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本遐想‖“三角”的世界,处处都在述说成本和价值


我们经常说,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也就是要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

但真实世界所呈现的真实,往往一分为三才能看清;事物有正反两面,必然有从其反面到正面(或从正面到反面)过渡的一种状态。

一分为二是静态的看待事物,而一分为三是动态的触摸事物。

而以下,都是些另类的三角故事。

1^

三角贸易:一方的利润,怎么成为……另一方的成本?

在美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以后,欧洲人想最大限度地在美洲获利,此时欧洲缺乏原材料,所以殖民者在美洲建立了很多种植园。

但此前,欧洲人在征服美洲的过程里,屠杀了太多印第安人,造成了美洲的劳动力匮乏,而恰巧非洲有足够的劳动力。

于是,史上残忍的财富计划诞生了。

欧洲人在欧洲买进大量武器,来到非洲,用武器和当地人换取奴隶,再将奴隶卖到美洲的种植园,然后买进欧洲急需的原材料,将原材料卖给欧洲的商人后再买进非洲需要的武器。

周而复始,因为贸易地点是欧洲,非洲,美洲三个地方,故称三角贸易。

据资料统计,黑人部落“猎奴战争”在400年的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十八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而到1976年仅剩下65000多人,平均每年要死亡四万多人。

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的计算方法,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一亿人口,在进行奴隶贸易的2个世纪里,股东每年可以获得至少15%的利润。

可是、欧洲今天繁荣的基础,却是非洲人民绵延至今的血泪成本。

2^

三角经营法:一个思维让“固有的成本”变轻,并迅速转化为财富!

日本有个商人叫通口俊夫,在铁路沿线开了三家药店。虽然自己很努力地经营,但因客流量太低,长期以来、固定的沉重成本几乎成为压跨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天,通口俊夫突然想起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剧里一位指挥员曾说过一段话: “ 这些直线排列的点,很容易被外力阻断运输线路,这往往是失败的最大隐患。为了和友军保持密切合作,应该确保至少三足鼎立。这样、点和点连起来,就能守住中间的三角形部分了。”

想到这里,通口俊夫激动起来,他终于找到了经营不善的原因。

回家后,他马上推开地图,发现他开设的三家药店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一一这就是他选址的败笔所在!

他想如果把三家药店呈三角形配置起来,那么就围住了中间部分的消费者群体。在三角形内居住的人们,就都会被自己的药店“包围”了。

很快,通口俊夫按照这种新思维重新调整了药店的地理位置。果然,重新选址开张的三家药店,生意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一年后,他利用其中一家药店作为一个点,开设了另外两家药店,再次形成一个三角形布局。

几年后,他共开设了1300多家分店,成本因为分摊的缘故也变得越来越轻。

直到今天、他的“ 三角经营法 ”,仍是连锁零售经营布局理论的重要支点之一。

3^

三角关系:内心的虚无,或许是你最大的沉没成本……

"几何里三角象征着绝对稳固,而人际关系里的三角、却弱不可击......"

纵观自己不快乐的时光,大部分都被常见的三角关系支配着,因为自己内心的不主动常常使自己变成那个被孤立的人。

日剧《四重奏》里的家森有几句很经典的台词“我从不主动喜欢上人,我只希望被爱,因为我知道我喜欢的人、同时也在喜欢我的几率……微乎其微。”

有这种心态的人向来孤独的很性感,

总觉得世界对慢热闷骚的人是那么不友好。

明明心里揣着闪闪发光的温柔的话,可是看到她身边已有一个更畅聊的人就会使劲抑制住内心的话语,假装无所谓地做其它事,可是当看到她和另一个人更开心就会止不住地忧愁。

“我也很好啊,为什么不带我一起聊天啊……”

那两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欢娱仿佛遗忘了你,可当他们注意到沉默寡言的你时,“他今天怎么不说话啊………”他们完全考虑不到——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你,才让你变得如此冷漠。

这样的情况层层叠加,击破了心理防线

“三角关系里总有人要受伤.......”

三角关系是永恒的刀片。最好的朋友真的只能有一个,不能再多了……

只是、生命终归是时间的碎片,而青春更是碎片中的黄金。

在经济学者的透视镜下,我们在无数的彷徨中不知不觉地透支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这是个巨大到……哪怕是神、也无法挽回的成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