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每个家长都要知道


四时欲得小儿安,

常要三分饥与寒。

三元人皆依此法,

自然诸病不相干。

上面这首诗出自元代的儿科医家曾世荣。

如今简化成“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朗朗上口。

很多家长烦恼说现在的小孩子太难养了,不是感冒发烧,就是肠胃不好,真真是操碎了心。

其实,养育小儿,把握好这个口诀,真的是省事又有效。


1、为什么要”三分饥“呢?

打个比方,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现象,在我们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超过了电路的额定负荷值,就会出现短路等故障现象。

同样的道理,人体脾胃也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运化值“,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超过这个”运化值“时,脾胃也会受损,出现积滞。

积滞,是指儿童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而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又称食积、食滞、乳滞、积食等,通俗可以理解为”消化不良“。其病机就是食物积聚于中脘,损伤脾胃。

值得注意的是,体质为“太阴质”的孩子,大多属于“胃强脾弱型”,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上的问题。想知道你家娃是不是属于“太阴质”,欢迎留言获取体质辨识方法噢!


2、儿童积滞会引发哪些疾病?

1. 积滞日久,会郁而化热。

这是什么原理?就像堆小麦,小麦堆垛一段时间之后,虽然外部摸着还是凉的,但是把手伸进小麦里面时,早已发烫。

而积滞产生的“热气”,一方面侵犯人体脏器。

上则侵犯扁桃体、腺样体、甚至肺部,造成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咳嗽、发热等症状;

下则侵犯中下焦,导致食物不能及时运化,孩子就会出现胃肠道堵塞,造成便秘、腹胀、小便黄等症状。

另一方面,热扰心神,造成夜寐不安。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小孩子会说梦话了。


2. 长此以往,还会耗损孩子的正气。

正气不足,则容易感受各种外邪,于是,大病小病不断。


3. 有积不治,乃成疳证。

如果家长不把积滞当一回事,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转而为疳证。于是你会看到,孩子吃得挺多,但就是不长肉,而且面色还很黄、头发比较干枯等。


3、怎么判断孩子积滞了?

一般来说,有伤乳、伤食史的孩子,会更容易发生积滞。

不同原因所致的积滞,表现的症状略有不同。

1、乳食夹积

伤于乳食积滞者,称为乳滞,通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

❶ 呕吐乳块,且口中有乳酸味;

❷ 宝宝没有食欲,不想吮奶;

❸ 腹部鼓鼓的,有胀痛感;

❹ 大便有酸臭的味道。

伤于饮食过量者,称为食滞。表现为:

❶ 孩子呕吐或打嗝有酸馊的气味;

❷ 食物不消化,大便可见不消化的残渣或脂肪球;

❸ 大便臭秽,有臭鸡蛋的味道;

❹ 腹部鼓鼓的;

❺ 常伴有烦躁不安的表现;

❻ 夜间容易哭闹,睡眠质量不佳。

2、脾虚夹积

脾虚夹积主要由脾胃运化无力所致。通常表现为:

❶ 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

❷ 餐后肚子鼓起来;

❸ 大便稀溏,较烂;

❹ 身体消瘦;

❺ 常感觉困倦乏力。


4、怎样做到“三分饥”?

想要做到”三分饥“,听起来好像挺难控制,其实很简单。

可以按以下三步走:

1、正餐不吃过饱

2、不吃零食

3、晚上8点之后不再进食


小Tips:

如果孩子第二天早上的食量还可以,并且能空腹排便,那就说明家长的”三分饥“控制得不错,要继续保持哟~


除了”三分饥“之外,通常还有如下调护原则:


5、儿童积滞的食疗方


儿童积滞的饮食宜忌:

乳食夹积,饮食宜选用消食积滞之品;脾虚夹积,饮食宜健脾养胃助消化。

1、麦芽水

消婴儿乳食积滞。

2、白粥

清热利尿,去胃肠积滞。

3、淮山莲子猪肚汤

益气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6、小儿推拿如何改善儿童积滞?

家长日常想调理儿童积滞,推荐用这三个手法:


宝宝为什么经常生病?绝大多数原因在于脾胃不好!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调理脾胃,让孩子少生病呢?近期吴大嵘教授推出了新的视频课程《儿童脾胃调理》。吴大嵘教授手把手教你调理脾胃,增强孩子抵抗力。可在下方留言,获取免费领取课程的方法噢!

❀ 关注【吴大嵘小儿推拿】,手护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