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評價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

一抹書香伴君行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敘事長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長篇名作。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秋天,白居易在潯陽江畔送別好友時,在江邊偶遇一琵琶女。

全詩的敘事就從江邊偶遇琵琶女開始,詩歌對琵琶女的音樂演奏進行了詳細地描繪,全詩616字,敘事嚴謹、情節曲折、情感動人。

解讀《琵琶行》之前,我先對作者白居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然後再說一下《琵琶行》的寫作背景和成因,最後在解讀一下《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形象。

白居易其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其詩歌地位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肩,是我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新唐書》說白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詩”;《新唐書》還說“居易在元和、長慶時,與元稹俱有名,最長於詩”;《舊唐書》也說白居易“居易文辭富豔,尤精於詩筆”。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於公元 772年出生於河南新鄭。他自小成長在“世敦儒業”的小官僚家庭,從孩提時期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接觸並攻讀儒家經典,在學習儒家經典的過程中,白居易也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是每一個攻讀學子的必經之路。


像我們所熟知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白居易16歲時的詩歌作品。其中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四句更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28歲的白居易考中進士,隨後與元稹、崔玄亮等人同舉書判拔萃科,並授秘書省校書郎,正式踏入仕途。在此之後的十年時間內,白居易先後任縣尉、翰林學士、左拾遺、太子左贊善大夫等官職。

如《新唐書》所載,白居易以詩稱名當世,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世稱“劉白”。

白居易一生創作了三千餘首詩歌,所涉題材非常廣泛,其中不乏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像《琵琶行》、《長恨歌》等就是白居易長篇敘事詩的代表作,在後世廣為流傳。

《琵琶行》創作背景

關於《琵琶行》的創作時間與創作背景,在這首詩的小序中敘述的非常清楚,小序裡寫到: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小序中被貶江州的記載和史料的的記載是契合的,《舊唐書》記載:

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宰相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其母因看花墮井而死,而居易作《賞花》及《新井》詩,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執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

通過《琵琶行》小序的記載和史料的記載可知,原來這是白居易在貶謫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之後所寫的一首詩,白居易為什麼會被貶謫的江州呢?這還要從元和十年(815年)說起,當時的宰相武元衡意外遇刺身亡,白居易率先上書主張緝拿兇手,卻被誣告“越職言事”,隨後白居易在七月就被貶到江州做了司馬。

此後白居易開始了人生中最艱難的六年貶謫生涯。正是在被貶江州的第二年裡,白居易寫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白居易到了江州後,第二年的秋天在江邊送別前來看望自己的好友,他們在江邊偶遇一琵琶女。在聽完琵琶女的彈奏和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之後,白居易聯想到自己的貶謫和仕途坎坷,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琵琶行》。

小序中我字體加黑的就是一些關鍵詞和關鍵信息,從中可以解讀出白居易創作《琵琶行》的因果始末。

《琵琶行》賞析解讀

《琵琶行》不僅是長篇敘事詩,也是一首描寫音樂演奏的詩,更是一首感傷的詩。詩歌中的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動人心魄的情感引發了詩人的情感共鳴,白居易在小序中說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就是這個道理。

這也是《琵琶行》流傳千古,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不朽名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賞析《琵琶行》這首詩歌最重要的是掌握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並瞭解詩歌的敘事嚴謹、情節曲折和情感動人。

《琵琶行》中對琵琶女形象的刻畫非常鮮明,詩人用大量的篇幅對琵琶女的形象進行了刻畫。按照本詩的敘事線索和人物出場次序,全詩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一)第一部分描寫

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是第一部分,詩人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和地點: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地點就是是潯陽江頭。潯陽江頭也就是詩中小序裡說的湓浦口。

同時還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兩句描繪了與京城友人分別時的景象,沒有絲竹之聲與友人一醉方休都成了難題,更何況孤月映照在冷冷的江水之中,這就更添幾分離別愁緒,悲傷之情溢於言表。

詩人內心的悲苦、悲傷與淒冷悲涼的秋景融合在一起。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

從“忽聞水上琵琶聲”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這八句,是詩人正面描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裡的描寫非常細緻。由於這時是夜間,又由於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麼人。所以這裡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地寫出了詩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

(二)第二部分描寫

從“轉軸撥絃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是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主要描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其中“轉軸撥絃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絃試音;而後“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續彈”是描寫舒緩的行板。

攏、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技法;“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製作的一個舞曲名;“六么”是唐代流行的一個舞曲名。

“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句,雖然是輕描淡寫,但是琵琶女在調整音弦,還未成曲調之時聽眾就感受到曲調中所蘊含的情感,這就更進一步打動了詩人。

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詩人細緻地描繪了琵琶女嫻熟精湛的彈奏技法。琵琶女的彈奏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後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裡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彈奏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

這裡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悽、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

“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還沉浸在音樂的境界裡意猶未盡,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三)第三部分描寫

從“沉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共二十四句,是第三部分,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從琵琶女的自述可以知道,她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後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

從“十三學得琵琶成”到“秋月春風等閒度”,這十句是琵琶女的自敘,寫出了琵琶女昔日的紅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

她自己也沉浸在受人追捧的生活當中。“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這兩就對視對她昔日生活的寫照。就這樣年復一年,好時光像水一樣地很快流走了,正所謂“韶華易逝”。

從“弟走從軍阿姨死”到“夢啼妝淚紅闌干”,這十句寫琵琶女的時過境遷,飄零淪落。隨著她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不再來聽她彈奏琵琶了,她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昔日紅極一時的場景不在有了,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

商人關心的是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可以說兩人沒有共同語言。丈夫經常獨自外出,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日的錦繡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

從琵琶女“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到“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琵琶女命運的轉變。

她從曾經才華與美貌集於一身的女子,只因年老色衰,無奈之下只能嫁作商人婦。因商人的重利輕情,琵琶女最終只落得“夢啼妝淚紅闌干”,詩人體會到琵琶女的心酸、落寞與孤苦無依。

其實白居易的詩中一直表現出這種對底層群體的關懷和同情,如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形象。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兩句,形象地展現了一幅琵琶女一個人孤零零的守著空船,只有寒冷的江水和孤月作伴的情形,詩人通過情境的渲染,將琵琶女悲涼悽苦的現狀體現了出來。

(四)第四部分描寫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江州司馬青衫溼”,共二十六句,是第四部分,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句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被貶江州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

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離京城遙遠,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

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於貶謫而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臥病”於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

接著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讚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並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

琵琶女身世之悽苦與命運之悲慘又極大地激發了詩人對琵琶女的憐惜之情,詩人以歌贈之,叢這一點上能看出詩人白居易對琵琶女的憐惜之情。

詩人通過琵琶女演奏技法的高超,詩人表達了對琵琶女的同情

白居易對音樂極為喜愛,史料記載,他精通樂律,具有很高的音樂素養,而且深諳音樂理論。白居易的詩歌中,有300餘首涉及到對音樂的描寫,其中將琵琶與詩歌結合起來的共計有22首。

白居易認為音樂是情感最好的抒發方式,在詩歌《琵琶行》中,白居易對琵琶女演奏技法的嫻熟高超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展示了琵琶之美,音樂之美。

在這首音樂詩中,作者筆下的琵琶女將她一生的情、怨、愛、恨等情感都融入到了琵琶聲中,通過琵琶曲向聽眾們一一訴說。《琵琶行》中,運用了比喻、通感、烘托 等多種寫作手法對琵琶女的演奏技法進行了描寫。

如“轉軸撥絃三兩聲”,曲調未成而“情”之一字就已經凝聚在指尖。“弦弦掩抑聲聲思”更是反映了琵琶女內心的情緒,“抑”字的使用可見琵琶女在彈奏時極力壓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其內心的情感早已宣洩在琵琶曲中而不自知。

然後,詩人運用了大量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是白居易運用比喻加疊詞的手法,以擬聲的方式展現了琵琶女演奏技法的高超,不帶停頓、急切繁密的嘈嘈之聲、切切之語展現了琵琶女濃郁的情感,不斷向聽眾宣洩著自己的情感。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在擬聲之後,又以擬物的方式來形容樂曲和情感的。詩人對琵琶聲的描寫還運用到了通感的手法。

因為感官的轉移,從其他感官來感受音樂,突破了聽覺這單一感官接受的聲音的限制,所以能更好地吸引大家的目光,更實現了詩人對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的技藝的昇華。

如“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兩句,這是詩人將琵琶樂曲聲音的聽覺通感為冰冷泉水的觸覺。冰冷的泉水,具有澀澀的質感,在其將凍而未凍之際,其水質就會變得質地生硬而堅澀,順暢地流通已變得不可能。

在這極短的間隙之際,聽眾們會感受到一個舒緩神經的空隙,此時琵琶樂聲雖然逐漸消失,但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讓人會產生一曲聽完,回味無窮的感覺。

後面的“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句,也是以通感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樂曲聲音:銀製的水瓶乍然繃裂,水瓶中的泉水瞬間迸出,泉水的湧出與金屬的碎裂產生的聲音,以及這二者相互撞擊產生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給人以悅耳和難以忘懷的聲響;戰場上,成千上萬的鐵騎兵披著盔甲擎著大刀長槍疾馳而過,馬的嘶吼聲、人的喊“殺”聲、兵器交錯相雜的撞擊聲混合在一起,使人有親臨現場之感。

這兩句從視覺和觸覺來表現音樂,能激發讀者豐富的想象,有身臨其境之感,這讓讀者對於琵琶女的演奏技藝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感悟。

除比喻和通感外,運用烘托也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現音樂的手法。白居易以較為悲涼的景物,如楓葉、荻花、浸江月、空船、寒江水、黃蘆、苦竹等來烘托琵琶女“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時的歡樂和繁華,愈加表現了琵琶女“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時的悲劇人生。

無論是“未成曲調先有情”,還是“似訴平生不得志”,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都是詩人對琵琶女精湛高超的彈奏技藝的描述,詩人通過琵琶女的演奏而表現出她愁苦與悲涼的悲劇人生,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同情。

總結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國詩歌史上璀璨的明珠,在詩歌的長河中熠熠生輝。這首詩歌中包含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悲愁、對琵琶女的憐惜之情以及引發出的對自己貶謫的落魄悲憤之情,全詩敘事嚴謹、情節曲折、情感動人。情允許我將這首長詩附錄於下。

《琵琶行》原詩如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好了,我的回答完畢,歡迎交流指正。

一縷英雄



白居易的《琵琶行》,讓人看到了一美麗、憂愁又不失端莊的女子。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要請這位彈琵琶的女子,還真不容易,好長時間才請出來,並且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從這一句,感覺這個女子並非輕薄之人,雖是歌妓,也不失莊重。

她的琵琶彈的特好,能聲情並茂: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似訴平生不得志’,這個琵琶女的志向是什麼呢?那就是嫁一個有情的丈夫,但她失望了。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平凡的女子有什麼大的理想,她能夠嫁夫生子,生活無慮,就是最大的滿足,但她沒有,丈夫不可能經常陪著她。可能是她的職業和身份,使她不能有一個傳統的、正常的家庭模式。

無論我們怎麼評價她,都不要緊,因為白居易很尊重這位女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最後,白居易還請琵琶女不要急著回去,他要為他寫一首《琵琶行》。

我個人是很欣賞這位琵琶女的,她是個端莊的才女。


手機用戶秋水盈盈


謝謝攝影小集老師的邀請鼓勵。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莫名地想起岳飛在《小重山》裡說的話:“白首為功名。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通讀《琵琶行》,作者也是在述說自己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心情。在我看來,不管是岳飛,還是《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抑或《琵琶行》裡的琵琶女,都是身懷十八般武藝,才情冠絕一時的人物,為什麼天大地大,就是沒有讓他們覺得可以施展平生所學抱負的機會呢?

按道理,像他們這麼聰明有才華的人,不說要混得多麼顯赫富貴,起碼不應該像岳飛被“莫須有”的罪名丟掉性命,白居易直言進諫被貶謫江州,琵琶女年老色衰被拋棄冷落!為什麼世事就是這麼不公平,言為心聲,像他們這麼心地善良多才多藝的人偏偏就命途多舛,好人沒有好報!

回到攝影小集老師的問題中,按我們現在的眼光看,琵琶女就是高級知識分子,琵琶彈得那麼好,只是隨意撥弄兩下就能吸引偶然聽到的人特意來請求演奏,聽完後還情不自禁地為之做傳寫詩。換成是今天,無論年老年少那都是明星級的人物,走到哪裡都受人尊敬歡迎。古代女優的地位低下,現在不同,演員才是高富美的職業,只是現在能夠擁有琵琶女這麼有才藝的演員不多而已。

我相信很多看過《琵琶行》的朋友都會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畢竟我們大家都是通過作者的評述才瞭解到這麼一個人物形象的,毋寧說是琵琶女打動我們,還不如說是詩人的文章打動我們,也許作者明面上寫的是琵琶女,實際上說的是他自己。有些文學評論家就認為,琵琶女是詩人白居易杜撰虛構的人物,但不管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琵琶女這個人物形象都將永遠留存在詩人的作品中魅力長存……



醬香博物館


說說《琵琶行》彈琵琶的女子

在回答白居易所寫《琵琶行》裡面彈琵琶的女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之前,我想還是先要回顧背誦一下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其實在這篇長歌行裡面詩人就已經給我們作了一個詳盡的介紹。

作者在序裡面就先簡單介紹了琵琶女的身世,“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寥寥數語告訴我們這位女子來自當時的京城(現在的西安),曾經跟當時頗有名氣的穆、曹二人學習彈琵琶的技藝,年齡大了就嫁給了一位商人。從這裡我們對琵琶女有了一個初步的大致的認識。

具體琵琶女怎麼樣的呢?比如形態、面貌、性格舉止、技藝這些,作者在詩裡繼續為我們作了一個完整的還原。

1,琵琶女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女子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從這句我們可以從側面瞭解這位女子高超的技藝。白居易是一位詩人,對音律,藝術是有很高的鑑賞力,包括他的朋友,應該也不是泛泛之輩。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夜晚,秋風瑟瑟,冷月高懸在清冷的江面上。突然響起來的琵琶聲在安靜的夜空中愈加清晰,讓他們忍不住側耳傾聽。如果彈得不怎麼樣的我想肯定是不能引起白老夫子想認識這位演奏者的慾望。

“尋聲暗問彈者誰?”因為好聽,白老夫子就產生了認識這位演奏者的慾望,尋著聲音的方向悄悄打聽是誰在彈奏。然後接下來一大段作者更是直接描述琵琶女彈奏的效果:

這裡面有動作的描述,有聲音的描述,有情感、神態的描述。從正面,側面都凸顯了演奏者的非凡技藝。她靈巧的手輕攏、慢捻、抹復挑,然後聲音是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跟著詩人的文字我們就能形象地想象出來琵琶女熟捻高超的技法和沉浸在樂曲之中的神態。然後通過琵笆女自訴“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也可以看出來琵琶女在當時技藝高超,為行家裡手所認可。我想她當時名氣應該可比當下一些著名的演奏家了,比如我們熟悉的器樂演奏家朗朗、閔惠芬、呂思聰……

古時候人們對於音樂藝術只是停留在祭祀、娛樂享受上面,包括重視音樂的唐明皇,也沒給音樂家以很高的地位。以至於至今被人們所熟悉的音樂家寥寥無幾,倒是詩人們在詩文裡給我們留下了如同李龜年,琵琶女的名字。可惜女性依然是沒有多少地位,琵琶女也沒能留下真實的名字。

2,琵琶女是一個優雅,矜持而又美麗的的女子

“琵琶聲停欲語遲。”這一句讓我們能想象一下這位女子的言行舉止,她應該是一位比較謹慎,膽兒小的哦。“欲語遲”就說明了這一點,這就是琵琶女的個性。她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作為娼女的浪蕩形象。而是一位矜持的乖乖女形象。這在下一句有更好的詮釋。“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在唐朝,女子應該是比較開放和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比如楊貴妃姐妹騎馬出遊,上官婉兒在朝堂作女吏,武則天更是執掌朝政許多年。而這位女子“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位女子優雅而守禮數。她可能也是聽到了白居易的名頭,知道白老夫子不是登徒子才答應他們去為他們彈琴。並且她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帶著女子面對陌生人的羞澀和溫婉。“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看看她的言行舉止,進退有度,有禮有節,透出一種典雅的氣質。

而琵琶女的美貌由於是在年歲較長時遇見白居易老夫子,詩人沒有對她的外表進行描述,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白居易老夫子不是“外貌協會”的人,而是更欣賞她的才能不是隻注重別人的外貌。琵琶女的美貌詩人也只是從琵琶女自訴中順便一提,“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她打扮好了常常引起同在一起的那些姐妹們羨慕嫉妒。而京城那些富家子弟爭先為他打賞,發紅包。呵呵!那會兒沒有QQ、微信,發不了紅包。他們就打賞一種叫“紅綃”的東西,彈奏一曲會打賞許多紅色的綢緞、絲帛。不知古人為啥打賞這個“紅綃”而不是直接打賞金銀元寶,我想其一大約是玩藝術的說金錢俗氣,其二呢可能是白老夫子為了文字的藝術性的考量吧。總之由此是可見琵琶女年輕時候美貌、優雅,又有才情 ,很受人歡迎的了,應該與當今的網紅、明星有同等待遇。

3,琵琶女還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女子

在白老夫子的詩文中記錄了琵琶女自訴的身世。由於彈奏了幾曲,得到大家的讚賞。琵琶女就把白老夫子幾位看作了知音,對他們也就放下戒心,坦誠相待。告訴了他們她老家在一個叫作蝦蟆陵的地方,即西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此地的一條小街的東北角有下馬陵,故此街名曰“下馬陵街” ,也就是那時候的蝦蟆陵,應該是一個城郊地帶。

琵琶女從十三歲就開始學習彈琵琶。在古時候要麼是官宦人家子女會從小學習琴棋書畫,要麼就是賣身到妓院去的窮人家的孩子能得以學習訓練。顯然琵琶女是後者,從“弟走從軍阿姨死,”應該看出來琵琶女還有一個弟弟,一個阿姨,可能她很小就失去了雙親與弟弟相依為命,弟弟寄養在阿姨家裡。後來弟弟大了參軍走了,阿姨也死了更是留下她孤獨一人。

她在很小時候就不得已走上藝妓這條道路直至“暮去朝來顏色故。”靠著顏值吃飯的行業在任何朝代都一樣啊,歲月磨去了青春年華就會“門前冷落鞍馬稀”,而她們的歸宿也大多是“老大嫁作商人婦。”哪怕再有才華,人們大多隻注重外表,這是多麼悲哀的事。好在還有一位茶商富豪娶了她,經營茶業生意的商人應該還是能欣賞她的才華的,只是為了賺錢卻常常奔波在利祿之間,哪有時間去聽她彈琵琶呢?而在音樂史上本來應該有一席之地的彈琵琶的女子也就如同一枚流星一樣,劃過天際,消失不見了。好在大詩人白居易老夫子在潯陽江頭與她偶遇,為我們留下了她的美麗,優雅又才藝俱佳的影子。


第七天空侯瑛


白居易(772一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洲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天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如《琵琶行》,《長恨歌》等極有名。

這首《琵琶行》主要寫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其實也寫自己,通過琵琶女不幸的生活,結合自己在宦途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整首詩最動人的地方,也就在這裡,因此成為千古名句,引起千百萬人的共鳴,詩中描寫琵琶女高超枝藝的章節,一向被認為是摹寫音樂的最高典範。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 ,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秋閣一憑欄


她其實就是唐朝時候的失足女青年。

古時候社會地位依次為: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琵琶女嫁為商人婦,說明她和商人的地位是相差無幾的。


年老色衰之後,她嫁給商賈之人,與現如今的“找個老實人嫁了”何其相似?

只是當時白居易被貶謫在江西九江,心情鬱悶,碰巧碰到這個女子。他聽了他的遭遇之後,聯想到雙方共同生活過的京都長安、想到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不免感同身受。


白居易看到琵琶女,彷彿在精神面貌上面照鏡子。他聽著她技藝高超的琵琶彈奏,猶如再次回到了繁華的長安城裡面。

長安城裡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白居易的圈子裡面,都是像他這樣的縉紳士大夫。大家談笑風生、曲水流觴,不亦快哉!

然而在江州這個窮鄉僻壤,卻非常難得聽到琵琶女這樣高水平的琵琶演奏。

兩相比較之下,白居易分外想念長安城裡面的聲色犬馬。

在江州的白居易有一種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的感受。而當年琵琶女也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現在卻無人問津。

所以,一定程度上,琵琶女的形象就是白居易的自畫像。

難怪白居易在詩中嘆息——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桂圈兒


琵琶女原是一個樂妓,屬於歌妓的一種。古代的歌妓都隸屬於“娼籍”,無論是教坊的歌妓,還是民間的歌妓,在本質上都是奴隸,不是自由人。她們在政治上、社會上受到種種歧視。音樂流動的旋律是女孩的心緒,把我們帶入白居易的《琵琶行》裡"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通感的精神世界。從她的言行舉止來看,“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沉吟”、“整頓衣裳起斂容”,這些都說明她滿腹心事,欲說還休,不願隨便拋頭露面,充分顯示了她經歷了滄桑,脫去了浮華,變成了一個莊重、愁苦的中年婦女。  從她的彈奏技巧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藝應該越來越精湛,而且從得陽江中的這一場演奏也可看出,她的技藝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為什麼會“門前冷落鞍馬稀”,只能孤“守空船”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暮去朝來顏色故”。由此可見五陵少年並非真正為欣賞藝術而來,主要還在於追求色相。所以我們可以說,妙齡時的琵琶女雖然“今年歡笑復明年”,但是如今的她,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貌美,只能獨坐船上盼等夫君來。,有人認為她是一個留戀燈紅酒綠渴望奢靡生活的女子,是不值得同情的;也有人說商人經商是正當的,稍有別離就耐不住寂寞,便“夢啼妝淚紅闌干”,難道為妻還不如為娼?但還有人說,琵琶女是一個受玩弄的弱女子。


薇漪


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白居易自己是一個淪落天涯之人,而琵琶女同樣也是淪落天涯之人。所以,即使兩個人以前沒有遇見過,都有一種惺惺相惜、心有靈犀的感應。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作品《琵琶行》當中塑造了一個琵琶女的形象。關於琵琶女,我個人認為琵琶女就是白居易在一面鏡子中的另一個自己。

一句千古流傳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把白居易與琵琶女感同身受,同是漂泊天涯、孤苦伶仃的悲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白居易的一生仕途坎坷,人生不得志,聽到琵琶女彈奏的琵琶曲,聯想到自己的人生,自然而然想到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黯然神傷地流下悲傷的眼淚。他不是為琵琶女流淚,而是為自己流淚,琵琶女就是另一個自己。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飲者ZY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篇膾炙人口現實主義作品。琵琶女是作品當中塑造出的一位典型的人物形象。那麼琵琶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才貌雙全的京城少女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一個老家住在長安京城東南蝦蟆陵的一位少女。“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十三歲就學成了琵琶彈奏的技藝,在學校中名列前茅。“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善才”,琵琶演奏大師,“秋娘”,漂亮的歌妓。彈奏完之後能讓琵琶大師佩服,化妝之後能讓漂亮的歌女嫉妒。可見琵琶女“才貌雙全”!

名噪一時的當紅歌女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纏頭”,錦帛之類的財物,“紅綃”,紅色的絲綢。一曲彈罷,能得到京城富貴子弟的很多賞賜。“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鈿頭”嵌著金花的首飾,“銀篦”,用銀子做的篦子,在打節拍時候都被拍碎了,紅色的羅裙被灑酒弄汙了。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琵琶女春風得意,紅極一時!

年老色衰的閨中怨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教坊的兄弟參軍去了,當家的阿姨死了,“顏色故”,是臉色衰老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年老色衰。“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前那種門庭若市、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已經不復存在了。“老大”,是年齡大了的意思,最後嫁給了商人做妻子。“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丈夫重利寡情,琵琶女獨守空船。回想往事,今非昔比,黯然淚下!

令人同情的封建婦女

自已年老色衰,丈夫重利輕情是造成琵琶女悲劇的一個原因。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封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封建禮教要求女子“三從四德”,像琵琶女這樣的歌妓群體,是不會被封建社會容忍的,一定會被封建社會拋棄的!“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作者與琵琶女同命相憐,所以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琵琶女再彈一曲的時候,所有船上的人都哭了。要問誰哭的最厲害?我江州司馬白居易的淚水溼透了青衫衣襟!對琵琶女的悽慘遭遇,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其實琵琶女的形象就是封建社會中大眾中年婦女的形象。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遭遇,詩人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的一種情懷。其實生活在紅塵中的女子,內心有說不出的難言之痛,而且這些都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難道最缺少不是一位知心朋友嗎?當兩位親人一一離開,給琵琶女造成嚴重的心痛。因為親人的離開,以後的生活便再也沒人關心,沒人問候。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形象,關於這個形象,有人說同情也有人不同情。我覺得關鍵要看作者想表達的什麼樣的。從詩中的言行舉止來看,“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沉吟”、“整頓衣裳起斂容”,這些都說明她滿腹心事,不願隨便拋頭露面,充分顯示了她經歷了滄桑,脫去了浮華,變成了一個莊重、愁苦的中年婦女,但是因為經歷了這樣歲月的滄桑,她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貌美,只能天天坐在船上等待夫君的到來,唉,可憐的藝人生活,可憐的琵琶女。



其實琵琶行就是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詩人在這首詩重點說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