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好的父母一定会给孩子“方向感”

父母处处保护、指导孩子,为他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妨碍了他们的成长,而这是他们成为成年人的基本条件。正因我们给孩子提供了这么多的帮助和支持,才剥夺了他们对自由的需要,而自由曾经是年轻人的共同渴求。

父母的警惕和技术共同在孩子与世界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但是,我们不可能片刻不离地守着他们。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成人既是我们的生物性要求,也因为环境中的自我意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是他们必须养成的生活技能。

当我们忍不住希望自己的存在就是他们的保护伞时,需要扪心自问:希望达到何种养育目标?在教给孩子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能时,应当如何做到既保护了他们,又避免遮蔽他们?如何教他们自己去做?

【四种养育方式】

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 Diana baumrind)研究了不同的养育方法及其对孩子的影响。1967年,她撰文阐明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养育方式:放任型、专断型和权威型。后来者对上面这个分类进行了优化,用“放纵型”取代“放任型”,并增加了忽视型“”。

这四种类型的养育方式一方面描述了父母要求孩子的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父母回应孩子的程度。

专断型

要求高,回应迟缓。这类父母严格,期望孩子服从、尊重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会进行惩罚。

忽视型

不要求,不回应。这类父母,最好情形是“撒手不管”,最坏的可能是甚至触犯法律。

放纵型

没要求,有求必应。这类父母照顾孩子每一个需求,顺应孩子每一个请求。

权威型

有要求,有回应。这类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期望,他们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坚持目标达成。

畅销书《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的作者里普利认为:

专断风格的父母“在学术训练和实践方面走得太远”,而放纵风格的人则“娇惯孩子,让孩子无忧无虑,好像生活在月亮上一样”。

权威型养育风格最好兼具严厉和温暖,这样的家长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这可不容易,需要练习。我们有时会失误,有时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再次失误。但是,通过克服松懈,扩大对成功的定义,将关注点放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和爱自己上,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让孩子拥有自由的时间】

任务繁重、清单化管理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抽不出时间,他们没有机会真正自由地玩耍。相反,孩子的游戏时间都由父母计划和组织,安排在未来某些家长和孩子都有空的时候。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玩,还会推荐他们玩什么,同时警惕万一孩子们玩不到一起,或者有人出现行为不端的情况。

孩子们日程紧张,游戏时间由父母安排似乎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排到日程表上,他们可能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可即便我们需要为孩子创造并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当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走开。

游戏是孩子们应该进行的第一项真正关涉成长的“工作”。如果你不确定什么才算游戏,请听格雷的一句俏皮话:“只要有大人在旁边指挥,那就不是游戏。”

1、参观特意为孩子们建设的场所,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创造并东敲西打。

2、游戏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发展和完善新技能,培养能力。

3、日常生活中,遇到令人不知所措的情况时,游戏是孩子学会应对焦虑的自然模式,可以帮助他形成应对环境的能力。

4、游戏有助于自我在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现实之间形成调节能力,增强自我的力量。

5、游戏会重复或确认一个可喜的经验,点燃孩子投入生活的热情。

【传授给他们基本技能】

一个人如果被别人手把手地牵着过日子,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料理,那他就没有机会培养起控制感(mastery),控制感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

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尝试、失败和做得更好的自由,这是孩子,也是任何人学会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门。完美主义不仅是美善之敌,也是成长之敌。

【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2009年出版的畅销书《驱动力》( Drive)中,丹尼尔·平克(Dail Pink)描述了21世纪的职场,指出“会自己想办法”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优秀的绵羊》中,威廉·德雷谢维奇阐述了许多年轻人的“绵羊”式状态,在他看来,他们跨越了家长、教育者和社会设置的各种不升高的铁环,取得了高分和荣誉。名校的大门和一些精英职业向这些孩子开放,但是德雷谢维奇认为,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

“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在于“思维”本身,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事情搞清楚”和“把知识应用到新情况中”。

【教会他们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2013年,本特利大学委托一个课题组对劳动力准备情况进行了研究,3100名受访者包括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领导人、企业招聘人员、大中学生及他们的父母,还有刚出校园的大学生。

在非千禧一代的受访者中,74%的人认为千禧一代缺少前辈人的职业道德,70%的人认为千禧一代不愿意“承担责任”。

相反,千禧一代受访者中,有89%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有很强的职业道德。这种认识上的严重错位至少说明在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的界定上,大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做父母的可以帮助扭转这种错位。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加上“坚韧不拔和投入”的心态,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职业道德,这是权威型养育的极好证明。

做家务的孩子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明尼苏达大学的退休家庭教育教授玛丽莲·罗斯曼( Marilynn Rossman)把“成功”定义为不吸毒、拥有有品质的关系、完成教育并开始职业生涯。

她依据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实施的一项纵向研究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最成功的那些人三四岁就开始做家务了,十几岁才开始做家务的人则相对不那么成功。

如果培养生活技能意味着你知道孩子可以给自己倒橙汁,洒了以后会自己收拾,那么有职业道德就意味着,别人的橙汁洒了以后,你的孩子会帮忙收拾,而不是觉得“与我无关”,一走了之。

【让孩子自己规划人生】

戴蒙的研究表明,使命感对于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至关重要。他把使命定义为一个人的“终极关切”,

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或说人生目标,这些问题就有了终极答案:“我为什么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

父母要帮助孩子获得认识人生目标的智慧,以此来帮助他们踏上有意义工作的旅程。告诉他们:忘记你认为“每个人”都希望你学习的东西,或者应该从事的职业,学习你所喜爱的东西,其他的自会水到渠成。

【教他们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

肯·罗宾逊( Ken robinson)爵士是国际知名的教育家,他在2006年的TED演讲中指出,我们正在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他的演讲在所有TED演讲中位列榜首,观看人数达2800万。

他在TED演讲中讲到:美国现行的教育系统中,犯错误被视为最糟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准备犯错误,那你就永远拿不出任何原创性的东西。

预测成功的最佳指标是抗挫力、勇气以及失败后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如果没有感受过不悦,没有失败过,那你根本就不会懂得如何去处理那些情况。

挫折力,即韧性、毅力,指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它能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

拥有抗挫力就是有说这话的能力:“我还好。我可以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另外想个办法,或者决定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我,我依然被爱着,生活会继续。”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在孩子生活中存在

表达你的爱表示你对他们的兴趣展示你的关心

2、站到一边

让他们做出选择,并决定如何做事让他们冒险犯错误

3、帮助他们从经验中成长

在孩子经历过,作出决定或选择之后,与他们进行提问式对话,了解他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持续提高标准抵抗完美主义

望所有父母虽不必精于陪伴,但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