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院长访谈录|浙医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发挥邵医优势“啃下硬骨头”

健康报:作为浙江省援荆门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浙江省援荆门医疗队(重症)队长,您到达荆门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刘利民:2月12日下午,浙江省援荆门医疗队(重症)一行37人到达荆门。医疗队队员以ICU、呼吸科和感染科医生为主,还包括2位疾控中心人员、4名呼吸治疗师、16名护士。

刚到时,荆门市大约有900例确诊病例,20余例病亡,病亡率是比较高的。我们改建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是一个老院区,之前没有设立ICU病房。我们到了之后,马上把医院的普通病房改成了ICU病房,有23张床位。ICU病房要求的“三区两通道”也在1天之内改建完毕,并完成了设备安装。2月14日,ICU病房开始接收危重新冠肺炎患者。2月16日就达到了满员收治。

集中收治后,我们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远超预期,这些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中,最棘手的是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约占1/3。如果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后透析不能得到保障,很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而发病死亡。因此,经过请示,上级相关部门给医院调拨了10台透析机,使透析成为常规治疗手段,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硬骨头虽硬,但也啃得动。如今,ICU病房里只留下6位患者。

如果说战疫是一场足球赛,那么疾控中心和当地政府就是前锋,他们严防严控,降低发病率;当地医疗机构是中卫和后卫,他们集中诊治病例,遏制轻症患者向重症恶化;而我们则是“守门员”,守住最后的防线,控制住病魔的进攻。想要赢得胜利,必须团队作战形成合力。

现在,荆门的患者已经恢复了95%以上。这是我们一个多月来最好的成绩单。

健康报:听说医疗队中有“特种兵”,他们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利民:此次新冠肺炎患者很多都是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需要包括无创呼吸和气管插管在内的呼吸支持治疗。因此,我们带来了相应的设备和专家。

比如,我们医疗队中有4位“特种兵”——呼吸治疗师,即对呼吸机和气道进行管理的专业人员。邵逸夫医院也是第一批按照美国模式成立呼吸治疗科的医院。

医疗队配置呼吸治疗师,正是基于新冠肺炎患者呼吸管理至关重要的考虑。

到荆门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各种呼吸支持设备进行自检,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排痰机、高流量氧疗仪……这些都是呼吸治疗师们的“武器”。这些设备的每一个参数设置都很有学问,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精准调试,保证端口匹配,这样才能让患者的诊疗更加精细、准确。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集中救治危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同时,我们还发挥邵逸夫医院国内首家、独具特色的呼吸治疗科等专业优势,在这里组建了一支呼吸治疗小组,手把手进行床边带教和临床操作,希望帮助荆门市建立一支危重患者呼吸治疗团队。

健康报:邵医文化是如何融入到抗疫工作中的?

刘利民:

前两天,医疗队的一位队员用荆门话指导患者肢体康复,我觉得这是一幅很美的画面。

邵逸夫医院的服务理念是“给您真诚、信心和爱”。“真诚”代表医院,“信心”是要给予患者,“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我们更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在问诊时,我们会拍拍患者的肩膀,拉拉他们的手,让他们重拾信心。我们把患者当成自家人,跟他们聊天,跟他讲医院外的情况。我们也会和患者家属联系,告诉他们患者的情况。良好的沟通能提高诊疗效率。

我接触过一位患者,他36岁,2月16日从其他医院转到我们的ICU病房。他当时已经失去生存的信心,每天都想着捐献遗体。但经过医疗队10多天的诊疗和关心,他出院了。出院时,他深深地给我们鞠了一躬说:“是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还有一位老奶奶,进病房后30多天没有和家人联系。在她病情稳定下来后,我们安排她与家人打了电话。当她听到儿子的声音后,压抑了很长时间的担心与焦虑都化解了。得知儿子很安全后,她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始积极接受治疗。

还有一位33岁的男性患者,是一位萨克斯乐手,除夕那天,病情急转直下,2月18转到我们病房,转运过程也充满变数与危险,我们为此做了多次模拟实验。我们收治两天后,ECMO和呼吸机成功地被撤了下来。现在,患者已经可以下床了。前两天,看到他的肺功能正在一点点恢复,我们还送给他一个口风琴,。患者说,他希望出院的时候给我们吹一支《回家》。

健康报:医疗救治工作现在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未来的工作重点将是什么?

刘利民:刚来的时候,我们确实有点迷茫。但经过磨合,现在一切都向积极的方向迈进。尤其是3月1日之后,这里没有出现死亡病例,这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

我们来的时候定下了三个目标:降低发病率、减少病亡率;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医疗队队员一个都不少地平安凯旋。当下,前两个目标已初现成效,最后一个目标,我相信也同样胜利在望。

此前,我们对政府提出了3个“集中”方案,第一,ICU病房集中重症患者,由我们继续来啃这块“硬骨头”。第二,建一个血透室,集中需要做血透的患者,从而减轻新冠肺炎患者因肾脏、心脏功能病变而死亡的风险。第三,把市区里的确诊患者集中起来,解放市区的医疗资源,让正常的诊疗工作得以继续开展。未来一段时间,3个“集中”方案还会继续推进。

健康报:经过此次疫情,您对医院管理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刘利民:首先,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适时考虑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因为医疗资源匮乏,县、市一级的医院接收危重症病例还很艰难。因此,我们要继续落实“浙江经验”,将确诊患者转到传染病医院去,把其他医疗机构腾出来去做前端的发热门诊和观察。

第二,对于病情的分析同样非常重要。持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什么地区发病率高、因何发病、死亡情况和因素等。有针对性的数据才能让诊疗有的放矢,这是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做的最关键的事情。

第三,站在医院管理角度,我们要一直把严格执行相关医疗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也同样不能放松医疗安全这根弦。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