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何健康补脾胃?

MinRinDa-


如何补脾胃,首先要了解脾胃的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指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调理好脾胃十分重要。我在临床脾胃病人十分多,今天稍加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胃以喜为补。也就是凡是我们爱吃的东西,都是可以补益我们的。

②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因此饮食时要注意不要过食易产生湿邪的食物(不易消化),中医称之为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如酒,粘米,肉食,以保证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被压制。胃喜润是饮食中需吃濡润之品(并非是易产生湿邪之物)。

③食贵有节。包括饮食不洁,勿食不洁之品。还包括饮食要有规律(节律),使脾胃功能既有使用,又有休息,每日三餐,不可缺废,也是有节的一面。饮食有节,还包括节制,即多好吃也不多吃,不好吃也不少吃,七八分饱,使脾胃负担既不过大,也不使之偏废。我平时总结一句话:按时按量吃饭,即是此意。


④不可过软过硬。软硬之义有三:①食物物理特性,如蚕豆硬,蛋羹软。②烹调火候,如白菜煮熟即可,煮烂为软,这主要是讲究饮食要依从食物特性,否则营养受损(青菜烹饪过度,里面的维生素破坏过多,营养流失),不利于补益。③食物特性:糯米质软,而不易消化,或属硬。锅巴(米饭锅底糊的那块),利于消化属软。以此类推。要软硬搭配,荤素搭配,冷热搭配,干稀搭配等等。

做到上述几条,脾胃功能不补而自坚。


中医随感


的确,脾胃是后天之本,五脏六腑都需要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滋养才能发挥作用,想健脾,先了解脾胃的属性,哪些是伤脾胃的。

脾胃的运作

食物进入胃中,经过胃磨烂食物,其中的精微(营养精华)会游出来,经由脾输到心,肝,肺和头。心将精微放到血脉中,肺将精微送到皮毛,肝将精气送到筯络中,同时分泌胆汁,注入小肠,帮助消化。从这点就可以知道脾胃的功能正常发挥需要肝的帮忙。

哪些因素会伤害脾胃

外伤,如风,寒,湿,暑,爆,其中寒,湿会出现较多。但胃怕寒,脾怕湿,当体寒时,胃动力不足,就像人在冬天不想干活一样的道理,当湿气重时,脾的运化能力就差,就头发很多水时,吹风机就得吹很久才能干,所以出现消化不良,吸收不好,脾无法运化精微到其他脏器。

内伤,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欲过度,喜怒失常饮食不节,不吃早餐,经过一夜的休整,胆囊中的胆汁比较浓,胆汁只有食物进来时才分泌到小肠,不吃早餐的话胆汁会沉淀形成胆结石,影响胆功能,胆出事了,肝也不会好,这又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晚上吃得过多(特别是肉类),食物来不及消化,形成堆积,想想夏天的肉放在桌子上一晚会怎样?这些肉在肚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体温也不低。晚睡,脾气火爆,大家都知道伤肝,从上面知道肝是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也就影响脾胃功能

按照现代人的生活,很多人同时有上面的情况,比如说爱吃冷饮,爱吹空调,早上不吃早餐,晚上却吃得丰盛,晚睡晚起,工作上用脑过度,脾气容易火爆。


因此在现代想健脾胃,除了多吃健脾食物(容易消化的),如山药,薏米,南瓜,小米粥,更重要的是改变伤害脾胃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寒,饮食不节,晚睡),不再伤害脾胃就已经是在帮助脾胃了。


健康康复


您好,作为一个中医资深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受脾胃问题困扰的女孩,想给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经验。

脾胃不好的人现在数量越来越多,不过大家也不要着急,因为脾胃调理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脾胃功能不好,胃炎就会久治不愈,吃的也吸收不了,徒增身体负担,这就是现代癌症越来越多一个原因。


胃病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不注意,后来就会越来越重。所以,最好调理时间就是胃口刚出现腹胀,不消化,大便不好的时候!



那么应该怎么调理最好呢?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多吃山药,山药汤,山药薏仁芡实粥,小米南瓜粥,都非常补脾胃

姜枣茶是一个宝,怕冷四肢凉,吃凉的脾胃不舒服的人要当成一个小法宝来用。

很多人气血不足。一个关键因素是脾胃功能差,中医讲气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单从吃的食物补血是不完整的,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脾胃。

脾胃不好的人,胃肠功能差的人都应该多吃面食。 平时水果一定要少吃,冷饮也要少吃最好一点都不吃!反正我已经几年没吃过了!

可以选择一些补脾胃的中成药来慢慢调理哦~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可以请您点个赞鼓励一下吗??谢谢您!


兽医新同学


肠胃不舒服怎么办?中医「消食三宝」帮你“疏通”肠胃


一多:睡得多肠胃不舒

假日里,很多人都会睡懒觉,但是却越睡越困,昏昏沉沉,而且越休息肠胃越不舒服。

对于这样睡出来的胃肠疲劳,可以试试黄精泡水喝,既可扶正固本,又可滋阴养血,对缓解疲劳很有帮助。

黄精

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如果伴有腹泻,可以加用附子理中丸;如果伴有血气两虚症状者,则可加服六君子丸。

二多:劳累多肠胃不适

旅游、逛街、走亲访友,结果弄得一身劳累,人一累,就容易急躁、浑身酸痛,肠胃立刻就不舒服。

对于这些人来说,可以吃一些逍遥丸、逍遥散、舒肝丸。

此外,如果伴腹胀等症状,还可以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能起到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肠虚弱、食欲不振、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腹水膨胀等。

方法:取端坐位,双手大拇指和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按压5分钟左右,按压力度自身感觉酸胀即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中脘穴

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方法:取仰卧位或端坐位,自己用中指在该处穴位适当力度按压,并约1-2分钟。

摩腹

方法:取站立位,双手掌重叠,以肚脐为圆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产生热感为宜,约2-5分钟。

三多:吃得多肠胃不爽

肠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突然暴饮暴食之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饮食积滞,腹部胀满不适,胃中嘈杂、反酸、便秘难下等。这个时候,不妨吃点消食的食物,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蠕动,让积滞的饮食尽快进入肠道,排出体外。不妨试试中医的“消食三宝”~

鸡内金

鸡内金:鸡内金为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中医典籍《中华本草》中记载:“鸡内金味甘、性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能健脾益胃、消食化积,是健胃消食的良药。

用法:推荐用9克鸡内金研末,煎浓汤,一日三服。

神曲

神曲:神曲是一种特殊的健胃消食剂型,药物组成为青蒿、白面、赤小豆、苍耳、辣蓼(liǎo)、杏仁,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用法:可取焦山楂10克、神曲8克,水煎后温服,每日一剂。

焦山楂

焦山楂:中医认为,山楂炒焦后的酸性减弱,苦味增强,可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泄痢腹痛等。

用法:食用时可加入红糖或焦麦芽等,水煎服或冲服皆可,既可改善口味,又能加强效果。


艾灸仪艾灸床


调理脾胃, 还能帮助补血!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以下症状,就代表你的脾胃开始有些虚弱了:

①吃点东西就感觉很撑;

②每次食欲都很好,但是长膘却不长气血;

③经常会出现头昏或者是乏力,就算休息好也会经常犯困。

这几种食物,补脾又养胃

一、地瓜

可能很多的朋友会觉得不可思议,地黄瓜能够补脾益气吗?其实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地黄瓜味甘性温,是能够有助于益气力,补脾胃。此外地瓜含有丰富的连蛋白,它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体,对人体的血管壁弹性,有很好的增强作用,不仅如此,地瓜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有通便之功效。

小贴士:地瓜含淀粉量很高,一天不能够摄入太多,否则很容易造成胃酸过多,出现烧心等状况,每天食用200克左右即可,如果是老人或者是小孩,在100克左右。

二、土豆

土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同时维生素c的含量也是很丰富的,它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虽然土豆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算起眼,但是它比胡萝卜的维生素高两倍,比西红柿高4倍。土豆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之多,不仅仅能够补气健脾,对皮肤的美白抗皱都有一定的效果。

最常用的做法是将土豆削皮洗干净,放入水中,蒸煮半个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水分,绞碎放入适当的牛奶或者是奶酪,继续搅拌成泥状,然后在其中加入适当的配料。

三、玫瑰桑葚蛹虫草茶

《延年秘录》中就有提到该茶可“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重瓣红玫瑰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中医理论认为,桑葚性平味甘,滋阴润燥。所以,早上来杯玫瑰桑葚蛹虫草茶,比牛奶还好哦,既可提气色,还可美容养颜,也可替代日常茶饮。

不仅如此,橘皮性味甘、温平、无毒,可润肺补脾,更是补血佳品。大枣可针对手脚冰凉、易疲倦、贫血的朋友。

小贴士:如果在家做该茶饮,取阿胶、重瓣红玫瑰、大枣、桑葚、茯苓、枸杞子、橘皮、蛹虫草8种纯天然草药,洗净捣碎加入纱布袋内,放入锅内倒入白开水,十五分钟就可倒入杯中饮用。不愿意自己在家琢磨的,也可选择相同配比的滤纸茶包。


360健康大讲堂


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能够保护好其功能健康,对于人体特重要。脾胃功能好了,人身体正气生,身体抵抗力也强。当脾胃功能健康不足时,要分清虚实,寒热,阴阳是否正常运行及一切外因因素去辩证用药治疗。健康的脾胃无需去补,至于补脾胃的话来讲,只有脾胃虚了才能需要去补,补脾胃最好用中药个人认为,像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人参归脾丸等一些健养脾胃的药,去分清情怳对脾胃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