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孩子看手机,利大于弊!只要你做到这6点!

场景一:孩子打完预防针,哭闹不止,家长拿出手机说“来,来,我们看集动画片吧!”

场景二:孩子不吃饭,奶奶拿出遥控器,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奶奶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吃饭。



生活中,面对难缠的熊孩子,你是否用过哄孩子神器——手机?


很多专家告诉我们,孩子长时间看手机危害很大,如下:

1、损害身体健康。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仅会使颈椎弯曲还会伤害视力;


2、伤害神经系统。相关资料表明,手机等电子产品画面每8~10秒就有一次刺激,而孩子的大脑皮层对刺激性画面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功能,经常性的刺激会让孩子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3、扭曲孩子对真实社会的认知。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虚拟世界和我们的真实社会不是平行世界,孩子对虚拟世界越着迷,对真实社会的感知就越少,就越难融于到真实世界。

既然手机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还能做到人手一部呢?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手机、pad等先进的电子产品呢?



其实,先进的电子产品无疑是社会的进步,只是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电子产品也不例外, 它们可以浪费我们的时间,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尽量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1,父母要做好榜样,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要多与孩子互动、多陪孩子做游戏,做到高质量陪伴孩子,尤其在孩子3岁前;



2,管理好自己和家人的手机内容。尽量删除游戏等不适合儿童的APP,下载一些对孩子有益的软件,比如知识问答软件,益智游戏等学习软件。即便孩子想要玩,也只能看对他有利的。


3,控制好孩子看手机、pad的时间。给孩子看电子产品前提前说好规则,这次只能玩多长时间(如10分钟),时间到后,你要自己关还是妈妈关?


家长要坚持原则,从小开始,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习惯了。当然,你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比如问孩子“你今天想玩15分钟还是20分钟?”



4,从小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让我们心情愉悦,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来说,运动时间多了,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少了,可以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5,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跟运动一样是会影响、跟随我们一生的好习惯!高考改革加重了语文的分值,充分说明了其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6,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根据孩子的特性,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下棋,舞蹈,唱歌等,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以下是专家们给出的不同年龄段孩子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建议:供大家参阅


3岁前: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首先,幼儿的视网膜还没有发育完善,家长要做好保护;其次,有专家表示,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6-12岁:适当给孩子自主权,每天30分钟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普遍比较强,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比如,约定的时间到后,孩子坚持要再玩一会,可以!可以适当延长5——15分钟,具体时间跟孩子商量着决定!

关于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利弊,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