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之美: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这首李贺的《将进酒》,生动地勾勒出一副声色酒宴图。华美的酒器琉璃钟,盛满了琥珀色美酒,宴席上烹制的龙肝凤胆滋滋作响,如玉人泣泪。锦绫罗帐中,美人们的香气扑鼻而来,伴随着乐师们的龙笛、鼍鼓,歌姬们明眸皓齿引吭高歌,和着灵动的音符,美人们舞动着曼妙的身姿,翩翩起舞。宴席已经进行了一整天,桃花已被席间鼓声震落如雨下,劝您终日喝个酩酊大醉,人死后就像刘伶这样的酒鬼也喝不到香醇的美酒了。

酒宴

琉璃钟,琥珀浓,提高了整个宴会的档次,美酒的醇香透过诗歌跃然而出,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场豪华宴席之上。

琉璃,这种经过火焰锤炼的艺术品,在中国古代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身价倍增,它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器、玉翠器、陶瓷器、青铜器都名列琉璃器之后。琉璃作为佛家七宝之一,象征着纯洁无暇。琉璃是在1400度高温下,烧制修磨而成,整个过程都在纯手工之下完成,

其流光溢彩的背后,是琉璃匠人的辛勤汗水的付出。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淄州琉璃

唐朝开元年间,长安有一位小商贩,经常往返于长安和淄州贩卖蚕丝,所得也只是微薄之利。有一次,他在宾馆中遇到强盗,财物尽数被强盗劫掠一空,无助中,他慨叹命运的不公,想要悬梁自尽。就在此时,冥冥中他看到一位老者,身穿锦衣,腰缠玉带,飘然而至。这位老者说他是财帛星君李诡祖,财帛星君给这位小贩指点迷津说:“你该当大富大贵,怎么可以轻生呢?你不知道淄州出琉璃么?”李星君留下一枚金元宝后,隐去。这名小商贩开始贩卖琉璃,几年后成为长安首富,因感念李星君的恩德,这位小贩改名为元宝。

财神

这则小故事记载于唐代传奇小说《独异志》,可以看出在唐朝时期,淄博已经以生产琉璃产品为闻名。这也应该是关于淄博出产琉璃的最早文献记载。

淄博琉璃的生产基地位于博山,一个群山环绕的山城,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为琉璃的生产创造了先决条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博山百货大楼的地基现场,发现了元末明初的琉璃作坊遗址。这些遗址的发掘,证实了博山琉璃的在当时已经具备了规模生产的能力。

阁老笔下的琉璃

明末清初,博山琉璃世家孙家,出现了一位大学士孙廷铨。在博山提及孙阁老,几乎妇孺皆知,他曾经官拜兵部尚书、秘书院大学士,在顺治驾崩后,关于如何制定顺治谥号的问题上,孙廷铨与鳌拜意见相左。康熙三年,他以个人身体原因致仕,回到家乡博山著书立说。孙廷铨的《颜山杂记》中有一篇

明清时期,琉璃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琉璃这种宫廷专用的奢华品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博山鼓珰

鼓珰,俗称响葫芦,壁薄而易碎,作为儿童玩具,一吹一吸之间,发出“卜噔“之声,是七十年代人的童年回忆,因为易碎所以有“鼓珰鼓珰不到家“的说法。

凡为鼓珰,先得葫芦提烧,其底而凹流之,以均其薄欲平,而不平使微杆焉。以随气之动,乃得鸣鼓珰者,响葫芦也

炉神庙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因此被陶瓷琉璃等炉行业认为祖师爷。明万历年间,在徐应元的提议下,琉璃行业巨头孙家出资,博山桑园村建起了炉神庙。每年农历三月三,全行业都会歇业,进行祭祀炉神的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三月三炉神庙会的传统。


炉神庙

炉神庙的出现标志着琉璃生产在博山已经不仅仅是百姓养家糊口的工具,同时逐渐形成了具有崇拜信仰特色的区域民俗文化。这种信仰的出现,为琉璃生产从业者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增强了琉璃行业的凝聚力。

鼻烟壶内画艺术

随着鼻烟在清朝的盛行,鼻烟的载体,鼻烟壶也成了风靡一时的艺术品。鼻烟壶原本的功能被逐渐弱化,成为了被达官显贵争相把玩之物。

鼻烟壶

清朝末年,北京鼻烟壶内画技术传到博山,琉璃材质的内画鼻烟壶在画师毕荣九的手中首创,开创了博山琉璃内画鼻烟壶的先河。

建国后,后来经过内画鼻烟壶老艺人薛京万、李克昌等先生的创新后,以博山琉璃为代表的鲁派鼻烟壶艺术品,相比其他京、冀、粤三派的内画鼻烟壶在视觉上更加的丰富饱满和层次分明。

现代琉璃艺术

随着现代市场的需求,粗放型大规模的生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专门生产精品的小工坊将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清代仿白玉琉璃盅

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青山绿水带笑颜》,就是以有志青年杜笑语回乡发展琉璃工坊事业为主线的现代剧,琉璃工业的转型向精品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无眠心语:

从李贺的琉璃钟、宫廷御用品、儿童玩具到现代的鼻烟壶艺术品,琉璃制作生产也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项石与火的艺术,终将在烈焰中凤凰涅槃,走向辉煌的精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