的站台上,童童(化名)焦急地问妈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列车已经过去了好几趟,童童仍在等待,生怕错过什么。

十几分钟后,童童突然朝着列车驶来的方向兴奋地喊道:“我看见爸爸啦!我看见啦!”与此同时,列车停下,车门开启。童童看着爸爸在司机室做着手势,虽然看不懂,但童童仍然学着爸爸的样子做着同样的动作。爸爸笑着看了看儿子和妻子,转头将列车开往了下一站点……

刘博——西安地铁四号线的一名电车司机,童童的爸爸。从毕业至今,刘博一直从事机车驾驶工作。从火车司机到地铁司机,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是刘博不变的责任。这一天,刘博是夜班。为保证足够的睡眠和第二天的行车安全,刘博在把末班车的乘客安全送到站后,只能回员工公寓休息。6岁的儿子知道爸爸晚上不能回家,便嚷着要去找爸爸。在提前沟通好列车大概到站时间后,刘博的妻子和孩子便早早来到四号线的五路口换乘站,等待刘博的车次经过。

“那是孩子第一次来看我工作,当我做手势的时候,没想到孩子也会跟着我一起做。那一刻,心里很暖,看着站台上的妻儿,愧疚夹杂着感谢,内心很复杂……”刘博说,“每当有人问起童童我的职业时,童童总是很骄傲地说,我爸爸是开地铁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爸爸的职业神秘而又伟大。

这样的暖心小故事在地铁站时有发生,大家都知道地铁方便快捷,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近地铁司机,了解他们的工作。

列车从北客站北广场出发,狭小的司机室里巨大的操作台上,红色、黄色、绿色的按钮整齐排列,为列车的正常运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列车即将到下一站,刘博端坐在座位上目视前方。

“300米,200米,100米,元朔路站到了……”

开门、出驾驶室、确认、关门、确认、继续前行。一系列动作在短短几十秒内一气呵成,既快速又准确。每到一站,就得重复一次。

“列车运行总时长以及在每站停留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开车门、确认乘客安全上车以及关车门,都是由我们司机来控制的,且列车在各个站点的停留时长根据人流量或者是时间段也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必须要快速准确,才能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刘博会不断地用食指和中指做手势,同时也在说着什么。

“由于地铁的运行安全与地铁司机的准确操作有很大关系,再加上地铁本身的特殊性,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手指口呼’的方式不断地对信号、线路情况、车门等进行确认,即手指着需要确认的物体,嘴里说出正在确认的物体的状态,以达到精神的高度集中。”刘博说。

此时,列车已经运行了七八站,重复的工作、昏暗的隧道、狭小的空间和视野,不禁让人感到压抑。而旁边的刘博依然目视前方,高度集中。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片断,而将列车开到终点后,偶尔出站到地面上透透气,或者只是到相对开阔的站台里走走,对他而言,就是最有效的减压方式。他必须快速调整好心情,驶向下一个终点。

图:郭新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