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痛经,经前3剂,经期3剂,经后3剂

余凡遇痛经历年不愈,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只要其呈现经前、经期或经后少腹拘挛而痛,血行不畅,经色或淡或黯,心烦口渴,手足欠温,乏力肢酸,脉细弦无力,每与斯方,多如期而愈。


乌梅丸治痛经

痛经久不愈者,多因肝脾失调,气血不和,气机失于调畅,郁久而生寒热,致成虚实互呈,寒热错杂之证,非新病,而证情单纯者可比。此时治法须多方兼顾,融汇祛寒热、调肝脾、和气血诸法于一方,然而堪当重任者惟《伤寒论》之乌梅丸也。

余凡遇痛经历年不愈,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只要其呈现经前、经期或经后少腹拘挛而痛,血行不畅,经色或淡或黯,心烦口渴,手足欠温,乏力肢酸,脉细弦无力,每与斯方,多如期而愈。

如本院职工张某,32岁,经行时少腹疼痛,月经不畅,其色时淡时黯,或有瘀块,历经三载,月月如是,鲜有变者。多方求医不效,以致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邀余诊治,查其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边尖红,舌苔薄黄,右脉细软,左脉弦细,少腹按之拘急,痛引阴户,即投乌梅丸为汤,每月经前3剂,经期3剂,经后3剂,3个月而愈。

要之:治仲景之学者,临证治病当抓病因病机,方药当以其功效为肯綮,万勿谓某方治某病,某病用某方,此非其道也。《伤寒论》述乌梅丸证仅1条,主治证为蛔厥和下利,并未提及治痛经,本人从辨识痛经久不愈者之病因病机着眼,选用补消兼施、寒热并用之乌梅丸来主治,屡收显效,是为扩大经方运用之一得也。

THE END —

1、文源:摘自《当代名家医话·妇科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姚树堂,中医书友会,编校/刘玄。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