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讲故事之患者家属选了两根神奇的管子……

任老爷子(化名)今年已经92岁高龄,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有一天他却突然高烧、全身黄染伴右上腹疼痛不适,赶紧来到我院办理了急诊入院。

  完善化验及CT检查诊断显示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黄疸、肠梗阻、感染性休克等一大堆疾病。接到会诊通知见到患者后,发现他皮肤和眼珠发黄,表情痛苦,意识模糊,肚子很胀敲着跟打鼓一样。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该如何治疗呢?多部门多科室会诊,讲清楚各种治疗手段,让患者选。于是内科、外科、介入科等科室针对患者情况,分别阐述了治疗方案。

Q:内科说:

A:“众所周知我们内科治疗,补液,抗感染,增强胃肠蠕动,灌肠通便,但不能解决胆道梗阻性黄疸。”

Q:外科说:

A:“我们可以开刀,取结石,切肠管解除梗阻,单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但是目前病人急性感染,低钾再加上年龄大基础病多,行外科手术治疗有一定风险。”

Q:介入科说:

A:“我们是用管子,目前情况完全耐受得住局麻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我们的30分钟以内的小手术。感染性胆汁引流出来以后,炎症会迅速消退,以后再考虑率处理结石。”

  这位老爷子四世同堂十几个家属,当时他的儿子在场,听了医生们的会诊情况,患者儿子选择了介入微创置管子。


于是介入团队为任老爷子进行了介入手术PTCD(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引流,黄疸逐渐消退,感染得到控制,意识清醒,也能说话了。但却一直喊肚子胀,原来是肠梗阻加重了。他的儿子对医生高度信任,一直说:“感谢救命之恩,我相信你们的介入技术,该干啥干啥吧。”于是又在急诊做了“DSA下消化道造影并肠梗阻导管置入。”


  手术20分钟后顺利结束,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继续灌肠促进胃肠蠕动,第三天复查明显好转。老爷子说话了:“医生,护士,我饿呀,你们怎么不让我吃饭呀。”大家都笑了起来,接下来解除了管子上的机关(水囊),让老人吃一些易消化的流食,随后连续两天都正常进食,大便正常,管子拔除。


知多点

  介入非血管治疗技术分两类方法:一是直接经过身体的外部开口(如口腔、鼻腔、尿道、肛门等),把介入器械送去身体生理腔道到达病变部位完成介入诊断和治疗。二是直接经皮穿刺有病变的器官(如肝脏、胆道、肺、肾、骨骼等),把介入器械送去这些病变器官靶部位利用这些器械完成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