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孩子只爱妈妈,不爱爸爸?不要让妈妈的偏见,导致爸爸“边缘化”

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都说父爱如山,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少不了父亲的角色。但是很多家庭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他们父亲的角色被边缘化掉了,孩子和妻子对于父亲的态度和意见都不和正常家庭一样。

朋友最近和老公在吵架,有点严重到要离婚的地步。

这天朋友带着孩子来找我吐槽心事,孩子才4岁,就在一旁玩玩具,本以为孩子啥都不懂事,结果孩子听到我们讨论,也插了一句:“我不喜欢爸爸,我看妈妈不喜欢爸爸,我也不喜欢”。

朋友家的问题不止是夫妻之间的矛盾,更多的还有亲子之间的关系,父亲对孩子之间越来越疏离,并且丈夫在照顾孩子的角色中参与感非常低,父亲就自然而然被边缘化掉了。

其实不止我朋友的家庭,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已经不重要的,更多的是来自于母亲的偏见,导致孩子也跟着母亲的态度去看待父亲。

父亲被边缘化不是一件好事,而这大部分都是由于母亲的偏见引起的,我们一定要阻止这样的情况在家庭再次发生,一定要避免父亲边缘化的状态,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一、妈妈的偏见,往往使爸爸边缘化

朋友不是一次两次和丈夫吵架,其实他们吵架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朋友平时陪孩子的时间更多,所以在孩子面前偶尔会出现对丈夫的冷言冷语,有的时候丈夫做了什么就自己碎碎念了起来,并且还是当着孩子的面。

就是这样妈妈们的偏见逐渐转移到孩子的观念里,以至于孩子不能客观的看待父亲的角色,对于父亲的态度也是不正。常常忽略父亲的存在,并且非常排斥父亲的现状。

现在朋友要让孩子和丈夫独处,孩子都不乐意,又哭又闹,觉得爸爸是一个坏人了。这种跷跷板式的家庭模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不利。

二、爸爸,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的重要角色,不光是第一任老师,更是重要的榜样。而父亲作为孩子的榜样就更加重要了。

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力量角色,让孩子学习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担当,要负责任。

并且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亲的榜样作用让孩子意识到面对困难要知难而进,努力克服自己,不断的让自己进步而不是一味的退缩。

所以爸爸作为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榜样,家庭一定要抓住这个角色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

三、妈妈如何让爸爸参与家庭活动?

1、多给予爸爸一些信任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规则就是互相信任,让妈妈多给予爸爸一些信任,孩子也会对父亲更加信任。这样亲子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母亲对丈夫的态度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孩子对父亲的态度,所以当母亲给予丈夫信任的时候,就是让爸爸融入家庭活动中的最好时机。

2、平时保持互动和联系

都说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外面工作所以不能在家陪伴孩子。这个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多让爸爸在日常的时间里抽出时间陪孩子。

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一定的互动和联系,这样才会更加融入孩子的世界更加与家庭活动相联系。在家的时候也可以多给孩子读一些睡前故事,增加孩子对父亲的好感。

3、抛开自己的偏见

很多时候妈妈们的不理解,觉得丈夫不顾家,这个时候心里对丈夫都存有一定的偏见。这种偏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孩子对父亲的态度。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抛开偏见,让爸爸们更多的全身心的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不要认为男人就不会带孩子,男人就一定要主外,当抛开了这些偏见就会让孩子与爸爸们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让家庭关系也更加融合。

如果妈妈对丈夫过多的偏见,这样只会使得爸爸被边缘化,孩子对爸爸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一定不能让这个事发生。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