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孩子“耳屎”多,教你正确清洁,耳道健康少生病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对于孩子耳朵和听力的保护,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关注。


不少家长咨询说:

“大夫,孩子总是抓耳朵,我用手电筒照了下,发现很多耳屎,能不能掏?”

“大夫,听说掏不好耳屎,孩子会得中耳炎?”

……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点“强迫症”了,看到孩子耳朵有耳屎就想掏。但是孩子这么小真的可以掏耳屎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耳屎究竟是什么?


我们说的耳屎,它是耳道里分泌腺分泌的一些油性分泌物,还有一些外界空气里进入耳道的一些灰尘、细菌,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


根据外观和性状,可以分为干耳屎湿耳屎两种。

从组成成分上来看:

干耳屎中的油脂含量比较少,湿耳屎中的油脂含量比较多,因此湿耳屎又叫油耳屎。


从外观上来看:

干耳屎是一片一片的,或者是一块一块的形状,比较松散,是那种发黄或者发白的颜色,用手捏一下就碎了。

但湿的耳屎就比较粘稠,不成形,颜色就比较偏黄色一点,因为是油性的,所以不容易弄碎。

没想到耳屎还有这么多作用


有些家长觉得耳屎就是脏东西,看见了就要给孩子挖出来。但其实,耳屎对于孩子的耳朵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


01

阻止异物进入耳道


孩子的外耳道里面适量的耳屎,可以阻止外界空气中的一些飞虫、水、灰尘等这些异物进入到孩子的耳道内,可以保护孩子的内耳道不受这些异物的伤害。


02

润滑、滋润耳道

而且耳朵里的油性的分泌物,能够对孩子的耳道起到一个润滑、滋润的作用,所以耳道就不会特别干燥,这是对耳道皮肤的一种保护。


03

缓解噪音保护听力


孩子的耳道发育没有太完善,这些耳屎可以对外界比较大的噪音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就是说,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噪音对孩子听力系统造成的冲击和损伤,保护孩子的听力。

耳屎聚集多了会怎样?


01

形成耵聍栓

孩子耳朵里面的耳屎如果长期不进行清理,这些耳屎就会凝结在一起,会形成“耵聍栓”,也就是很大一个团块的耳屎。


02

出现外耳道部位红肿

耵聍栓一旦形成以后,就会容易刺激和压迫孩子的耳道黏膜。孩子的耳道黏膜因为比较薄,很容易就会出现外耳道部位的红肿。甚至出现炎症、疼痛等等,更有严重的,可能有得孩子还会有外耳道溃烂。

03

引起头疼头晕

还容易引起孩子发生耳源性的头疼、头晕,有的孩子还会说有“耳朵嗡嗡响”的症状。

这些耳屎如果越变越大,越来越硬,还有可能压迫临近的组织。

被压迫的地方就会血液不流畅,时间一长就可能坏死、感染。


04

增加耳道疾病的发病率

另外,还可能会增加其他一些耳道疾病的发病几率。比如说中耳炎、胆脂瘤等等,危害还是很大的。

所以孩子的耳屎还是应当进行定期清理。

耳屎多久清理一次?


一般来说,耳屎可以通过下巴运动,比如说张口闭口、嚼东西或者说话等等,走路、跑步或者跳等身体运动,震动下耳屎就可能被排出体外。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清理耳道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孩子耳朵分泌物比较多,有的时候油性的耳屎流到耳廓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去清理了。


我的建议是:

小一些的婴儿,宝宝耳道比较脆弱,也不会说话表达,这时候不建议家长给宝宝掏耳朵,完全可以交给儿保医生帮你检查和清理;

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隔五六个月帮孩子检查一般,适当帮孩子清理一下。

家长要特别注意:

清理太过频繁,操作不得当,也会伤到孩子的耳道,或者耳道黏膜,引起红肿、疼,甚至外耳道炎症。

而且,经常给孩子挖耳朵,反而容易引起耳道瘙痒或者不舒服,也会导致耳屎越来越多。

怎么掏耳屎,才靠谱?


01

可以清洁耳廓内的耳屎


家长可以用清洁的棉签或者毛巾把耳廓内的耳屎弄出来,千万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往耳内伸。

太小的婴幼儿,不建议家长自己给孩子清理耳屎。

02

外耳道硬耳屎找医生处理


取外耳道的硬耳屎,要带孩子去医院清理。去医院前,可以先使用软化耳屎的滴耳液,比如碳酸氢钠滴耳液。


03

日常保护耳朵不要进水


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护耳朵不要进水。尤其是洗头洗澡以后,让孩子把头侧向一边,耳朵里的水就会流出来,然后用棉签轻轻擦一下耳廓,不要深到耳朵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