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越南汉文学的态度看韩国学者对中国的对抗情绪

汉字以及汉文学不应是中国的文学或者说是中国独享的,要以文化圈的概念来理解汉文学而不是近代的领土的概念人为的对文学进行分割。韩国的越南汉文学研究应该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即便有民族、国籍、国境的限制,文学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应跨越这些限制被接受和理解。

韩国人眼中的越南文学

《越南文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韩国现存最新的对于越南文学进行总体介绍的书籍。其作者是韩国古典比较文学的研究者。其开篇从越南文学的定义部分着重强调“越南人”,“越南语”等词汇就是想把作为外国文字的汉字排除在越南文学之外,但是其后收录的作品中其实包含了汉文作品。其为了塑造越南文学区别于中国的独特性,而做的明显带有缺陷的定义,后果是造成其本身对于越南文学意识的解体。

越南文学是越南人用越南语创作、接受、传承的文学的总体。可以说越南作者和接受者还有越南语是越南文学构成的必须要素...

对于汉文学是越南文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越南内外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对于汉文学作品是否是越南文学的一部分的问题,1950年越南学界曾有过争议。争议的结果是越南人创作的汉文学作品也包含在越南文学当中...

《通过文学之窗来看越南》是崔贵默先生对上一本书的概括、总结、整理和补充,是最新版的关于越南文学的介绍的论著。也许意识到之前书中的对于越南文学定义的不准确性。在这本书里对越南文学的定义也没有提及,直接从越南语的特征和声调开始讲起。但是有意思的是,其在新书中新设了‘对外抗争’这一章。改变原来的年代顺的编写方式,把越南从至今的对外战争单独拿出来叙述,将越南的文学塑造成控诉侵略者、完善民族意识的工具的倾向更加凸显了。

越南的历史可以称的上是被对外抗争点缀成的历史,这句话并不是什么夸张。越南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与中国、法国、美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文学也反映了这样的历史性的背景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倾向。

韩国学者态度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国家意识的崛起,文学也沦为近代国家塑造国家意识的工具。 越南的汉文学不是被置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位置而是被当作现代越南国国家整合的思想工具。《想象的共同体》的作者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他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其实也就是宗教和王朝从权利扩散式的形式演变成了具有明显边界的国土的概念,并且语言也成为了其想象的重要工具。当然文学作为语言的载体,也就免不了塑造民族意识的命运。对于越南汉文学的关注应该是采用一种阐释性的态度。

2.韩国的立场原因

韩国和越南有着相似的处境,都接受和吸收中国文化。但也同时存在着文言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民族的文字训民正音(훈민정음)和字喃( chữ Nôm)。但是到了近代文字也被当成是塑造国家意识的重要一环,所以自主创制的文字被提到相对更高的位置。这也就导致了对于之前用汉字写成文学作品的认同感高低的问题。虽然两国都彻底废除了汉字,情况有稍有不用。韩国在走上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同时,越南选择的是走和中国一样的发展道路。虽然现今越南对于中国政治有诸多不认同之处,但是其对于中国文化和汉文学的认同感是不可被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