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懒散,不负责任,生而不养,深情男人的无能与荒诞

| 导语


初读《浮生六记》只觉沈复与陈芸的生活像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美好,可是当这个假期再翻开《浮生六记》这本书细细读来后只觉这是实打的悲剧。




《浮生六记》书前面有这样一段导读:“陈芸聪明伶俐,既懂诗词歌赋,又懂察言观色,且性情活泼,能女扮男装看庙会,也能当头钗为夫君换酒。这样的女子,配得上沈复的情深,自幼相见便怦然心动,婚后二人的感情俞见浓烈,家庭变故中更见伉俪之情的珍贵。”



对于导读的这段话我不愿苟同,用配得上这个词恐怕就带有对女子的轻视意义,这都是什么时代了解读还要有大男子主义,更别说爱情不该有配得上配不上这个词。而且对于沈复深情这一说法我也确实没弄懂深情在哪里,在我眼中的沈复不过是一个渣男,其一生要多荒唐有多荒唐。什么伉俪情深、有趣生活都不过是沈复为自己编织的美好童话罢了,而且这美好背后很荒诞。为何如此说呢,原因有三。



|书中寻悟


一边嫖妓一边喊着情深还懒散


其一,嫖妓有人为沈复开脱了,说那个时代男子哪有不嫖妓的,好就如您所说的嫖妓就嫖妓吧,可是为什么还要叫着自己情深啊,难道情深是自己做出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两枚印章"等动人的事或“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话语的功夫活吗?您这功夫活做的可真好的,不光嫖妓最后还以儿子离世得来了不要钱娶的妾,这情可真够深。


这剽窃喊情深还不算啥,关键是他还懒散,自己的剽窃钱都是哪来的啊,都是自己妻子陈芸好不容易挣来的,有本事你自己挣钱嫖妓啊,深爱妻子就是让妻子整天挣钱给你嫖妓吗。所以要说深情我还真不敢苟同,因为我觉着沈复就像现在的小白脸一样,没钱喝个酒都得让妻子当头钗,这可不是现在女孩要寻的良人。



一边想玩,一边不想负责任,还以深情当借口


其二,就是纳妾。这陈芸想要为沈复纳一个叫憨园的女子为妾,沈复是拒绝了,可是其对憨园无意吗?不是,陈芸想要为沈复纳妾是为了讨好沈复,而沈复拒绝不过是因为他觉着自己是痴心妄想而已,人家憨园可是瘦马他没钱,美是美但平常玩玩就可以了,这就如同其不娶喜儿是一样的。




一夕之欢,番银四圆而已。后鸨儿欲索五百金强余纳喜,余患其扰,遂图归计及秀峰归。


你且细细的品,为何沈复不愿纳喜儿为妾,因为如果只是平日玩玩要的钱少,如果要娶喜儿就要交500金。沈复觉着玩划算,娶了就不划算了,因为娶妾对他来说成本太大了,只是苦了人家喜儿沉浸在他的甜言蜜语里,还等着他回去娶他。不过要是送给他就不一样了,琢堂赠其一妾,人家就重入春梦了,嘴里还喊着世人不知其痴情,芸仅一子,不得延其嗣续耶!你这可是妥妥的渣男了,不愿花钱娶妾,只愿玩玩而已,这就算了关键是还喊着自己是深情,说是妻子想给你找妾,其实是你自己早就认识憨园,妻子不过想讨好你罢了 ,深情只是不想负责任的借口罢了。



生儿不养,何以为父


其三,作为父亲其同样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妻子在世,孩子养育的责任都放在了自己的妻子陈芸身上。作为一个男人喜爱游山玩水又爱将钱放入嫖妓上,有了孩子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害的其女青君十四便“质钗典服,幸赖辛劳”最后还当了童养媳。妻子离世,同样没有做父亲的样子。妻子离去,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把自己的儿子带到身边,好好努力挣钱养孩子吧,但他呢,直到父亲离世才回去,回家了又受不了别人的言语,找着借口去住庙里,不想儿子的感受。最后又为与兄游玩将儿子交给明知不好的堂弟害的儿子夭折。所以在我看来沈复从来未尽过当父亲的责任,真是生而不养,何以为父啊。



|读后思考


从书中我是改变不了对沈复的看法了,虽说不能以现在的看法去看沈复,但其既懒散的靠妻子父亲养,又要靠自己的女儿养,还将儿子坦荡荡的交给一个明知不好的堂弟那里,这样的人根本就是一个极为荒诞之人。所以不禁让我思考是什么让这本书如今依旧可以让人喜爱。



我想是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沈复所处时代的特有文化属性,沈复所写的平凡布衣美好生活在其时代里是少有的,对其时代考量可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让人们深思这种生活背后带来的是什么,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