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杜瓦先生”:自私、冷酷、虚伪


《茶花女》

他是阿芒的父亲,一位聪明、自大自私、虚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他的自私、自大在他的大脑里根深蒂固,一旦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冲撞,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个自己,只是有没有“机会”让不让这个自己蹦出来的问题。正如那句残酷而现实的话“人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永远存在的”。

他一直“认为但凡烟花女子都是没有良心,没有理性的生物,是一部榨取钱财的机器,它像真的机器那样随时会把给它送东西的手压断,总是好坏不分毫不留情地把开动它的人撕个粉身碎骨。”同样的,杜瓦先生对于自己的对立方就是那样毫不留情的撕个粉身碎骨的。

《茶花女》

“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这句话用在杜瓦先生身上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当他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儿子阿芒之后,就用一切言辞,想尽一切理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玛格丽特进行心理战术围攻。

第一步他先是客气的以书信来为自己开路,达到见到玛格丽特的目的。第一步刚刚成功,这个自私的人,虚伪的真面目显露出来了。“他来了以后,却跟他写信的态度截然不同。”一来就蛮横无理,盛气凌人的样子,达不到目的甚至就开始威胁玛格丽特。

他的自大就是他的自以为是。他从他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认为玛格丽特对阿芒的所谓爱情就是为了用阿芒的金钱来满足她的挥霍无度的生活费用。

当玛格丽特拿出证据——当票和一些收据时,在事实面前,他又变得“客气”了,开始“祈求”别人来为自己牺牲。这样的神转变如果不是一个精于世故、自私到一定深度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茶花女》

一切聪明人都是自私的。”这句话对杜瓦先生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无疑,杜瓦先生是非常聪明的,他的聪明把利己与利人分得一清二楚,容不得半点含糊。以他的世故与狡猾,玛格丽特在他面前简直就是个玻璃人,透明人。

他有的放矢,不达目的不罢休,看准玛格丽特的善良和弱点极尽全力狠打亲情牌,心理战。说什么善良、年轻美貌、什么宽宏大量、什么责任、什么尊敬、什么高尚、什么地位、什么门当户对……这些在玛格丽特自身的生活中来说,在世俗的眼睛里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高贵与高尚”。尤其是杜瓦先生说出自己女儿的幸福生活都要玛格丽特来恩赐时,这位善良的姑娘彻底被这位虚伪的慈父所打败了。明明知道自己一旦答应了将回到原来那样万劫不复的生活中去,却还感到“无限自豪”,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些新的感觉竟然使我跟你一起度过的那些幸福日子的回忆黯然失色。”这是一招多么狠毒的招数啊!

杜瓦先生最终以一句“我绝对相信。”和一个所谓纯洁的吻得到了他想要的——全家人的幸福: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的。

这样看上去,玛格丽特的所作所为都是自愿的了,没有任何人的威逼利诱,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外界的言语就更加不堪和再正常不过了——阿芒是不会容忍一个JiNv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的,是不会容忍一个JiNv让自己的姓氏受到玷污的……所以,就分开了。这正是杜瓦先生聪明、狡猾的地方。

他的聪明狡猾是以他的自私为出发点的,而他的自私又让我们看见了他的冷血与残忍。

这还不够,杜瓦先生深知阿芒离不开玛格丽特,爱她至深,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慈父形象,在玛格丽特病危之时,居然像模像样的为她送去“物质上的援助”。这难道不可笑吗?一个将死之人对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他要真有慈悲之心,他要真动了隐恻之心,就应该主动让阿芒回去送这位可怜的姑娘最后一程,就算阿芒耽误了,他自己至少也该是亲自前往探望,而不是请人代劳。

他这样做的目的正是玛格丽特所说的那样“请把我刚才写的关于他的那段话拿给他看,还告诉他,承他好心好意写信宽慰的那个可怜的姑娘,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流下来感激的眼泪,并祈求天主保佑他。”看吧!可怜的姑娘!善良的姑娘!还感谢他呢!他正是利用了玛格丽特的善良,让自己正直的慈父形象不倒。这又是多么有远见啊。

我们很多时候都只看见别人的短处与不是

,比如说像杜瓦先生那样自私自大、虚伪,甚至冷酷,而往往看不见我们自己内心深处也跟他一样——只是为自己生活着而已。因为,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的认为:“人被认为自私自利,并非因为追求自己的福利,而是因为不顾邻人的福利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