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中的五个胡人民族最后的结局如何?

用户67023017588

自东汉末年开始,汉朝中央和曹魏、西晋等政权不断内迁归附的少数民族,使得中原胡汉交杂。在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中,西晋的王爷们觉得胡人作战勇猛,纷纷招募胡人雇佣兵,直接促成了胡人的军队化。

八王之乱造成了西晋社会的动荡不安,各族百姓难以安居,有的成了流民,有的扯旗造反,有的成了皑皑白骨,然而这只是开始。

许多胡人加入了自己族群建立的军队,割据一方,北方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绵延战祸之中。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来自于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族,故称“五胡乱华”。

我们分别来看五胡的结局。

1、匈奴。

匈奴的知名度可是相当高,这个生活在漠北草原的民族据说是出自夏朝后裔,究竟是不是先不管,反正他们已经脱离了农耕文明,转而实行符合生活地域的游牧文明。

匈奴在汉初一统漠北,成为汉朝的头号敌人,汉朝费了很大的力气对付匈奴,最终把匈奴打成了四种结局——死、臣服、向西迁徙、融入其他游牧民族。

其中,臣服的匈奴被汉朝内迁,汉末曹操拘留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单于,把南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西晋末年刘渊统一南匈奴五部,于304年在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建立汉国(后改称为赵,故称前赵)。

前赵是五胡在北方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之后的311年和公元316年,前赵先后攻破洛阳和长安,彻底结束了西晋的历史。

前赵最后被羯族将领石勒消灭。政权消亡后在,这些匈奴人要么死在了连年战乱中,要么融入了汉族及其他民族。

后来匈奴铁弗部(匈奴人和乌桓人、鲜卑人的后裔,又称杂胡)在首领赫连勃勃的带领下建立了胡夏。卢水胡(匈奴、月氏、羯族、氐羌、汉族多族混血)在西北建立了北凉。

胡夏和北凉都为北魏所灭,其族人也慢慢融入其他民族,匈奴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

2、鲜卑。

鲜卑起源于东胡。东胡曾压着匈奴打,但在秦汉之交时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吊打,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于是分化为乌桓和鲜卑两族,但都是匈奴的马仔。

匈奴被汉朝猛揍之后,草原出现真空,乌桓和鲜卑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东汉外族入侵,匈奴不再是唯一的主角,这两位也经常出现。但乌桓各部落各自为政,被汉朝和后来的曹魏分化瓦解,南迁中原融入了汉族。

乌桓走后,鲜卑吞了他们的地盘,成为雄踞漠北的庞大草原帝国。也正是因为鲜卑忙着屯地盘,大部队都在中原以外,所以在五胡乱华的第一时间他们没有大规模参与,当时的主角是其余四族。

到了后来十六国时期,鲜卑大举南下,各部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如慕容氏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秃发氏的南凉,乞伏氏的西秦以及最后终结北方乱世的拓跋氏的北魏等等。

鲜卑是五族中建立政权最多的,也是最成功的,除了统一北方以外,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鲜卑宇文氏取代,建立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北周被杨坚取代,建立隋朝,再次统一天下,但隋唐皇室显然具备不低的鲜卑血脉。

鲜卑族最后融入汉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3、羯族。

羯族的来源很复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二是由各族血统杂糅在一起的军事性部落,主要职能是给匈奴当打手,也就是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称为匈奴别落。

五胡乱华开始匈奴混得最开,随着前赵的强盛,附属的羯人也跟着飞黄腾达,这时候还出现了一个极具领导才能的石勒,带领羯族消灭了前赵,建立后赵。

羯族残暴不仁,他们把汉人当作两脚羊,充作军粮,整个统治阶层残暴奢靡。最后后赵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起了龌龊,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冉闵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建立冉魏政权。

为了巩固地位,冉闵利用空前激化的民族矛盾,下达杀胡令。一时间,冉魏境内的汉族暴动,数十万胡人被杀,失去政权庇护的胡族纷纷逃离中原,汉族得到喘息之机。

羯族是杀胡令的主要目标,几乎被杀尽,残存的也无法再立政权,只好干起了老本行,给鲜卑人打工,当作战军队。

据说后来为祸江南的侯景就是羯族人,在侯景肆虐之下,繁华的江南变的赤地千里、尸骨遍地的人间炼狱。南梁大将王僧辩等人率军讨伐,花了很大代价才扑灭侯景叛乱。

此后,羯族彻底消失。

4、氐族。

氐族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西藏、青海、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与羌族领地相邻,又称氐羌。氐族有很多部落,每个部落名称不一。

关于氐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氐族和羌族同源,一说二者一直都是两个民族。有很多人认为是羌族的一支,又叫做氐羌。

氐族是五胡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八王之乱时,巴氐人李特就率领汉、氐、羌三族流民在蜀地建立了成汉政权,后为东晋所灭。

此外,清水氐杨氏建立仇池政权,临渭氐苻氏建立前秦,略阳氐吕氏建立后凉。

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短暂统一了北方,随后挥师南征,淝水之战被东晋击败,前秦迅速分裂,北方再次陷入战火。

苻坚去世后,前秦氐族将领吕光以武威为都,建立了前凉政权。

前秦后被后秦连败,最后被西秦灭亡,前凉也是被后秦所灭。


氐族并没有进入冉魏所在的河北等地,受杀胡令影响很小,但由于政权被灭氐族失势,继起的鲜卑族得势,氐族逐渐融入了汉族。

5、羌族。

羌族是极其古老的民族,跟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同源,都源于古羌族。现在也有羌族,但跟古代的羌族有很大区别,现代的羌人是当年南迁的一部的后裔。

在五胡乱华时期羌族实力并不强,所以依附于临近的氐族,成汉和前秦中都有不少羌族将领。

前秦在淝水之战战败后,羌族将领姚苌建立了后秦,一度兴盛,后被刘裕所灭。

到后来,北方的羌族基本融入了汉族,南迁的羌族大部分融入其他民族,少部分形成今天的羌族。

所以五个民族除了羌族还有所延续以外,其他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平沙趣说历史

五胡族中的匈奴、鲜卑、羯,如今已经消亡。但匈奴、鲜卑还有相当数量的后裔,而羯族的后裔则已经濒临灭绝。氐族的后裔如今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目前有400多万人口。五胡中唯一保留名称且全部生活在中国的是羌族,目前有30多万人口。

1.匈奴

匈奴族据说起源于夏朝王族,《史记》中说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匈奴族与周朝、秦朝、汉朝均发生过连年的大规模战争,一度远走中亚,至西晋时逐步回迁。匈奴人刘渊趁“八王之乱”建立的汉国,后来被羯人石勒所灭,族人先后遭遇两次屠杀,幸存者相继迁往辽东、中原各地以及中亚和欧洲,基本上都与当地的民族相融合。例如,铁弗是匈奴与鲜卑的混血,突厥和契丹则被认为是“匈奴之种”,金、刘、呼延、独孤等姓氏中一部分人的祖先也可能是当年留在中原地区的匈奴人。

2.鲜卑

鲜卑各部落在十六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北魏、北周等10个政权。在北周灭亡后,以鲜卑族作为主体的鲜卑国家从此不复出现,鲜卑族也在与他民族的融合中逐渐消亡,整个民族连同他的名称在隋唐时期彻底从历史中小时。目前,总人口约20万的锡伯族,被认为可能是古代拓跋鲜卑的后裔。

3.羯

羯族原本被认为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但实际很可能是匈奴在汉朝时从中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带回来的俘虏,可能是月氏人、粟特族白种人,或是中亚康居人。羯族领袖石勒、石虎死后,羯族所建立的后赵被冉闵推翻,冉闵随后实行“屠胡灭石”政策,羯族遭到灭顶之劫。残存的羯人在那个乱世从事类似雇佣军的角色,被战争大量消耗。目前,羯人后裔生活在俄罗斯,被称为Ket,总人口仅千人左右。

4.羌

十六国时期羌人姚苌建立了后秦政权,此外还有宕昌羌、邓至羌等少数羌人势力。羌族属于五胡中影响较小的一个,同时也是胡族中汉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大部分的羌人在西晋末年融入汉族之中。所以,后秦灭亡后,羌族人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目前,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和绵阳,总人口约30万。

5.氐

十六国时期的氐族人先后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权,历代氐族政权汉化程度也很深,与汉族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缓和。例如,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使北方人民过上了十多年难得的和平安宁生活。氐族人退出中原历史舞台后,连续向南迁移,最后落脚缅甸。目前,缅甸的第三大民族克伦族属于氐族的后裔,总人口约有400万。


读历见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比较动乱的时期,一时间,群英荟萃,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新鲜血液融入的时代,思想文化上,佛教兴盛,石窟艺术在北方达到登峰造极,南朝的四百八十寺也在风雨耸立。道教崛起,炼丹,制药,五台山等等道观香火不断。以竹林七贤,以王谢为代表的儒学不断重新找回自我。多元而宽容的文化,必然会形成宽容的社会风气。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站在中国北方舞台的中央。先后建立五胡十六国,以至于隋唐的血统里都留着他们的血统。中华民族在隋唐再次站在历史的浪尖,早就辉煌盛世经济、政治、文化。


1.匈奴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和欧洲的中世纪史书均留有些记载。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在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逐渐融进汉族,唐宋已经不可分开,彻底汉化。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北匈奴人向东欧迁徙,公元406年,匈奴人最伟大的领袖阿提拉降生,他成人后率领匈奴铁骑东征西战,占领了东欧大部分地带,降服东

罗马帝国,威胁西罗马帝国,公元451在和西罗马的帝国的沙隆会战中,差点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但是阿提拉英年早逝,庞大的匈奴帝国土崩瓦解,一部分人被东哥特人同化,一部分人被罗马人同化,一部分人被古日耳曼人同化,一部分人被北欧人同化,匈奴王阿提拉的丰功伟绩在哥特人和北欧人的种族历史中被流传,写入他们的史册,现在的匈牙利人也是欧化的匈奴人的后裔,所以匈奴人被同化灭族了,匈奴人的后裔及与欧洲人和中国人民族关系,有很大的考证价值。

2.鲜卑

拓跋部於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馀年,并竭力促使鲜卑人汉化。内迁的鲜卑人则逐渐转向农业并与汉族融合。鲜卑南迁与西迁后,复与匈奴。丁零、乌桓、汉人等混血而形成许多新的部族。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中的慕客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和拓跋氏(秃发氏展甘青间,实与拓跋同源,同音异译),都曾与汉人及其他民族中的统治阶级结成雄据一方的政治势力,而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曾建立南凉等割据政权。拓跋氏先建立代国,后终于统一北部中国,成为南北朝时强大的北魏王朝,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鲜卑化的汉人高氏,与鲜卑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自辽西迁至陇上,在羌人地区形成吐谷浑部,鲜卑贵族居统治地位,而被统治者为羌人(见羌)诸部,直到唐代初叶才被吐蕃所灭。晋与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互相交往与斗争中而自然同化。尤其北魏(386~534)在统一中国北部过程中和统治148年的年代里,尽量吸收中原汉人先进文化,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名门大姓结合,并吸收到统治集团之中。而孝文帝时的一系列改革,使鲜卑人进一步封建化,北魏制度也完全中央集权化。同时鲜卑人将许多有益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在其改革过程中,与中原固有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些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如北魏均田制、北周府兵制,均为隋、唐两朝所承袭。

隋唐以来,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却在这两个朝代居于重要地位。隋唐的建国者杨、李二家即是鲜卑化的汉人,而他们的母、妻又是汉化的鲜卑人。至于两朝的达官显宦有很多鲜卑人--位至宰相的就有20余人,其他如尚书、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胜枚举。这不仅表明了这时北方与中原的民族融合的深度,也显示了鲜卑人在社会重要性方面的广度,如隋代筑造学家宇文恺,《切韵》作者陆法言,唐初权相长孙无忌中唐诗人元稹,直至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3.羯

后赵石勒出身于此部族,原隶属于南匈奴,中国史书将他们归类于杂胡。冉魏政权时代,号召汉人对羯胡进行种族灭绝,山西羯人遭屠杀后,幸存者融入汉人族群,此后灭族。

4.氐

东汉末,群雄割据,争战连年。氐区介于曹操、刘备两集团之间,往往成为两者争夺人力物力的对象。氐族豪帅亦乘机而起,在武都地区形成四股势力:一是兴国氐王阿贵,居兴国城(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二是百顷氐王杨千万,居仇池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一说成县西北);三是下辨(或作下辩,治今甘肃省成县西,时称武街城)等地氐帅雷定等七部(各氐王皆拥有氐众万余落);四是河池(治今甘肃省徽县西银杏镇)附近氐王窦茂,拥氐众万余人。四者各自称雄,不附汉、魏。211年(东汉建安十六年),阿贵、杨千万等随马超反曹操。越两年,操命夏侯渊西征。次年,灭阿贵,千万率众投马超,随超南入蜀,投奔刘备。其部落不能去者皆降于操,操对被征服之氐人区别对待,“前后两端者”,徒置于扶风、美阳;“守善者”,分留天水、南安界。 215年(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领兵征讨汉中张鲁,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被操遣将击破之。操自陈仓出散关至河池,窦茂率众据险抵抗,为操攻灭。次年,夏侯渊“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余万斛”。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至汉中,以夏侯渊已被刘备所杀,武都孤远,恐氐部为备军所用,遂令雍州刺史张既至武都,徒氐人5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二郡界内。未几,刘备占领汉中,进逼下辩,魏武都太守杨阜又前后徙武都汉民、氐、傁(或作氐傁)万余户于京兆、、雍、天水、南安、广魏等郡县之内。从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至240年(曹魏正始元年),武都郡的氐人被强制迁徙或归附曹魏者又有3000余落及6000余人,被安置于关中。在魏蜀争夺中,也有一些氐人徙居蜀汉。

因而,至魏晋,氐人除原在武都、阴平二郡外,又在关中、陇右一些郡县形成与汉人及其它各族交错杂处的聚居区,最后融入汉族之中。

5.羌

三国时,河西诸羌和武都、阴平的羌部分别降属魏、蜀。魏、蜀相互攻伐,都征召羌军参加作战,许多羌人迁入了陇、蜀、秦、雍之地。西晋时,杂居关中的羌人为数甚众,多成为地主官僚的佃客、奴婢、备受压迫欺凌,怨恨很深。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汉藏语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惠帝元康六年(296),冯翊、北地两郡之马兰羌与匈奴人一起造反;不久,秦、雍羌人与氐人俱反,推氐帅齐万年为帝,有众七万,大败晋军于六陌(今陕西乾县东北),至元康九年才被平定。于是江统上《徙戎论》,请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诸郡羌人于河湟,以免腹心之患,但未被采纳。怀帝永嘉中(307~313),南安郡烧当羌人姚弋仲东迁扶风境,从者数万。后其子姚苌叛前秦自立,建后秦国(384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入居内地的羌人与汉族杂居,经营农业,逐渐融合于汉族。唐代,党项羌从青海迁夏州等地,至宋代建立了西夏国,后亡于蒙古。元代,他们大部分也与汉族融合。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羌人部落(汉时称冉、駹),自汉以来多归属中原王朝管辖,其中大部分渐同化于汉族和藏族,一部分得以保存下来,形成今天的羌族。


海右亭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分别为匈奴族、羯族、鲜卑族、羌族和氐族。这五族中匈奴族和羯族基本上被灭绝,有极少部分融入了汉族。鲜卑族、羌族、氐族则大部分人死于长期混战,少部分人融入到汉族中。下面我们一一来看他们的最终结局。

武悼天王冉闵

1匈奴:匈奴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史书记载他们是夏朝后裔,汉朝时一度成为汉族最大危胁,后来终于被击破。一部分人西迁,据说上帝之鞭阿提拉正是匈奴人后裔;一部分人被鲜卑族收服,融入鲜卑族;还有一部分人归顺汉族,成建制的有南匈奴五部。后来西晋时刘渊统一南匈奴五部,趁西晋内乱起兵灭亡了西晋,建立汉后来改称为赵的前赵政权。后来被反叛的羯族人石勒消灭了主力,元气大伤。加上因为和羯族一样最早深入中国腹地,无恶不作,在杀胡令下剩余的匈奴人也被大量灭绝,所剩无几。后来有一支匈奴人在赫连勃勃带领下建立胡夏,但是最终被北魏所灭,从此消失于历史中。

2羯族:羯族本是匈奴人带来的奴隶,最初是匈奴人的打手,据说是白种人。关于他们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是来自南俄草原的阿兰人。后来石勒背叛匈奴人建立后赵,并灭亡了匈奴人建立的前赵,使得匈奴人主力被灭,元气大伤。可是羯族和匈奴人一样残暴不仁,把汉人当作两脚羊。最终在杀胡令下几乎和匈奴人一样被灭族。后来幸存的人在尔朱荣、侯景等人带领下先后在北魏和南梁作乱,最终被灭。于是羯族也消失于历史中。

3鲜卑族:起先为东胡,后来被匈奴灭,部分人躲到大兴安岭变成鲜卑族。后来匈奴被灭后占据蒙古草原发展壮大。由于五胡乱华一开始没有深入内地,因此受杀胡令影响较小,后来还擒杀了冉闵。其中的慕容氏、拓拔氏、宇文氏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其中的拓拔氏建立了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后来鲜卑人实行汉人务农、鲜卑人打仗的政策。大量鲜卑人死于战争,少部分人则融入汉族。除了这三大皇族,独孤氏、长孙氏也比较有名。

4氐族:有很多人认为是羌族的一支,又叫做氐羌。在五胡乱华中也受杀胡令影响较少。建立了成汉、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前秦王符坚更是一度统一了北方。后来氐族失势,鲜卑族得势。幸存的氐族逐渐融入了汉族。

5羌族:汉羌同源,都是源于古羌族。自古就不断和汉人交战融合。在五胡乱华中先是依附前秦,后来建立了后秦,被刘裕所灭。最终这部分内迁的羌族幸存者也融入了汉族。而留在原地的则和土著融合形成了藏族等少数民族,少部分仍旧自称为羌族。此外其中的一支白狼羌又是缅甸的缅族人祖先,部分人南下和孟人土著融合形成了缅族。因此许多中国人喜欢用胞波来和人家套近乎,可是人家并不领情。

所以所谓五胡大部分融入汉族是不存在的。尽管许多人对冉闵杀胡令的动机和他个人有很多的怀疑和否定,但是杀胡令客观上还是拯救了北方汉族,不能完全抹杀其功绩。那些内迁的匈奴和羯族在杀胡令等影响下,几乎被灭族。其他三族内迁者也是少部分人融入了汉族,大部分人都死于战乱中。


执斧传播开天名

谢悟空邀答。。。。。。。。。。。。。。。。

五胡乱华始于西晋司马氏八王之争—匈奴、鲜卑、羯、氐、羌。只是五个代表,实际当时有上百个少数民族各自拉起队伍,逐鹿中原,先后一共建立十六个胡汉混杂的政权。

先是匈奴,原被汉打击,分北南两部,北匈奴跑了,南匈奴觉得草原不好住,便归附汉朝了,头领赐姓刘,定居晋西北,陆续杂处汉化。

西晋大乱,匈奴人刘渊,建国(前赵),并招募其他胡族,后灭掉西晋,匈奴族全融入了汉族。

二是羯,麻子认为羯胡为白色高加索人种,以做匈奴的雇佣兵为职业,一直没有汉化,羯人石勒原来受刘渊管辖,屡立战功后,反灭前赵,建立后赵。

这民族据说恐怖,动不动杀汉人,不干活不存粮,到冬天就捉人来吃,尤喜女子,称白脚羊,总之是羯胡当政,汉人地位极低,人口也越来越少。所以当石闵殺君造反时,邺城汉人一呼百应,只要长的象胡人都杀光。石闵也改回汉姓称冉闵。后赵从此开始相互种族屠杀,每个月都打仗,连打三年,地荒人灭,汉人往东晋跑,胡人则举族回迁;冉闵最终灭了后赵石家,残余的羯胡投鲜卑人,随羯人尔荣朱反叛北魏被杀后,羯胡在北方再无处容身,候景带最后一支羯人跑到南朝,没多久便反叛杀了萧洐称帝,被南朝军民围歼灭族,萧公主还带头亲手杀了自己为侯景生的小孩。

羯族行为过份,为此付出了代价,最后的羯胡被彻底灭种后,中国后史再无记载。

三是鲜卑慕容氏,晋乱,辽东慕容氏建前燕,攻灭高句丽,雄霸东北。后赵内乱时,慕容氏趁机侵入中原,杀死冉闵,但此时氐族符坚突然暴起,打败鲜卑,此族暂离中原舞台,向大草原发展。

四是氐族,源自巴蜀,晋未,齐万年起兵建成汉政权,后为东晋所灭。另一支氐人在符坚领导下在中原建立前秦,收拾了所有胡人政权,统一了北方,但很快与东晋战于淝水,惨败之后,群胡内乱,苻坚身死国灭,此族基本融于汉族了。

五是羌族,来自甘肃巴蜀,分支众多,晋乱时,姚氏一支能能打著名,先后为匈奴,羯,鲜卑,氐当前锋,淝水之战时保存了实力,回头反灭符坚,建后秦,但没风光几年,终为鲜卑所败,残部退出中原,分散西北,至今仍有存在。

鲜卑拓跋氏看到前秦大乱,以草原为基地,拓跋珪一举复国,建北魏。北魏先后灭掉铁弗,大败后燕、马踏柔然、西取大夏、荡灭北燕、北凉,一统中原。

传到孝文帝,大行变法,不仅礼俗汉化,还强制贵族与汉人通婚,几乎全部融入汉族(部分鲜卑后来移居青海自称吐谷浊,战败后,融于吐番)皇帝带头改汉姓元,迁都洛阳,成功变汉胡为一家。

五胡乱华到此基本就是这样结束,上述有些胡族性格有缺陷,汉人有时活得心累。

北魏尔荣朱被杀后,胡汉种族相杀事件基本没有了--北魏,先变东西两魏,再变北周,北齐。隋国公杨坚出场,称霸中原,隋灭南陈,完成统一。经历大混血,鲜卑等各族胡人最终隔入华夏。


云在青天茶具

大部分都被汉文化征服同化了快马弯刀我干不过你 子曰诗云我是你祖宗。打天下靠马上弓射治理天下你还得靠文人 你拿起书一读你就知道自己妩媚落后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国只有两个结果第一是你学我 你学我就没有你了满清就是例子溥仪自己都说自己不会满语了。你二就是你不学我 你不学我那就滚蛋 蒙元就是例子 几十年滚蛋了


九一别1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包括:匈奴,鲜卑,竭,氐,羌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部落。自汉末以来由于战乱,北方汉族人口大量锐减,为增加人口,几代皇帝都时行胡人内迁政策,到西晋时期,关中地区胡人已大量移居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晉首都形成包围形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晋胡军事力量迅速衰弱,胡人趁机起兵,中原大乱,北方人民大批衣冠南渡。北汉北地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先后建立数十个政权,互相征伐,民不潦生。史称五胡乱华。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有:赵汉,大夏,北凉。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代,南凉。羯族建后赵,氐人建立政权,前秦,西秦,后凉。成汉。羌人建立政权:后秦。汉人建立政权:冉魏,前凉,西凉和北燕。这五个少数民族的结局。羯人(匈奴别部)石勒建立后赵统治非常残暴。冉闵建立魏后颁布了杀胡令,数十万羯人基本上被杀光灭族。匈奴人在战争中被大量屠杀以外,其余部分逐渐融入汉和周围少数民族之中,隋唐以后在汉人史书中己不贝记载。羌,氐人除了在战争中大量消耗以外,也逐渐融入其他少数民族之中,如今保留民族称号的羌族仅有几万人,鲜卑人建立北魏政权以后,逐渐统一北方地区。北魏孝文帝又实行汉化改革政策,要求鲜卑贵族用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习汉俗,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到公元581年隋炀帝建立隋朝以后,鲜卑人做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已不复存在,已完全融入到汉人之中了。



关东侠客

五胡除了少数确实大部分被灭了,只不过汉人也没有了,特别是北方汉人男的基本被杀女的基本被奸,生下了一代一代胡汉混血胡胡汉混血胡胡胡汉混血的汉人,这就是所谓融合的真相。

至于说文化融合就更扯了。可以认为是一种“老子祖上也风光过”的自我意淫而已。就像现在的文化一样,战狼是不是可以说是被好莱坞融合了?还是说好莱坞融合进了中华文化?


用户6368903821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入侵,是西晋皇室为争夺权力,历经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这时在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趁乱反晋,入侵中原,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当时五个大的胡人部落匈奴、鲜卑、羯、羌、氐。

匈奴,公元前十六十及夏朝灭亡以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吞并其他部族形成匈奴,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并屡犯边境,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汉和帝时期又大败北匈奴,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后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统一中原,匈奴也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

鲜卑,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民族,东晋时期,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七个国家。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以鲜卑族作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不复存在,隋唐以后,鲜卑族已经融在其他民族之中。

羯,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匈奴造反的时候,羯人强大,五胡乱华的一段时间类在中国北方称霸,到了梁武帝时期,羯人在侯景的带领下投靠梁朝,后又叛变,南梁大将王僧辩等人扑灭叛乱,此后这一种族在史书上消失。

羌,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建有前秦后秦政权,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明清初期时,一部分将有四川迁往贵州铜仁地区。

氐,与羌的关系密切,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影响,南北朝时期以后逐渐融入汉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麻花小张

溶于汉民族了呗。参考满族,这才多少年,满族剩了多少人吧,不是在满族自治区的住,在城市里生活的,还有多少满族人会说满语的?就好像如果不是刻意提醒,谁会去想,郎平,吴京,关之琳,胡军,是满族的。金星,罗永浩是朝鲜族的。王刚,撒贝宁是回族。李宁是壮族。

早期的中国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基本上体貌特征跟中原的主体民族没有什么区别,我觉的可能就是早期石器时代发源于黄河流域各个部落相互争斗,炎黄部落胜利了就占据了黄河流域,因为占据了优越的地理,导致发展快,形成了文明程度高的中原汉民族。别的部落失败了,就迁移到了边缘地带,因为地理环境差,形成了文明程度低的各种少数民族,就像传说中蚩尤部落是苗族的祖先,山东以前是东夷人。如果原始的发源地距离都不远,那基因上能有多少区别?

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一旦说了汉话,穿了汉服,行为习惯趋向汉族,经过几代人谁能看出他是少数民族来?现代社会上,不是特征特别明显的少数民族,在城市里生活的,说普通话,穿着休闲服,谁能认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如果没有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三四代以后,子孙说自己是汉族,在经过几百年,他的后裔自然会认为自己是汉族了。

再说了,说自己是汉族的人,这个汉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炎黄时期的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前秦时的中原地区的人?还是秦末加上珠江流域的人?还是汉朝疆域内生活的人?难道之前各个时期,汉民族从黄河流域发展扩大到长江流域,再扩大到珠江流域的时候,那些地方就没有人生活了?还是汉民族过去的时候,都是把人家赶走或者是全杀光了?如果没有的话,那他们不是应该融入了汉民族里了?同样的肤色,黑头发黑眼睛,只是改一下语言跟服饰,几代人就改过来,有那么困难吗?

上过历史课的都应该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地地道道的鲜卑族血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还不是彻底融入汉族里了,拓跋改姓元,还有原来的鲜卑贵族宇文,尉迟等,这些姓的后人现在说自己是汉族还是鲜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