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顾自己来讨好别人?源自“讨好型人格”的伤痛,家长别忽视

你们家的孩子乖巧吗?没有家长不喜欢乖巧的孩子,乖巧,代表的是懂事和聪明,而很多的家长都会不自觉的认为,乖巧的孩子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要知道,孩子的乖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别一刀切,觉得乖巧就是好。

小朋友安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乖宝宝,出门在外,她从来不会争抢任何的玩具,每次跟着妈妈走到超市里,抬头看看四周,乖乖的跟在妈妈的身边,当妈妈问她要不要吃东西的时候,她都会静静的说一句:“我都可以,妈妈买了我就吃。”

相信很多的家长听到孩子真的回答,心都快融化了。

安安的妈妈也不例外,每每听到孩子真的乖巧的回话,生活里安安静静,努力读书,时不时的还会帮着家长做家务,安安的妈妈就会情不自禁的流眼泪,觉得孩子长大了,知道理解父母的辛苦,替父母分担。

但,事实是,安安的人缘非常不好,在家长面前乖巧的她经常会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而闹矛盾,有朋友给她东西吃,玩具玩,就是好朋友。那么,孩子到底是乖巧还是讨好呢?

一、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很多时候是受父母的影响

乖巧和讨好型的人格,经常会被混淆。这是因为讨好型人格的表现就是乖巧,懂事,听话,我们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而那些自卑、讨好、不自信、委屈等,都是在背后才能感受到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能很好的注意到。

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家长们难以发现,但是讨好型人格的出现,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

看父母脸色,这是讨好型人格孩子最主要的一个表现。这是因为父母是孩子接触的最多的人,家长们经常会说,看谁家的孩子怎么样,哪个同学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兴许在我们看来,这是简单的一句提醒,我们想要通过提醒来告诉孩子你要上进,身边有很多学习的榜样等。

可是孩子不一定会这么理解,受家长的影响,他们会有目的性的说话,做事,为的就是想在父母面前留下好的印象与评价。

二、讨好型人格,让孩子失去底线,步步退让

溢美之言,置疑于人。王安石在《与孙子高书》中这样写道。

溢美指的是超过实际的赞美,置疑指的是使人怀疑。

总体来说,它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超过实际的赞美的语言,使人怀疑他的动机。

讨好型人格里,孩子的语言容易受到攻击,降低其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和行为里,孩子的底线会降低,容易变得“不择手段”。

例如孩子被欺负了,为了能够获得同伴的认可,他们忍气吞声,选择服从或者退让,孩子心里不一定有委屈,但是他们是有有目的的。

赞美也是一样,为了讨好,孩子会说出自己并不认可的话。

三、家长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1、 不拿孩子进行攀比

同龄人之间的对比最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很多家长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怎么说都不听,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就是不重视自己的学习呢?其实不是的,孩子不说,没有明显的进步并不代表着他不重视。

恰恰是因为家长们的指责,和其他人进行攀比,会让孩子把这种在意扭曲,原本是学习,却成为了孩子奉承家长的理由。不拿孩子进行攀比,避免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

2、 穷养教育要慎重

你以为不给孩子零花钱,天天喊着自己压力大,经济条件不好,家里生活困难就是所谓的穷养教育,能够让孩子孜孜不倦吗?

穷养的穷不在经济条件上的穷,反而是因为错误的穷养,让孩子内心自卑,从而喜欢讨好。

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误的将“缺钱”视为穷养。

3、 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我们这样子都是因为你”,不少家长经常这样告诉孩子,自己所有的苦和累都是为了孩子,孩子还这么不懂事真的很不应该。要知道,家长压力的转移也是一种道德绑架。家长这样对孩子说,只会让孩子心里负担重,觉得对不起爸妈,进而变得讨好,成为所谓的“懂事的孩子”。

不顾自己来讨好别人?源自“讨好型人格”的伤痛,家长别忽视,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讨好。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