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点燃西晋“八王之乱”导火索的赵王司马伦,有怎样的一生?

YANGHUA-2046


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事件,是一场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场内乱中,西晋皇室子弟自相残杀,最终导致了中原空虚,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机入侵,造成了“五胡乱华”。其实“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由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仅仅持续了三个月。而后一个阶段才是不可收拾的混战阶段,开启这个混乱局面的正是赵王司马伦。那么这位点燃了“八王之乱”导火索的赵王司马乱,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司马伦是西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为司马懿的小妾柏夫人所生。司马懿生前一心想的是培养好自己的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就可以了,对司马伦这个小儿子的教育并不是特别上心,再加之柏夫人深得司马懿的宠爱,爱屋及乌,于是司马伦从小就被惯得有些无法无天,在学业上更是无所成就。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

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以后,司马伦先后获封琅琊郡王、赵王。司马伦仗着自己是皇室的近亲,做起事来不知天高地厚,有次他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廷尉判了他死刑,却因司马炎特赦捞回了一条命;后来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派他镇守关中,却因为赏罚不公弄得天怒人怨,导致关中的氐族、羌族大规模起义反叛;而后被召回洛阳,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可司马伦并不就此收敛,还开始在独揽大权的皇后贾南风和贾南风的母亲郭槐面前极尽谄媚取荣之事,想谋得一个拥有实权的官位,但未能获得贾南风的辅臣张华、裴頠的同意。

元康十年(300),就是“八王之乱”第二阶段的开始时期。太子司马遹的逐渐长大让贾南风再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贾南风设计陷害司马遹,逼迫晋惠帝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东宫的警卫不想看着太子就此衰败,于是找到了司马伦商量一同搞垮贾南风,迎立太子。司马伦本来已经答应了,而此时他的军师孙秀却认为这样不妥:迎立太子后,说不定太子会因为司马伦之前谄媚贾南风一事反咬一口。所以他建议司马伦将与东宫合作的消息放出,借贾南风之手杀了太子,自己再趁机搞垮贾南风,坐收渔翁之利。

听到风声后的贾南风果然乱了阵脚,便借由谋反的罪名将太子司马遹杀害。而躲在暗处的司马伦则在此时出现,拿着贾南风谋杀太子的铁证将贾家的势力一下子连根拔起,绝了贾南风的后路。又趁机杀了张华、裴頠等贤臣,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中央政权。掌权后的司马伦及其心腹孙秀愈发气焰嚣张,明里暗里干了许多鸡鸣狗盗的事情。

司马伦为人极其迷信,受到他人迷惑后有了称帝的想法,于是让孙秀盖了一间供奉司马懿的庙,谎称得到圣谕,皇帝应由自己来当。于是司马伦应司马懿的“感召”,带兵到洛阳将自己的侄孙司马衷赶到了金墉城,自立为帝,并且还遵奉自己的侄孙司马衷为太上皇,简直荒唐至极。由于司马伦的人品和风品都不好,因此只能靠封官来拉拢人心,如此一来,导致了司马伦滥封官员时,官帽上要用的貂尾不够,就用狗尾巴来代替,便留下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

坐拥强兵的其他几王自然是坐不住了,一时间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进军洛阳,司马伦自知自己的皇位是坐不稳了,便下旨接回了晋惠帝司马衷,自己灰溜溜的躲回来赵王府。可他会赵王府没多久便被押送到了金墉城,随后让一杯御赐的毒酒结束了此生。

《晋书》评价司马伦道:“司马伦实下愚,敢窃龙图,乱常奸位,遄及严诛。”人的贪欲确实是个无底洞,欲望的火苗如果不熄灭便只会逐步壮大,而司马伦正是因为自己对权力的贪欲,再加之他自生的冒失和无能,不仅加速了“八王之乱”演变为天下混战,又从而招致了“五胡乱华”,断送了晋朝的江山。


邓海春


不请自来的回答下这个问题啊!

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封赵王。在“八王之乱”时,司马伦是宗室王。

元康元年八月庚申(初九,9月19日),赵王伦被认命为征东将军、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算是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当时,那个又蠢又喜欢作的贾南风,除掉了楚王司马玮,又将淮南王礼送还镇,并不愿意让皇弟们掌握中央大权。她一方面尊崇宣帝兄弟所出的旁系远支宗室司马泰,作为愿意与宗室合作的一种政治表态,一方面在与皇室血缘相对接近的宣帝大系中,有意疏远曾备受司马炎关注的汝南王系,和多年颇受疑忌、也切实威胁过她的琅琊王系,故而干脆绕过宣帝伏夫人一系,以免这些曾拥有影响力的宗室支系卷土重来;她也不敢重用与皇室亲缘最近(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同母弟)的平原王一系;则可供她拉拢、援为羽翼的宣帝诸子,就只剩下年龄次小的梁王肜和最小的赵王伦。

于是,九月辛丑(廿一,10月30日),贾南风以赵王伦为征西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至此,贾后专权时期的宗室框架基本成型。梁、赵二王在朝中缺少羽翼,国力比下有余,并不足以抗衡借力皇权的贾南风,相对诸皇弟而言又属远支,在皇太子还正当年时,并不会轻易做出挑战帝室、问鼎至尊的动作,这便是贾南风所看重的。

之后的元康九年(299年),愍怀太子司马遹遭贾后陷害而被废黜太子之位。曾任职东宫的禁军军官司马雅、许超,联络殿中禁卫武官士猗等,找到了太子被废后赵王司马伦。他们求援的理由,即包括“国无嫡嗣,社稷将危,大臣将起大事”,换言之对立阵营的高官(“大臣”)随时可能有进一步大动作。赵王出于本人的利益考量,先散布宿卫人员中东宫旧人有废贾后、迎太子计划的风声,诱使贾氏一党产生忧惧而害死废太子,再利用贾氏做事太绝、遭到舆论强烈谴责的机会诛灭其党羽,顺便可翦除异己,令赵王一派取代贾氏成为朝中最有实权影响力的存在。


三月癸未(廿二,公元300年4月27日),贾后矫诏处死废太子,舆论声望值几乎探底平生最低。赵王派系迅速联络宿卫武官。在之前的几名东宫旧人因害怕贾后报复、称病退出行动计划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联系上新的合作伙伴,并谈妥具体的行动方案。

四月癸巳(初三,公元300年5月7日)三更时分,赵王党的废后行动开始了。赵王伦自称得到惠帝敕命,因愍怀太子被害,连夜入宫废后以复仇,要求殿中禁卫部队(“三部司马”)配合,并借此指令作为禁卫军官“翊军校尉”的齐王冏带兵入殿,执行废后命令。由于贾氏之前所作所为,已突破当时人的心理承受底线,大多数军人认为这个决策理所当然,因此一路未受质疑,长驱直入,成功将贾后废处别殿。此后赵王继续以所谓敕命为依据,一方面下达收捕、杖杀废后贾南风女性同党的处死令,一方面则命令尚书台召集其高级长官(尚书令、仆射、六曹尚书,即“八座”)与中书、门下长官一同夤夜入殿,由此擒杀贾谧等人,陆机方面“豫诛贾谧”极可能是与刘颂合作。赵王伦并徇私报怨将张华、裴頠、解结等人一并处死,从而引起尚书台其他人员怀疑,但为时已晚,提出质疑者也被诛杀。


翌日。赵王伦再次矫诏,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其待遇参照司马懿、司马昭在魏执政时期;册复愍怀太子,继续搜杀、处分贾谧父族人员和其他贾氏盟友亲族,并将废后贾南风送往囚禁有罪皇族人员的金墉城,奉命持节押送贾后的又是和郁。

一连串行动迅速而有效,贾后离宫,见到贾谧尸体时已欲哭无泪。

己亥(初九,5月13日),赵王矫诏赐死废后贾南风。废贾行动到此完成。

由于利益诉求不可调和,废贾行动参与者们之间,则迅速出现严重的裂痕。

之后,赵王伦杀死淮南王允父子,“坐允夷灭者数千人”。

因为淮南王允的败灭,赵王伦想要的九锡,便终于不受阻碍地取得。其诸子与党羽,也都加官进爵,且扩大了禁卫军中的兵权。

到了,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正式篡夺帝位。三月,齐王司马冏讨伐赵王的檄文颁布天下,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也都起兵,“八王之乱”正式拉开了序幕。

之后,司马颖大败刘琨,第一个攻入洛阳。洛阳驻军反水,诛杀孙秀等赵王党羽,迫令赵王放弃帝位,迎惠帝复位,而后梁王肜领衔上表要求杀死赵王伦父子,西晋朝廷内的官员纷纷附议。赵王伦父子就被杀。


冷兵器研究所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就是军师联盟里面柏灵筠(历史上只是叫柏夫人)生的那个小孩。按照历史记载,他倒是没有司马懿的狼顾之相(电视里演的司马家似乎人人都有狼顾相),不但不像司马懿一样奸诈,甚至有些浅薄愚蠢。

一、司马伦给人一种奸诈狠毒的形象,那是因为他做下不少奸诈狠毒的事儿。蠢人也可以坐下奸诈狠毒的事儿,那是因为他背后有奸诈狠毒的人,这人名叫孙秀

按照史书的记载,司马伦不但浅薄无知、甚至连书都没有读过多少(这在司马家世代伏膺儒教的情况下,真是出了不肖子孙)。但司马伦做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却在西晋的历史上干过不少敢冒天下之大不违的大事。一是故意泄露大臣们想以太子之名诛杀贾后(贾南风)的密谋,促使贾后害死太子(这个太子一贯被认为聪明,是晋武帝之所以不废白痴儿子晋惠帝继承权的一大原因,因为晋武帝认为自己有个聪明的圣孙)。二是带头发动政变,干掉了丑陋又狠毒的贾后。三是幽禁白痴的晋惠帝,甚至废晋惠帝而自立为皇帝。这些事儿,都是一个叫孙秀的人在背后筹划的,而孙秀居然是诸葛孔明的琅琊老乡,还是后来著名妖贼孙登的亲戚。

二、司马伦短暂当皇帝其间,有不少著名典故,还杀了当时的第一豪富、第一美男和第一才子。

一个典故是狗尾续貂。司马伦当皇帝后,为了讨好下面的人,就大肆封官,结果貂蝉(高官的象征)满堂,成为狗尾续貂成语的来源。

另一个故事是绿珠坠楼。司马伦的军师孙秀与石崇因为一位美女绿珠发生矛盾,导致石崇被杀,被杀前绿珠坠楼以报答石崇的宠爱。

杀的千古第一豪富,自然是喜欢显摆的石崇,石崇的故事,朋友应该听过。

西晋第一才子兼国家栋梁——张华,也被司马伦杀掉了。

剩下个万古都知道的第一美男——潘安,也死在他军师孙秀手上。

别看司马伦没什么名气,他杀的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三、司马伦到底是怎样的人?

首先,他是司马懿最宠爱的柏夫人所生的儿子,在兄弟中排行老小。其二,他是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小叔叔,因此晋朝建立后享有特权,屡屡犯法也被赦免。其三,都说曹魏都用曹家亲贵,其实西晋更爱用司马家亲贵,因此司马伦官运亨通,先后在青徐、邺城、关中等等地方都掌握镇抚一方的大权,而且,按照晋武帝护卫皇室的安排,司马伦等诸位司马王爷都享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其四、司马伦本来是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死党,最后却成为了要贾南风命的人。都说贾南风狠毒,其实贾南风垮台了,晋惠帝就失去了最后的屏障,成为了被诸王玩弄于鼓掌间的人。第一敢把晋惠帝推下皇位的,就是司马伦。其五、司马伦的确有些不学无术,但野心却很大,而且他特别听孙秀的,这个孙秀,有点类似于三国李儒(三国演义中的李儒,而非历史上的李儒)似的的人物。

其六、司马伦当了几个月皇帝,当却不被正统史家所承认,最后被其他几位司马家王爷联合剿灭,成了晋朝的乱臣贼子。其七、其军师孙秀的确很奸诈,但更是个玩弄巫术的神棍,搞得司马伦也信这套。篡位前,司马伦就说他老爹司马懿在天上支持他,等到其他王爷攻来,他和孙秀大概又搞出后来“刀枪不入”的神话骗局,结果战败被杀。其八、司马伦比他老子司马懿差远了,但蠢人也可以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大事来,这在历史上总是屡见不鲜的。其九、不能因为司马伦干出了奸诈狠毒的大事来,就在将他描述得如同奸雄一样,他不是奸雄,更多像是纨绔。其十、司马伦的军师孙秀的家乡琅琊一带(司马伦曾为琅琊王),据说当时流行着原始道教和巫术,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星火辰


从权臣司马炎篡夺魏元帝的皇位,到晋恭帝被权臣刘裕逼迫“禅让”,两晋立国共155年时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15位皇帝。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一位皇帝,只因他得位不正、名声很臭、在位时间极短,所以一直不被正史所认可。此人,便是在位仅仅4个月的建始帝司马伦。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生母为柏夫人,凭借着其父的荫庇,在曹魏官至谏议大夫,封东安子。西晋建立后,司马伦作为武帝司马炎的叔父,获得特殊的恩宠,官至安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封赵王。司马伦为人贪婪、品行低劣,曾指使亲信刘缉收买工所的人盗窃御裘,事泄后遭到言官的弹劾,由是备受王公大臣的鄙夷。但尽管如此,晋武帝还是对这位叔父尊礼有加。



晋惠帝即位后优宠宗室,进拜叔祖父司马伦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命他镇守关中、绥靖内迁的番民。然而此君到任后却胡作非为,不仅肆意劫掠番民的资财,而且还把他们卖做奴隶,由是激起氐族、羌族的大规模反叛,使得关中动荡。为此,朝廷将司马伦征调回京,虽然名义上将其晋升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但在实际上却剥夺了他的实权。


司马伦不甘心被削夺实权,于是拼命地巴结皇后贾南风及其母郭槐,极尽谄媚之能事,由是深得后者的信任。然而司马伦是个“中山狼”型的小人,一旦发觉有取代贾南风执政,进而篡夺皇位的可能,便开始跟心腹孙秀等人密谋,频频为贾后设局,必欲除之而后快。



司马伦深知贾后素来忌惮太子司马遹(才人谢玖所生),便趁机搬弄是非,不断地在她跟前夸大司马遹的威胁,声称后者一旦登基称帝,必然会将贾家势力连根拔除,贾后听后难免会心生恐惧。司马伦见贾后已经“上套”,便又主动献上铲除太子的计策,唆使她派人诬告司马遹谋反,并借此诛杀太子满门。贾南风被猜忌和恐惧烧坏脑子,竟然真的照此来办,时在永康元年(300年)。


司马遹自幼聪慧,有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一向被朝臣们视为帝国未来的希望,如今却无罪被杀,顿时间令天下扼腕愤恨。司马伦见朝野内外都将贾后视为非杀不可的国贼后,便联合异母兄梁王司马彤、侄孙齐王司马冏发动政变,废黜并毒杀贾后,诛灭其党羽。随后,司马伦自封为相国,并挟持晋惠帝以号令天下。



次年(301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司马伦又逼迫晋惠帝退位,然后自立为帝,并改元为建始。惠帝退位后,被叔祖父尊奉为太上皇(“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丙寅,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宫。”见《晋书·卷四》)。在漫长的帝制史上,“太上皇”往往是皇帝生父的尊号,如今司马伦却用它来称呼侄孙,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则奇闻了。


司马伦品行低劣、素无人望,为了拉拢他人为自己效力,便大肆封官授爵,就连追随过他的奴仆、士卒、杂役也都获得爵位。由于封官太滥,以至于官帽上用于装饰的貂尾严重不足,无奈之下只好用狗尾巴来代替(详情见《晋书·卷五十九》),这便是成语“狗尾续貂”的典故来源,而司马伦也因此事而遗臭万年。



司马伦在位期间,朝政大事全部交由孙秀来处理,而后者只是个狡黠奸诈、贪求荣利的小人,他所提拔重用之人也全是邪佞之徒,国家大权交在这样一帮人手中,未来如何发展可想而知。司马伦在位时朝政腐败、政局混乱,正人君子耻于接受他的统治,而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终,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败亡只是早晚的事儿。


果不其然,就在司马伦篡位后4个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便利用天下的怨恨失望之心,纷纷举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无奈将皇位还给晋惠帝,并带着家人到金墉城避难。然而司马伦作恶多端,怎能逃脱审判?很快,朝廷接受司马彤的建议,将司马伦赐死,并诛灭或斥逐他的党羽。司马伦篡位4个月,最终落得如此结局,实属罪有应得。



司马伦虽然伏辜,但由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却再也无法关上。此后十余年间,诸王为争权夺利互相混战,导致天下大乱、流民遍野,而内迁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也趁机起兵作乱,并占据各地称王称帝,使得整个北方一片大混乱。就在司马伦死后10年,匈奴族建立的汉赵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并大肆屠杀皇室、公卿和百姓,史称“永嘉之乱”。6年后,汉赵再陷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就此灭亡。



文史砖家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他的生母是柏夫人,在《军师联盟》里面就是那个柏灵筠。司马炎继位之后,司马伦被封为琅琊郡王,咸宁年间,被封为赵王,安北将军。

公元291年,升为征西将军,镇守关中,不久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司马伦与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还有她的母亲郭槐关系很好。公元299年,太子司马遹被贾南风所陷害,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公元300年,司马雅与许超之前曾侍奉东宫,想要复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就请求司马伦的宠臣孙秀帮助。

孙秀答应了,就找司马伦说,司马伦也答应了,但是事发之前,孙秀又想,太子很聪明,如果复立的话,那么以后肯定也不会用自己的,孙秀又找司马伦说:太子知道你和贾南风的关系好,他肯定不会厚待你的。

孙秀就把这个计划给泄露了出去,还与司马伦一起劝说贾谧和贾南风尽早杀死太子,以免有后患。司马遹被杀之后,司马伦与司马囧联合起来把贾南风贬为庶人,并杀死张华,裴頠等人。

司马伦假传诏书任命自己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朝廷的大权就落入了自己手中,没多久,就自己称帝,然后尊晋惠帝司马衷为太上皇。

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来,一起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让孙辅为上军将军,李严为折冲将军等诸军迎战三王联军,均战败,而京城内的群臣与众将士对孙秀与司马伦也都极为的不满。

王舆率军攻入宫中,孙秀与司马伦尽投降,王舆派人把晋惠帝从金墉城迎回京城,晋惠帝复位。梁王司马肜奏请司马伦,应该处死,百官也都赞同。晋惠帝就派尚书袁敞赐金屑苦酒,司马伦死前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基建公司高级工程师


晋武帝建立了西晋以后,吸取了曹魏的灭亡教训,就大封藩王,以此了巩固和完善西晋王朝的命运,他一共分封了二十七个人为藩王。这些王各有自己的地盘,百姓,军队,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其中的"八王"就是觊觎帝位向"佼佼者"。

晋武帝临死前托孤于司马亮和老丈人杨俊共同辅佐痴呆的司马衷管理朝政。杨皇后和杨俊为了专权,篡改了诏书,改成杨俊一个人辅政。朝臣都知道这回事,就是不作声。司马亮怕被杨氏父女加害,慌忙回封国去了。

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是个跟他爹一样歹毒的女人,是司马衷的皇后。自然不甘心大权落在杨家手里,就联合司与玮,孟观等人发动政变。贾后串通司马繇,让他带兵剿除了杨氏一门,株连党羽数千人。

贾后想长久掌控政权,就让司马亮当上太宰,司马讳为卫将军。他们都扩充自己的势力。司马玮看不惯司马亮的作为,在贾后怂恿下,司马亮被司马玮杀了。贾后指责司马玮檀杀大匡,司马玮被斩首。

贾后的作派引起公愤。首先站出来收拾贾后的就是同党,亲信司马伦。司马伦和属下孙秀合谋矫领兵入宫并且将贾后废黜并毒死。贾后懊恼地设,拴狗要栓住狗臼脖子,我却栓住了狗尾巴,难怪被反咬一口。

司马伦这回该"歪"了,当了大都督,相国还不过瘾,干脆让晋惠.惠帝靠边站,他来当上了皇帝。整个朝迈十分混乱。

司马伦在孙秀的唆使下,扽矛头对准)司马囧司马颖,司马顒。后三王联合起来,对阵厮杀。结果司马伦兵败被捉,交朝廷议罪。处死,四个儿子陪上刑场,全家全杀。所有党羽一个也没落下。这场混战死了10多万人马,洛阳,长安被洗劫一空。西晋一蹶又振。北方





劉一千五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他的生母是柏夫人,在《军师联盟》里面就是那个柏灵筠。司马炎继位之后,司马伦被封为琅琊郡王,咸宁年间,被封为赵王,安北将军。

公元291年,升为征西将军,镇守关中,不久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司马伦与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还有她的母亲郭槐关系很好。公元299年,太子司马遹被贾南风所陷害,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公元300年,司马雅与许超之前曾侍奉东宫,想要复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就请求司马伦的宠臣孙秀帮助。

孙秀答应了,就找司马伦说,司马伦也答应了,但是事发之前,孙秀又想,太子很聪明,如果复立的话,那么以后肯定也不会用自己的,孙秀又找司马伦说:太子知道你和贾南风的关系好,他肯定不会厚待你的。

孙秀就把这个计划给泄露了出去,还与司马伦一起劝说贾谧和贾南风尽早杀死太子,以免有后患。司马遹被杀之后,司马伦与司马囧联合起来把贾南风贬为庶人,并杀死张华,裴頠等人。

司马伦假传诏书任命自己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朝廷的大权就落入了自己手中,没多久,就自己称帝,然后尊晋惠帝司马衷为太上皇。

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来,一起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让孙辅为上军将军,李严为折冲将军等诸军迎战三王联军,均战败,而京城内的群臣与众将士对孙秀与司马伦也都极为的不满。

王舆率军攻入宫中,孙秀与司马伦尽投降,王舆派人把晋惠帝从金墉城迎回京城,晋惠帝复位。梁王司马肜奏请司马伦,应该处死,百官也都赞同。晋惠帝就派尚书袁敞赐金屑苦酒,司马伦死前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历史简单说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司马懿对张春华“有情有义”,而对柏灵筠却几番坐怀不乱。可在历史上,柏夫人独得司马懿晚年恩宠;而张春华却遭司马懿嫌弃,连见上司马懿一面都很难。柏夫人亦为司马懿生有一子,此子后来仅当了几十天的皇帝,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这便是西晋时期的赵王司马伦。

司马伦乃是司马懿的第九子,在司马炎篡魏建晋后,其被封为琅琊郡王。而在司马伦被封为琅琊郡王期间,就做了一件胆大妄为之事。司马伦看上了晋武帝的一件貂裘大衣,便指使了散骑将刘缉收买宫廷看守将而盗得了貂裘大衣。不久即事发,刘缉被弃市(处死后,暴尸街头),而司马伦论罪该与刘缉同罪。晋武帝因司马伦系其亲叔父,故下诏赦免了司马伦的罪行。几年后,司马伦又被进封为赵王,迁平北将军、督邺城。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衷嗣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对他这位叔祖也很厚待,迁司马伦为征西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然而,司马伦却才能平庸,赏罚失信,以致氐、羌部落叛乱。司马伦被召回京,不但安然无事,反被升为车骑将军、被拜太子太傅。

司马伦深交贾后及郭槐(贾后之母),极尽献媚之能事,很受贾后的信任。谋害太子司马遹,司马伦多出其力。而在太子司马遹死后,司马伦野心膨胀,在其谋士孙秀的谋划下,乃矫诏奉命领军入宫废后。司马伦尽诛贾后一党,而执掌朝中大权,一如其父兄辅佐魏帝的故事。

不久,司马伦又更进一步,逼其侄孙晋惠帝禅位於自己。司马伦尊晋惠帝为太上皇,而自己当起皇帝来,并改年号为建始。然而,司马伦毕竟不是晋室正支,其势力根基又浅。于是,为收揽人心而滥封官爵。史载:..是岁,贤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将皆不试...其余同谋者咸超阶越次,不可胜纪,至于奴卒斯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颜曰:“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由来。

然而,司马伦这个皇帝却并没能当多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等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战败后,又急忙还帝位於晋惠帝以奢求善终。而梁王司马肜却不依不饶,表奏司马伦父子叛逆,宜伏诛;百官会议於朝堂,也都认为司马伦罪不容诛。于是,司马伦被赐以毒酒,临死前,感觉羞愧,以布盖住脸,连连说道:“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有知社


八王之乱导火索应该不是司马伦点燃的,他只能算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九儿子,字子彝,做过宣威将军、安北将军、征西将军等。后来回到京城,做了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司马伦这个人没有文化,能力平庸,缺少谋略,比较贪财。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惠帝登基。从辈分上看,司马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叔,是晋惠帝的爷爷。司马伦与晋惠帝的贾皇后的关系不错,深受她的信任。

元康九年年底,贾皇后把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杀死皇太子的生母谢氏。曾经在太子府中做过事的司马雅、许超等人为皇太子鸣不平,秘密联络司马伦,准备废掉贾皇后,恢复皇太子的地位。司马伦答应。

司马伦身边有一个名叫孙秀的人,颇有心计,为人狡黠,贪淫昩利,司马伦对他言听计从。孙秀私下里劝说司马伦先不要帮助皇太子,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司马伦是贾皇后的同党。如果皇太子恢复过去的地位,恐怕对司马伦不利。

所以他劝司马伦再等一等,贾皇后可能要害死皇太子。到那时大家再动手,名义上是为皇太子复仇,以除去贾皇后和她的同党。

永康元年三月,废太子司马遹果然在许昌被害死。

四月,赵王司马伦和孙秀开始行动,联合梁王司马肜,首先伪造了一份诏书,指责贾皇后与贾谧等人害死皇太子,所以要废掉贾皇后。任何人如果抗命不遵,诛杀三族。

四月三日夜里,司马伦、孙秀骗开宫门,率领军士进入宫中。晋惠帝被护送到东堂保护起来,下旨召集群臣连夜入宫。贾皇后被废为庶人,她的妹妹贾午等人被收押,拷打至死。贾皇后的同党贾谧、张华等人被杀死在殿前。

第二天,司马伦坐在端门之上,两边排列雄兵,把贾皇后送去金墉城关押。然后以晋惠帝的名义,任命赵王司马伦为大都督、相国、侍中,他的几个儿子也封王。不久,司马伦矫诏,在金墉城杀死贾庶人。

司马伦大权在握,地位崇高,但真正的实权都掌握在孙秀手中,重要的决策也由孙秀做主。孙秀大力提拔自己的党羽和亲信,凡是与他有嫌隙的人,全部杀掉。

八月,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伐司马伦,失败之后,与两个儿子一起遇害。

此时,司马伦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他想做皇帝。第二年即永元元年正月,傻皇帝晋惠帝的玺绶被夺走,人被送到了金墉城里幽禁起来,号为太上皇,改金墉城为永昌宫。

司马伦自己带着五千士兵从端门浩浩荡荡进入皇宫,登上太极殿,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司马伦的作法犯了众怒。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人纷纷起兵响应。

四月,司马伦的亲信、左卫将军王舆带领士兵闯入宫中,杀死司马伦的党羽孙秀等人,重新迎回晋惠帝,司马伦被赶回到自己的王府。随后赵王司马伦、义阳王司马威等人被处死。


于左


司马伦,为司马懿第九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弟弟,小妾柏夫人所生。晚年的司马懿专宠柏夫人,爱屋及乌,导致司马伦就被惯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货色。但是比较走运的是他与侄儿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年出生)年龄差不多,从小一起玩闹,司马炎比较能容忍他。司马炎篡位称帝,作为叔叔的司马伦也跟着加官进爵,被封为了琅琊王。但是不久后司马伦就不知天高地厚,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事发后被廷尉判了死刑,好在被司马炎特赦才捞回一条命。靠着司马炎的关系即便司马伦胡作非为爵位却蹭蹭地往上升,大约四十岁的时候被封为了赵王,镇邺城后又改镇关中,统领关中诸军。但是他又惹祸了,施政搞得天怒人怨,导致关中的氐族、羌族大规模起义,朝廷没办法只好把他召回洛阳。回洛阳后他靠谄媚皇后贾南风(晋惠帝皇后)及其母郭槐升任车骑将军、太子太傅。但是他还不满足想要实权,大臣张华、裴頠坚决反对,司马伦心里十分怨恨。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将越来越不服管的太子司马遹废掉。于是东宫下属找司马伦想合作一起废掉贾后。司马伦一边答应下来,一边暗中把消息泄露出去。贾后一气之下把太子杀了,这下事情闹大了。司马伦跟东宫官员联手兵变,把贾南风一族灭得渣都不剩,又趁机杀了张华、裴頠等贤臣,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中央政权。司马伦看着傻子侄儿很不爽,这样的人都能当皇帝我为啥不能。于是,在一帮幸臣的怂恿下策划了几次祥瑞之兆后,就把司马衷丢到了金墉城,自己当了皇帝。因为司马伦及党羽都没什么素养,整个篡位行动搞得犹如儿戏,滥封官员时,官帽上要用的貂尾不够,就用狗尾巴来代替,给我们留下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至少还是有“贡献"的)。这样称帝怎能长久,果然,几个诸侯王联合起来,杀向洛阳,把司马伦一党灭得渣都不剩,司马伦也被一杯金屑酒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司马伦自己玩完了不要紧,他这一颟顸的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就再也关不上了,“八王之乱”进入恶性的天下混战阶段,再也无法收拾,之后“五胡乱华”,中华民族沦入了最黑暗的时期。这样看来,司马伦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留下了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