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晋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儿?

不吃甜豆腐脑怪




王之乱指

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却种下了祸根。公元290年晋武帝死,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引起八王争权夺利。历时16年晋朝大权最终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这场动乱祸及社会,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八王分别指

汝南王\t司马亮

楚王\t司马玮

赵王\t司马伦

齐王\t司马冏

河间王\t司马颙

成都王\t司马颖

长沙王\t司马乂

东海王\t司马越


浅谈华夏


说起八王之乱,还得先从司马懿的儿子说起。

司马懿一生共有九个儿子,最出名的便是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无子,将司马昭次子司马攸过继给自己为子。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兄执政。司马昭认为天下是司马师让给他的,所以司马昭虽已立长子司马炎为太子,但是他觉得他还得把天下交给司马攸,因此特别宠爱司马攸,“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做了皇帝,封攸为齐王,立儿子衷做皇太子。但是很不幸的是,司马衷是个白痴。当时朝廷大臣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而武帝的其他儿子又年幼,所以大家都希望司马攸能够继承武帝的皇位。武帝也有意废掉他,但是司马衷的母亲杨皇后提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古训,阻止废立。而且,武帝宠信的大臣荀勖等害怕司马攸嗣位后对自己不利,也竭力劝阻,而且怂恿武帝命令司马攸回到他的封国去。司马攸最终被气得吐血,死在了洛阳。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听闻天下荒乱,百姓饿死,问群臣:“何不食肉糜?”他继位之初,由他的外公杨骏为太傅辅政,独揽大权。但是,他的皇后贾南风不是善茬,善于权诈,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死杨骏等三兄弟,废黜皇太后为庶人,并迫使他绝食而死。贾南风搞了这次宫廷政变后,晋廷推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和元老卫瓘共同执政,可以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她很不甘心,这年六月,贾南风又叫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军杀司马亮、卫瓘。等到司马玮执行命令杀了司马亮等人之后,贾南风又否认惠帝曾经下过这道诏书,又杀了司马玮。这样国家大权就完全落在贾南风的手中。后来,贾南风又废了太子并杀害了他。

太子死后一个月,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利用了禁兵对贾后杀害太子的不满情绪,起兵杀了贾后和张华、裴颅等人。次年正月,司马伦又废晋惠帝,自立为帝。

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司马伦。五月去除赵王司马伦及其党羽,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专政。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成都王司马颖及河间王司马颙派军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于京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司马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司马乂掌政,成都王司马颖于邺遥控。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初洛阳城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擒长沙王,开城投降。长沙王被河间王将领张方用火烤死,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而后东海王越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将领张方占领洛阳。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攻入洛阳。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随后晋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自公元291年贾后杀杨骏至公元306年惠帝回洛阳,前后十六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大混战,被杀害的老百姓动辄数以万计,这就是所谓的八王之乱。

诸王在混战中利用少数族的贵族参加内战,造成了严重后果。从此,大河南北,就成为匈奴、鲜卑贵族统治的世界。


小虫读史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至暗时期。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一、聪明及富贵不过三代典型特征。西晋王朝得国不正,聪明如司马懿父子,隐忍篡位,三代之后,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外戚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痴呆低能,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能掌握政权,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兵杀掉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任用贾模、张华、裴頠等人。但贾后不顾张华等人的劝阻,以阴谋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发兵废杀贾后、张华等。之后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司马颖、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二、八王之乱的严重后果。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中原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不仅耗尽了西晋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也几乎灭尽了西晋的精英集团。正当西晋内乱不已之时,刘渊等趁乱起兵,中国历史进入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三、八王之乱堪称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集中写照和缩影。君臣反目,骨肉相残,朝政失纲,后宫失序,尔虞我诈,朝云暮雨,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以说,权力如同一剂春药,迷失了人的心性,使人不辨形势,不明事理,前赴后继。犹如杜牧在《过秦论》中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岳之岚


西晋八王之乱是著名历史上亲戚打架事件,司马懿的这些后辈们轮番上阵,合纵连横,互相斗殴,最终将司马家历经三代(司马懿父子、司马炎)努力所创立的西晋王朝,也是终结了三国乱世的一个大一统王朝,打得稀巴烂。

最终西晋王朝被胡人趁虚而入攻灭,国祚仅51年。



更严重的是其开启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并导致了东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历史,其影响可见一般。



说起来这场动乱还是丑皇后贾南风挑起的矛头,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晋武帝去世前,就封了他信任的将军司马亮做太傅,让当时杨皇后的父亲杨骏做大都督,这样即使他死去后,也有这二人辅佐朝政。

没想到的是晋惠帝即位后,贾南风这个皇后却做的不大安分,她为了让自己家族强大起来,就跟楚王司马玮两个人计谋,派动禁卫军去杀死杨骏。但事情并未按她所计划的发展,杨骏死后,自己想得到的权位却被汝南王司马亮顺手牵羊了,当时的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

皇后仍然不甘心这样的结果,于是她开始利用自己的盟友,假意让楚王去杀了司马亮,其实暗中观察,诬陷楚王擅杀大臣,将楚王处死。元康九年她又废太子,后一年为斩草除根将其杀之。各位储王看清动势,对皇位虎视眈眈。

接下来就是各诸侯轮番上阵了(友情提示,大家请保持注意力,以防被绕晕!)


先是赵王与齐王联合势力,起兵杀了贾后,后赵王废帝自立让齐王大失所望,为了让惠帝复位奇兵反抗,成都王与河间王跟其响应,一同举兵支持齐王。杀死赵王后,齐王又自封大司马,去朝辅政。

这一举动惹起河间王不满,与长沙王一起举兵杀了齐王,政权又落到长沙王手里。杀了一个,乱一个,再举兵,如此反复让人看得心烦。太安二年,河间王又与成都王一起举兵,让长沙王退位。二位王一共领军二十七万,都败给了长沙王。


第二年依旧不太平,东海王与部分禁军起义,活捉长沙王交给了河间王的部下,被部将张方烧死。成都王钻空子回了洛阳,做了丞相,还不放手自己的根据地,用皇太弟的身份去干涉朝政,东海王对成都王不满,率领禁军进攻邺城。


东海王被成都王打败,逃亡自己的封过,去避难。与此同时河间王派兵占领洛阳,东海王的弟弟与幽州刺史联合,举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只好与惠帝一起逃去洛阳,最后去了长安。永兴二年时,东海王再次起兵,占领了河间王的关中地盘。光熙元年东海王就把惠帝接回洛阳,成都王和河间王在在这场乱斗中被自己的兄弟了断了生命,不过也终于在东海王掌权的同时让这场乱斗停了下来。

这就是“八王之乱”的一个具体过程(说实话,我自己都晕!),这十六年各王参战,相继死去,社会经济被影响,民不聊生。这其中潜伏着的阶级矛盾,也为后来民族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这“八王之乱”之所以发生,归根结底还是晋武帝司马炎留下的祸根。他立朝之后,大封诸侯,并赋予诸侯相当大的权力,这是“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再者就是本来有二十多个正常儿子,可是他偏偏把皇位传给了最不正常的那一个,也就是历史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他有多傻呢?当他听到百姓因为天灾颗粒无收而饿死的时候,他居然问人家为什么不吃肉羹?


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而正是因为晋惠帝痴傻无能,导致大权旁落于皇后贾南风,然后贾南风弄权,导致了“八王之乱”!


白话历史君


八王之乱其实就是一场“家庭斗争”,家里的子侄兄弟为了争夺权利,不惜大动干戈,发动战乱。

其实造成这一幕,晋武帝有很大的责任,他为了巩固曹魏皇权的地位,大肆分封子侄兄弟为王,这才导致拥有兵权的诸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有了“八王之乱”这一场战争。


首先是司马玮以及司马亮俩人刀兵相见,结果司马亮死在了司马玮的刀下,而司马玮后来又因为杀死司马亮被当时的贾皇后杀死。

在这之后,贾后独揽大权,但是引来诸王的不满,先是司马伦派遣司马囧废掉贾后,然后司马伦称帝,但是司马囧后买不服气,便又联合司马颖,司马颙攻打司马伦,结果司马伦被这三家之兵杀死。



后来司马囧进入洛阳后,独揽大权,沉湎酒色,于是乎司马乂又起兵讨伐,司马颖司马颙作为辅助,讨伐成功之后,司马乂有独揽政权,司马颙又不高兴了,便又联合司马颖讨伐他,正当他们打的昏天黑地的时候,司马越又偷袭了司马乂,并把他用火烧死。司马颖便进入洛阳,控制政权。

这样一来,司马越又不高兴了,便又讨伐司马颖,但是却被司马颙打败,后来司马颙便趁机排挤司马颖,将晋惠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司马越不甘心呀,就又和王浚联合起来攻打司马颙,取得胜利,之后便杀死了司马颖,司马颙和晋怀帝,立司马炽为帝,就是晋怀帝,就这样,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结束了,8个王中死了七个,西晋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大咖秀历史


易中天教授说“八王之乱”是一个丑女人和八个藩王制造的乱局。

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史学界尚有争议。但如果没有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就不会引起“八王之乱”。这个女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丑恶的女人,因为她的恶作恶为,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中华民族近三百多年的动乱。

话又说回来,贾南风后宫乱政集中发生在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期间,如果就此打住,顶多算个宫廷内乱,无及大局。但随后司马藩王各怀鬼胎,为争皇权而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公元后的第一个历史黑暗时期。

虽然“八王之乱”是多个原因、多个人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封王领地”的封建制度,是“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

都说封建制度不好,人家大周朝却享国了800年,即便撇去名存实亡的东周,西周也有近300年的天下共主,国泰民安。其核心技术就是要封就多封,封他个成百上千,变割据为互相制约了。晋武帝封了27个同姓藩王,还授权他们养兵,这不变相藩王割据了嘛。

大汉朝也实行封建制度,同姓异姓加起来封了不到20个藩王。这应该是很危险了,但刘家同仇敌忾灭了异姓藩王后,人家汉武帝又来了个“推恩令”,化危机于无形。要不人家是千古一帝呢。司马家族出不了个“司马彻“也无妨,但别弄个痴呆司马衷承接大统啊,那不乱才叫怪呢。

在两晋以后的历史中,大明朱家也实行封建卫国制度,朱元璋也封了25个藩王,也让藩王养兵。大明虽没有“八王之乱”,但也发生了“燕王之乱”(史称靖难之役)。但万幸的是朱棣没有司马伦辣么龌龊,并且还乱出了个“永乐盛世”。

“八王之乱”脉络走向,详见附图。



琴岛牧风


说起西晋的八王之乱,就一定要提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贾南风,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丑。
本来晋武帝司马炎是不想选她做太子妃的,因为他听人说贾南风不仅长相丑陋,还心胸狭窄不能容物。但是贾充夫妇游说晋武帝说贾南风尽管不漂亮,但很有能力且贤惠,选择未来的皇后要立贤立能,于是晋武帝最后选了贾南风做自己的儿媳。


晋武帝死后,司马衷继位称帝,但是这位晋惠帝可一点都不惠,几乎是个彻头彻尾的弱智,当时西晋王朝发生饥荒,很多百姓都饿死了,这位老兄竟然说:“既然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糜呢?”当时晋武帝就觉得这个傻儿子很不靠谱,因此动了废立的念头。但这个想法被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阻止了,他甚至还搬出了所谓“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古训。晋武帝拗不过自己的这个老婆,因此打消了废立的念头。

晋惠帝暗弱无能,贾南风大权独揽,外戚势力飞扬跋扈,西晋宗室蠢蠢欲动。

司马衷是弱智,自然西晋的大权就落到了贾南风的手里。当时掌权的是司马衷之母杨太后的父亲杨骏,贾南风和掌管禁军的晋国宗室楚王司马玮及东安公司马繇合谋,将杨骏和他的两个弟弟杀死,同时将依附于杨氏的势力一网打尽,杨太后也被废掉并囚禁起来,第二年就被饿死。杨氏之死与其说死于贾南风之手,倒不如说死于自己的儿子司马衷之手更为合适。


政变之后,西晋王朝推举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元老大臣卫瓘为太保,二人共同辅政,这个时候贾南风还没有完全控制朝政。司马玮因为平乱有功,且手里掌握禁军,因此飞扬跋扈恣意妄为。于是司马亮和卫瓘计划让藩王都归封地,想以此来达到削弱司马玮的目的。

司马玮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在贾南风面前诬告司马亮和卫瓘欲私行废立。因为卫瓘曾经在晋武帝面前建议废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因此贾南风早就怀恨在心,于是让晋惠帝司马衷下诏处死了司马亮和卫瓘。贾南风又担心司马玮一个人大权独揽,就对大臣们说:“司马玮篡改晋惠帝的诏书,擅杀朝廷重臣。”随即将司马玮诛杀,至此西晋王朝的最高权力已经完全掌握在贾南风的手里。

干掉那个丑女人,把弱智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拥有天下。

晋惠帝司马衷只有一个儿子,是他和后宫的谢氏所生,贾后无子。因此,晋惠帝很早就立了太子,贾氏一族担心太子继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和既得的利益,因此劝谏贾南风废掉太子。太子被废后不久,就被贾南风杀害,这激起了西晋朝臣的不满。


禁军统帅赵王司马伦,是依靠贾南风才飞黄腾达的,本属贾氏一党。此时利用朝中的不满情绪和梁王司马彤合谋废杀贾南风,并将贾氏一族尽数诛杀。之后,赵王司马伦自封为相国,成为了西晋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不久之后,司马伦废掉晋惠帝,自己做起了西晋皇帝。

赵王司马伦都可以做天子,我们为什么不行,干掉他恢复傻子的帝位,对大家都有利。

司马伦的做法,引起了西晋宗室其他诸侯的不满,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率先起兵,他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一起起兵进军晋都洛阳。司马颙一开始的时候,还想帮助司马伦,但他到达华阴时,发现司马冏和司马颖兵力强横,便改变了主意,和他们一起攻入洛阳杀死了司马伦,恢复了晋惠帝的帝位。齐王司马冏任大司马,掌控西晋王朝的最高权力。



齐王司马冏沉溺于酒色,西晋王朝更加腐败,宗室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司马冏为了控制权力,立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年仅八岁的司马覃为太子。这一做法,使其他宗室失去了继承权,于是长沙王司马夊起兵攻杀了司马冏。

河间王司马颙本来以为长沙王司马夊不是司马冏的对手,不了司马冏被杀,大权掌握在了司马夊的手里,没办法只好撕破脸皮,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攻打司马夂。双方激战数月,司马颙和司马颖被司马夊击败,损失了七八万人,只好撤兵。这时东海王司马越和禁军将领朱默用计擒拿了司马夊,并把司马夊献给了司马颖的部将张方,张方将司马夊杀死。

你们打够了没有?打够了就该我出场了,最后的赢家司马越。

司马夊死后,权力落到了司马颖和司马颙的手里,但他们都不在洛阳居住,而是选择在自己的封地。立下大功的东海王司马越什么都没得到心存不满,于是假借晋惠帝的旨意,挟持晋惠帝一同进攻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也被司马颖俘虏,司马越只好逃到了自己的封国去避祸。

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趁势攻占了洛阳,随后,安北将军王浚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一起进攻司马颖的邺城,司马颖战败后,和晋惠帝逃到了洛阳。张方威逼司马颖和晋惠帝到长安,司马颙控制了晋惠帝,自任为都督中外军事。

不久,司马越又起兵攻打司马颙,此时司马颖的部将也趁势起兵,司马颙只好让司马颖继续镇守邺城。司马颖走到半路就被捕获,到了邺城后就被部将缢杀。司马越打败了司马颙,司马颙逃到了太白山,司马越拥立晋惠帝回到洛阳,召司马颙入朝做司空,司马颙到半路就被杀死。

八王之乱,手足相残,利欲熏心,皇天不佑。

司马越自任太傅,并录尚书事,总揽西晋军政大权。不久,司马越毒杀了晋惠帝司马衷,立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为帝,史称晋怀帝,至此西晋宗室之间的厮杀,才宣告结束。

从贾南风诛杀杨骏开始,到晋惠帝司马衷回到洛阳,前后经历了十六年,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八王之乱”,这场宗室的混战,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为了巩固家族统治,又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将皇室子弟分到各地为王,这就为八王之乱埋下了祸乱的种子。分封制使得中央集权分散,天子权力被剥削。晋武帝是开国皇帝,他的儿子们肯定都听话,不敢对抗朝庭,可是晋武帝却选了一个傻子做继承人。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后,晋惠帝继位。晋惠帝是个白痴,所以无力治理朝政,使得大权旁落,自然地方藩王晋武帝也是压不住的。晋武帝临终前指定杨骏管理朝政,可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为了想要自己的家族掌权,于是和楚王合谋杀死杨骏。但是政权又旁落到汝南王司马亮手中,贾南风的政治野心没能实现,于是又让楚王杀死汝南王,然后嫁祸楚王,并杀死楚王。贾后执政之后,其余诸王开始争夺政权。由于一共八个藩王参与了这场夺权政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参战诸王互相攻击,伤亡惨重。诸王相继败亡,人民被杀着众多。


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取得政权,其它七个参加的主要诸侯王都已经死了,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终于结束。社会开始进入安定状态。八王之乱并不是只有八个诸侯王参加,参加的诸侯王众多,派系林立。但是由于主要有八个诸侯王起核心作用,所以称为“八王之乱”


白话历史课


八王之乱只由于晋初分封诸王留下的祸根,由于晋武帝司马炎感于曹魏没有实行分封,皇位很容易被他们家窃取过来。所以大力分封诸王,而同时实行了州郡罢兵。军队都掌握在诸王手中,大国兵5000人,次国3000人,小国1500人。

加上晋武帝死后,惠帝是个傻子,贾南风弄权,接着引发了诸王的倾轧。战乱诸王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但实际参与不止八王,许多小王也加入战争。


烂柯人君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司马氏家族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内斗。

动乱前后维持了十六年,前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后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因为这次动乱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位封王。后来的《晋书》将这八王统一列传,所以后世将这次动乱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部争斗,使得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导致西晋亡国,而华夏大地也进入了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