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

《北上》: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

春秋读书

大运河,帝国的大动脉。三月的运河,水波不兴,多少沧桑世事深藏在大运河的水波里。大运河不仅贯穿南北,而且贯穿古今、贯穿中国历史!

《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中国好书”奖。作者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大运河,这条我们的祖先用双手挖出来的人工河,背负着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大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小说讲述了两个意大利兄弟围绕大运河发生的故事。哥哥马迪克(小波罗)来中国,沿着大运河从南到北,以考察大运河为名,寻找弟弟马福德(马费德),最终被义和团砍伤而去世;弟弟马福德是个地理学家,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随八国联军来到中国,被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在大运河岸边扎根落户,直到去世。以弟弟马德福的故事为主线。小说又从考证的角度来发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让读者从历史兴衰的沧桑巨变中,领悟到大运河与中华帝国的血脉相连。

大运河历史悠久,距今有2500年,最早是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第一个开掘人工运河,后来历代王朝,都进行开掘,到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才形成现在的规模,起到沟通南北经济,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的发展。大运河中华帝国的大动脉血管,滋养着帝国的方方面。

在我的家的门口西边有一条小河叫洸河,洸河是大汶河的一个支流,大汶河是我国唯一的一条倒流河,从东向西流,大运河到济宁北段的时,由于地势高,大运河的水浅影响航运,在元朝的时候,古代劳动人民就通过洸河把大汶河的水引到大运河里,来抬高水位,到达航运的目的。我小时候就听到不少关于大运河的故事。

徐则臣老师在《北上》中,以弟弟马福德随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来讲述我们的百年国耻,落后就要挨打,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反映劳动人民对压迫的反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小说以相当篇幅讲述在大运河发现的沉船考古,讲述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的故事,颇引人入胜。

小说文化意味浓厚,颇具历史反思精神,情节引人入胜,可读、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