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哭,不一定是“蛋殼心”,可能是家長這2點沒做好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蛋殼心理”,指的是

心理脆弱,當承受外部壓力以後,就很容易被擊碎。而很多家長,一旦發現自己家孩子,動不動就哭,就會直接給孩子貼上“蛋殼心”的標籤!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抗挫折能力太差!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建議馬上停止你貼標籤,並且指責孩子的行為!據調查我國有46%的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脆弱心理!而出現這種狀況,與家長脫不開關係!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一定是“蛋殼心”,可能是家長這2點沒做好

一、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到: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一個孩子自然也是遵循需求層次理論,孩子的生理需求指的是溫飽,這幾乎是所有父母都能滿足的需求。而安全需求是很多父母所忽視的

,而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有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希望得到父母誇獎的原因!

而一個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內心更敏感也更脆弱!因為安全感的缺乏,長期的不安伴隨著孩子,所以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說法,做事情也會小心翼翼。這樣的孩子,多是那種非常懂事、乖巧的孩子,平時不出錯,但一旦出現問題,遇到小困難,就好像一個過不去的坎!

對於這種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要多關注、多表達、多誇獎、多觀察!在父母的關注中,孩子能感受到被愛的力量,在父母的誇獎和鼓勵中孩子能找到自我的價值。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這樣的孩子越來越自信,自然內心也越來越強大。

二、錯誤的誇獎方式

除了上面所說的缺乏安全感的脆弱心理以外,還有一些孩子出現“自負”型的脆弱!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一些“輸不起”的孩子!這種孩子多是因為父母使用了錯誤的誇獎方式。比如,你可真聰明、你就是個天才!導致孩子覺得在別人眼中他是天賦異稟,但是孩子自己知道,有很多事自己做不到,於是裝作不想做的樣子!

斯坦福教授卡羅爾·德韋克關於誇獎孩子,有這樣的研究結論: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種掌控的感覺。被誇聰明的孩子,其實是告訴孩子成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這樣的孩子無法面對失敗。

所以父母誇獎孩子時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可以誇獎孩子努力或者具體的事情做得很不錯,而不是單純地說,你很棒!你智商真高!如果孩子已經形成“輸不起”的性格,父母就要及時糾正,可以通過一些繪本,

讓孩子正確的看待輸贏,或者觀看競技比賽,讓孩子瞭解專業運動員在輸贏面前的坦然。父母要記住,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龍龍媽媽以前就是那種用錯誤方式鼓勵孩子的家長,結果龍龍經常玩一個小遊戲輸了就不高興,後來我才知道原因。於是我改變了誇獎方式,同時我經常給龍龍講這個故事

《寶寶入園繪本:我愛幼兒園》中的一個故事《輸了沒關係》,我不厭其煩地給龍龍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龍龍真正領會其中的意思!畢竟上幼兒園以後,龍龍所面對的競爭會更多,如果一直輸不起,未來也很能贏得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孩子,除了父母給孩子更多的愛,還要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勇敢做自己。《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這套書是一套中英文對照的雙語故事書,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做一個自信、勇敢的小孩。同時雙語的設計,還能滿足一些雙語學習家庭的需要,啟蒙情商的同時還能夠啟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