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治世为何昙花一现?

刘骠

西晋是历史上第4个统一中国的王朝,上承三国鼎立,下启东晋16国。然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西晋王朝,不仅没能重现两汉时代的辉煌、开创一个新的强盛时代,反而仅仅存在了50余年就灭亡了,直接带给华夏民族长达3个多世纪的分裂战乱。



西晋的快速消亡给了后世封建王朝极大的启示,也成为了封建时代的反面教材。就如编写《晋书》的房玄龄所说:刘渊不过是区区北方的蛮夷走卒之徒,其能力不比蜀先主,却驱赶晋人如虎入羊群,颠覆华夏,都是因为晋人内斗所致啊。笔者热爱中国历史,现粗略地分析西晋治世快速消失的原因。

第一、士族当政、国家没落

两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当权最严重的时代,这是因为司马氏本身就起源于河东的士族,与其他士族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曹魏后期,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就是在士族的支持下,一步步地取得政权。司马家在政治上依赖士族,在政策上优待士族。西晋的“九品中正制”可以保证世袭贵族们代代当政,可是这些纨绔子弟坐拥朝堂,一代不如一代人。某些有能力的寒门人物无法出头,石勒的谋士张宾和苻坚的谋士王猛都侍奉胡人而不愿意追随司马家,是因为司马氏偏袒士族,打压寒门。

两晋时代的士族生活糜烂,不思进取,成为后世的笑柄。在《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斗富”故事就深刻反映了西晋士族的奢侈糜烂。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后将军王恺荆州刺史石崇为了炫耀财富,拿珍贵的绸缎、彩布铺设数十里的路面,天下人为此议论纷纷。


(典故“王恺斗富”)

铺路事件过后,王恺又找到晋武帝借了宫内一座最珍贵的珊瑚,想要向石崇炫耀,没想到石崇从家中拿出了十几座更大的珊瑚,让王恺也自愧不如。石崇后来和孙秀抢夺一位名叫绿珠的绝色歌姬,得罪了权贵。八王之乱时,孙秀是司马伦的心腹,于是带领官兵将石崇一家杀死,尽夺其财。当政的士族之间如此勾心斗角,穷奢极欲,可是当时的民间却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第二、分封诸侯、埋下隐患

司马炎篡位时,深感曹魏宗室的力量过于脆弱,居然轻易将江山送给自己。这位自认一代英主的开国皇帝立马想到了“血缘屏藩”的策略,大封诸侯王国。在历史上,分封制带来的弊端比比皆是,当初的周朝分封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长达500多年;西汉也实行分封,结果七王之乱几乎波及全国。司马炎没有想到,正是分封制毁掉了自己的“太康之治”。

司马炎执政的最后10年,也就是太康年间,国家稍微安定,百姓有所收入,形成了一个短暂的治世,史称“太康之治”。不过“太康之治”时期的西晋国力远远无法同两汉时期相比,只是整个魏晋南北朝里稍微安定的一段时期。

司马炎死后不久,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便举兵作乱,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波及了整个西晋王朝,时间跨度长达10多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死亡,完全颠覆了西晋“太康之治”的成果。这些就是西晋分封带来的毁灭性结果。


(主昏臣庸)

第三、皇帝昏庸、立嫡不贤

由于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早殁,因此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着,可是晚年的司马炎沉迷酒色,行政混乱,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犯了糊涂。西晋刚刚建立时,司马炎尚且还能号召节俭,可是等到西晋统一以后,天下逐渐承平。已经失去了进取心的司马炎终日沉迷酒色,不问政事。

《晋书》所记载的“羊车望幸”就是说西晋灭吴以后,得到了吴国后宫的数千佳丽。司马炎挑选绝色全部充入后宫,竟然维持了一万多人的后宫规模。他终日无所事事,坐着羊车游荡在宫内,不知道宠幸哪位嫔妃,羊车停到哪座宫殿,他就在哪里过夜。当后宫女子就用草料蘸着盐水吸引山羊来吃,以博取晋武帝的宠幸。


(羊车望幸)

生活腐化的晋武帝在政策上犯了不少错误,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立嫡不贤”。

他所册立的太子是次子司马衷,昏庸好色,智力低于常人。290年,酒色过度的司马炎在洛阳去世,年仅54岁。他死后,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更加不问政事,导致大权旁落于人。权臣杨骏和皇后贾氏先后专权,党同伐异,成为诸侯王起兵的借口。

第四、胡人内迁、饮马黄河

西晋的国力不如两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口数量。《后汉书》记载的东汉灵帝时期的人口约有6000余万,而经历过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战乱过后,至西晋初,人口只有2000余万。人口的大量减少,使得边境地区逐渐被外族占领,西晋的河套、陇西、辽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量的游牧民族。

在八王之乱中,原先被扣留在中原的匈奴人质刘渊,借口帮助成都王司马颖夺权,被司马颖放回北方召集军队。可是刘渊逃走以后,立即利用自己的威望召集匈奴各部起兵,并得到了羯族人石勒、氐族人李雄的响应。304年,匈奴人刘渊冒认汉朝后裔,在离石起兵反晋,发动了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就是五胡乱华的开端。经历过八王之乱冲击以后,此时西晋王朝已经无法抵挡游牧民族的猛烈攻势,关中与黄河流域全部都落入胡人手中。



(五胡16国前期)

西晋的晋怀帝与晋愍帝两人均死于匈奴人之手,就连晋惠帝的羊皇后也被匈奴人刘曜虏走。秦汉时代苦心经营的长安、洛阳、邺城等北方都市都在五胡乱华中遭到巨大的破坏。


中外历史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二十五年,可以说是西晋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发展来看,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史称“太康之治”。然而到了晋武帝执政的后期,一些隐患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建国初期大肆分封宗室导致的中央皇权的削弱。显然西晋的执政者错误的以为曹魏的灭国正是由于没有分封宗室导致政权旁落,所以,西晋一建国,就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诸侯王,并且很“大方”的赋予这些诸侯王越来越多的权力。先是允许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选用官吏,并且根据每个诸侯王所拥有的户数,还将这些王分出了三个等级,大国两万户、次国万户、小国五千户。这也就算了,后期还不断增加户数,并且允许诸侯王节制各个州的军队,实际上是将地方的行政权、军权都交给了地方诸侯王。原本应当是藩卫王室的诸侯王,后来反而成为了分解王权的利剑,政治内斗时都参与其中,中央皇权被大大削弱。再加上门阀士族的形成,更是将社会、政治编织成一个固态的大网,世家大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培植家族势力。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与这些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次,执政者的“骄泰之心”渐长,晋武帝平吴之后,也是逐渐怠于朝政,沉湎于筵游享乐 之中,对下又不加以节制,所以逐渐满朝权贵都养成了奢靡的风气,甚至一些大臣公开抢劫、杀人。据说当时的大族王恺曾经在家举办宴会,前去赴宴的宾客如果饮酒不尽,劝酒的女婢就会被杀死。

再次就是,统治者的无能,晋惠帝基本上没什么执政能力,所以导致王权成为了权臣诸侯王的争夺对象,“八王之乱”中,极大地消耗了国力,战争期间,基本上没有正常的生产,死于战乱的平民无数,统治者忙着内斗,导致流民起义四起,之后又发生了各种自然灾害、饥荒和瘟疫。加上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反抗,最终西晋的统治分崩离析。


国家人文历史

魏晋无法统一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根本不是什么,奢侈、分封、皇帝呆傻的问题?简单归结为某人人事,某人好于坏的问题,是无法看清历史的脉络。看不古人的无奈何和努力,和我们现今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统一的路复杂而漫长,根本原因就是士族不灭统一无望。 无论从治理黄河,还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黄河中下游一马平川的平原,耕种是个好地方,但打仗真不是好地方,无险可守。只有国土外扩至长城一线才能,有效防范入侵。在这地理范围以南,没有那个地理结构能可以完全独立。在这背景下,只有统一才是有效防止战争的办法。否则,就是春秋战国上百万人的厮杀。这是其他早期文明体系不多见的,走向兼并,统一是我们的历史趋势。秦始皇一统六国就是这一历史趋势。 统一背后也带来一个大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效的管理范围也就是马一天跑的距离。所以,边缘地区根本无法有效管理,秦成功于严刑峻法,管理上也顺其自然实行严刑峻法。但地方上的情况千变万化,简单的严刑峻法能管过来吗?秦始皇以灭六国之威还压得住。但始皇一灭,秦二世即亡。秦末的起义就是秦的管理不顾实际的情况,一味强调严格执行。陈胜吴广起义不就是误了行程,怎么都要死,只有起义。这个就是仁义不施,攻守易也的感概。

秦二世而灭给汉朝的教训深刻。西汉早期只能实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也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史称文景之治。可一味无为带来就是地方豪强势力兴起。到汉武帝时期的盐铁论,迁豪强至边塞等等措施。一是充实国库,充实边塞,打击匈奴的目的,二来就已经显示出地方豪强势力的已经影响到汉帝国的政策。此时,汉武帝敏锐察觉到地方豪强的威胁,然后放弃黄老之术,采用独尊儒术,外儒内法的治国理论。这就是以后所有帝国的大政方针。

但帝国太大了如何管理就依然是个麻烦是事,儒术就是一个好工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教化,自觉管理自己多少比严刑峻法有效果。这就为什么要独尊儒术了。 但皇帝的是一个人,必须要依靠一部分人间接管理这个国家。汉武帝后,很多皇帝幼龄登基,有客观条件因素,也有外戚,太后,宦官的有意为之。中间的争斗,对错不论,但帝国逐步失去地方控制,豪强势力和儒家大族合流,通过把持察举,荐举控制了帝国地方政治形态。

到东汉时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士族。东汉光武帝也是在南阳豪强势力支持下才建立的东汉,也就开国是光武帝和他儿子汉明帝对地方豪强,士族势力多少有些控制力。其他皇帝也就失去控制了。这其后大多是幼龄登基,估计背后就是外戚,太后,宦官,士族平衡体系有意为之。汉朝就在这些势力争斗中摇摇晃晃走着,无法平衡时,但国家还要管理,这些人只管顾自己利益,没事还好,一有荒年歉收,百姓活不下去,还是争争吵吵,农民只有起义,然后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豪强势力雄起,汉朝灭亡。 事实上,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就是地方士族豪强兴起时期。就是这些势力是统一的阻力,他们的存在阻碍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曹魏被司马取代就是司马家是士族得到士族支持。曹魏根基太浅。没有得到地方士族的有效支持。而且曹魏出身寒门,虽说有东征西讨打下北方一片江山。但士族们依然看不起曹魏。否则袁绍也不会天天把什么三公挂嘴边,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士族。同期的东吴和蜀汉也是士族把持的。诸葛本身也是出身士族,否则不会,诸葛家两边都有人。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也是替蜀汉造势,说给东吴我们家也是豪门。其本质上当年士族势力控制着中下层社会,只有得到士族的支持才能有根基。所谓的人心向背其实是控制于这些人之手。

既然是得到士族的支持才有天下,那么也就受制于士族。士族不是一个单一一个人或什么家族,本质上是就是多个地方豪强势力,本身就统一的最大阻碍。而且他们之间就是纷争不断,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不休,就有他们的影子。他们的争乱严重影响了对北方的入侵的抵抗,这就是五胡乱华的原因。

很多结论都说,西晋统一后执行了错误的分封制。其实不尽然,西晋有天下,是士族势力的大族支持下血腥屠杀曹魏势力后才立的国。这种情况下,司马家政权受制于世家大族,迫于无奈只有分封诸王去看守地方的世家大族。但后来事情表明,诸王更不可靠,这就是西晋的有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后西晋彻底不行了。本来东汉末年由于战乱人口损失较多,已有大量胡人内迁中原,西晋八王之乱的打来打去,算是消弱了西晋的军事实力,胡人开始造反起事。这就是后来的五胡乱华。 中原大族一看不行了,随即携带着司马家的人,南渡长江避祸去了,这就是衣冠南渡,随后建立东晋。这种情况东晋王朝就更加受制于世家大族,也就是所谓的王于马共天下。

士族也不见得就是历史书写得腐朽,落后的代表。士族的形成其实就是,自秦灭六国,六国贵族消失后,朝廷对地方管不过来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全国各地一种血缘纽带的地方势力。士族的毛病就是谁当皇帝无所谓,就是别影响我家的利益。于是这些势力之间纷争不断,而且这些势力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各个士族之间互相争斗使得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而且会扩大问题。最后就是血腥的内讧,刀兵相见。东晋以及其以后的宋齐梁陈内部的杀戮不断,背后就是士族之间的纷争。

中原的无险可守只得由着五胡乱华,然后是鲜卑的魏朝的兴起。在北朝由胡人部落,军事酋长战乱兼并,最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类似士族的军事贵族,这就是关陇军事集团,最后形成八柱国的贵族集团。基本上北朝后期以及隋唐前期的统治势力。杨坚,李渊,宇文家族,孤独家族等均是出自这一军事贵族集团。 南朝经多年士族内讧,已没多少实力。随后被隋朝统一。虽隋统一,但杨坚知道自己的王朝受制于关陇军事贵族,要想办法制衡这些人,所以就得其他人当官。出于察举,荐举最后受控于士族的教训,那就考试吧。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由来。这一制度彻底摧毁了士族再次兴起的可能。使得世家大族再有势力也得来考试才有当官的资格。从此以后,中央才算是对地方豪强势力有控制力。在这之后,中国就再无百年以上的分裂了。虽有短时分立,但随即就统一。 但科举制度明显的是影响了关陇军事贵族的利益。

于是借隋炀帝东征朝鲜半岛的失败,关陇军事贵族推翻了隋朝。然后李渊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唐朝。但唐朝不也一样继续执行打击关陇军事贵族办法。从开唐,经李世民,武后,直到唐玄宗时这些势力才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之中武后任用酷吏,使劲折腾百官,但却没有太大后遗症。其实背后真相就是武后以株连的方式,打击李氏皇族的同时也是在有目的处理这些八柱国的人,然后提拔科举的人。开元盛世的人才其实都有武后朝提拔的。

隋炀帝其实不是什么昏君,很多事的记载都是动机不纯。大运河的开凿,对后世益处甚大。征高丽也不是什么错事,唐朝建立,最后不一样要继续征高丽,这是必须的国家大事。 由后世辽对宋的威胁来看,以及安史之乱兴起于河北三镇,征高丽是必须。否则,一开国就在幽州和东北那里有个地方独立的敌对势力,那就什么事都别干了。隋炀帝的问题是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失去对这些人的控制,仅此而已。


沙中土大溪水

你把西晋单独列出来,当然觉得他昙花一现了,其实那是一个时期的一个段落,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内的统一王朝,只有它了,年数也不太短,前三名吧。

为什么那是一个时期呢?因为那个时期典型的贵族政治,不像宋朝以后那样的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官僚政治的官员是一个个人,皇帝喜欢你,你就升官,不喜欢你,你就边缘化了。而贵族政治呢?官员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个家族,你的权力并不是皇帝赋予你的,而是你的出身注定的。

最典型的就是书法家王羲之,人称王右军,因为他是东晋右军将军。他出生就注定他是高官了,因为他是王氏,王导就是他长辈。

所以,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皇帝面对的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个家族。你杀了一个贵族,另一个贵族就会顶替他。

这个时候皇帝,你有两个选择,加强宗族子弟权力,分封诸侯王,或者压制宗室权力,

这两种选择都有弊端,你分封了,诸侯王权力太大,绝对会发生王室内讧,最后国家灭亡。典型的西晋就是这样。后面的五胡十六国基本如此。

你不分封诸侯王,皇室衰弱,当权臣出现,又会发生篡位的事情,曹魏就是如此,最后被司马氏篡位。

司马氏就是通过篡位取得天下的,所以称帝后,大封诸侯王,最后诸侯王叛乱,也就是“八王之乱”。

这绝不是孤案,翻开十六国的历史,都是如此,匈奴汉帝国的刘粲继位,丞相靳准跟他说,威胁最大的是诸侯王势力,只有清除了他们,你的皇位才能坐稳,于是刘粲清洗了诸侯王,靳准随后就叛乱,杀了刘粲,前赵帝国灭亡。

在那个时期,西晋的国祚绝不算短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大家好,我是戴你看历史。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的腐朽,著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

西晋刚刚统一时,上至晋武帝,下至豪族百官,皆以豪奢为风尚。晋武帝身为开国皇帝,在后期不思励精图治,却极端荒淫腐化。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主在治国方略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形成门阀士族,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就实行分封制,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这些宗室诸侯王掌握地方上的军政大权,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

晋惠帝即位后,皇帝昏庸白痴,导致朝延内派系倾轧。结果各个派系纷纷拉拢势力强大的宗室诸侯王,而各个诸侯王之间相互争夺中央实际控制权,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奴役,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少数民族的首领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

统治。

一家之言,可以相互交流。


戴你看历史

i西晋统一三国后,经过短期的治理后,很快又再次陷入到大分裂中,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司马炎虽然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之所以能够成功统一三国,主要是之前的那些人,包括曹魏时期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最后到他这儿坐享其成。但是,统一天下后,司马炎作为帝王的表现并不是很好。本来,天下经过多年战乱已经颓废不堪,有必要休生养息,恢复国家的实力。但是,司马炎却带头享乐,到处选美女充实后宫,生活上也奢靡挥霍,以至于臣子们纷纷效仿,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的斗富。与之对应的是,底层人民却生活困苦不堪。



其次,司马炎没有选好继承人,太子司马衷智力有问题,但是司马炎处于种种原因依然让他继位。后来,司马衷当上皇帝后,很难控制住大局。导致各方都争权夺利,先后有外戚杨骏、贾后,还有司马家族诸王加入到争夺中,极大的消耗了本来就不是很强的国力。



还有,司马炎鉴于曹魏压制宗室导致被司马氏所代,所以上台后,加强了诸王在地方上的权力。这一点虽然保证了司马王朝不被取代,但是有实力的诸王们加入到争权夺利中去,引发了十多年战乱的八王之乱。更有甚者,有的还引狼入室,引入鲜俾、匈奴等外族助战,并许之一旦破城,金银女子都为其所有,更加深了晋朝的灾难。最后,自汉武帝以来日渐式微的西北游牧民族乘机重新强大起来,并杀入中原。最后,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和南北大分裂的时代,直到300年后才由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


平安读史

所谓西晋治世也就是指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的“太康之治”了,它只维持了大约十年时间。之所以如此短暂,要从司马炎说起。

首先司马炎并非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承的完全是父祖两代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传承下来的政治遗产,就连年年北伐的蜀汉,在他继承晋王位前也已经灭亡。所以他像一个继承一家上市公司的富家公子,只要不过于败家,总能维持下去。

而后建立晋朝,不过是效仿汉魏旧事,不费吹灰之力。此时天下大势已经明朗,全国统一已是必然,盘踞东南的孙吴也没有了太多抵抗,天下再度统一。

没了战争,国家自然是要步入修养生息的建设改革阶段,可以说,在太康的这十年时间里,凭着司马炎的才能,他已经做的足够好,颁布了系列法令,让百姓得以解放。百姓久经战乱,渴望安定,这正合民心,太康之治便顺理成章。

但是,司马炎毕竟有缺点,那就是好女色。灭东吴之时,本已收孙皓五千宫女入后宫,其后更是下令全国停止婚嫁,以便供其挑选后宫佳丽。百姓皆敢怒而不敢言。

除此之外,司马炎为重蹈曹魏打压宗室,以至于皇室孤立无援而被权臣夺权的覆辙,大力分封同姓王,并给予诸王设置长吏和招募军队的职权,同时废除州郡武装。意图虽然是为了维护皇权,但实在是矫枉过正,诸王尾大不掉。司马炎死后,更是弱智的司马衷继位,恶后贾南风当政,便造成了覆灭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短短十年的太康之治也烟消云散,中原陷入更加惨烈的数百年战乱。


历史酒馆

司马炎自己后期生活作风就开始奢侈了,带着整个朝廷一起,他有着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后宫,一万多嫔妃。他舅舅跟石崇斗富他不仅不制止还去帮忙。开国就这样了,还选了贾南风这种人配傻儿子,后面怎么还能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