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既是海盗,又是航海先驱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航海技术不断进步,其实从十五世纪开始,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航海的技术,并在那个时期,海上航线层出不穷。

在外国,海上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同一时期,另一边的景象却有些不同。当时正值大明帝国时期,外国大搞海外贸易的时候,我们正实行海禁政策。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当时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战胜陈友谅、张士诚后,敌人的下属流落海上,跟当时的日本人沆瀣一气,意图侵扰中国的沿海地区。还好当时明朝军队实力较强,所以海盗并没有翻起什么大浪来。

尽管海盗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但当时采取的海禁政策确实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海禁政策的实行,市舶司被撤销,海上贸易市场也不得已关闭,即使是渔民想下海通商,也是不允许的。违反规定者,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时的日本很多货物都是从明朝进口,这样一来就给他们造成了不少损失。直至后来多方交涉,两国才达成了"勘合贸易",尚且缓和了两国的关系。

但这还远远不够日本所需,同时明朝商品对出口也是有着较大的需求,像

工商业、棉织业、陶瓷业这些方面,明朝发展迅速,商品无法出口导致滞销现象严重。于是就出现了走私集团,甚至导致抢劫财物的倭寇产生。就在这样的世道背景下,既是海商也是海盗的汪直诞生了。

汪直初做海上走私

汪直生于徽州,明朝时期,徽州土地并不富饶,农业生产出来的粮食并不能够让这里的百姓不以食为困。因为地理位置本身就不优越,土地质量也不好,所以即使想要发展农业也无法进行。徽州人为了生存,就只能外出从商,全国各地都有涉及,形成了“徽商”。

汪直便是其中一员,但安分赚钱并不容易,迫于生计,汪直选择了做私盐买卖。后来又发现“大生意”——海上走私,便投入其中。

汪直天生就是个商人的料,有着过人的胆识和商业头脑。他"造巨舰,将带硝黄、丝绵等违禁物,抵日本、暹罗、西洋等国,往来互市者五六年,致富不赀",很快便赚到了人生中的大桶金,加上后来他又继续扩大业务,加入许栋的大型走私集团,事业发展一时间发展飞快,他渐渐地成为了集团的重要人物。

但走私在当时是被严令禁止的,汪直这种行为无疑是冒着很大风险。果然,嘉靖二十七年,明朝开始动手,对该集团进行严厉打击,抓走了大老板许栋,并捣毁了当时的集合地。但这汪直运气好,并未落入明朝军队手中,反而收了许栋遗留下来的人手。

其实汪直可以东山再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人民并不支持政府的海禁政策。因为对百姓而言,这实在让他们没饭吃。所以即使看到汪直在违法,也不会去“举报”。汪直在风头过了之后,继续跟日本人进行合作,生意越做越大,甚至超过了之前的许栋。

虽然他做的是“犯法”的事,但他为人却十分诚信。做生意童叟无欺,货款也从不拖欠。所以大家也愿意跟他做交易,就连日本人都赞称他"五峰船主"。汪直秉承的这种“互惠互利”的商业态度,使得他在商场叱咤风雨,很快成为海上走私“巨头”。

汪直杰出的商业头脑

1、审时度势,抓住商机

汪直跟日本人做生意的时候,日本正处于烽烟弥漫之际。当时诸侯间使用的武器,不是冷兵器,而是新型的"铁炮"。制造这个武器所必不可少的两个原料就是"硝黄"和"丝棉"。汪直看准这个时机,在诸侯间游走,并趁机向日本出口这些货物,赚得盆满钵满。

2、多方交易,互惠互利

当然,他的眼光不仅仅只放在日本人身上,同时他和葡萄人也有交集。他向葡萄牙人出口本国物资,同时也将他们那的胡椒、苏木、象牙等玩意运往明朝,中间获取的利益不可估量。

3、随机应变,站好脚跟。

嘉靖三十二年,汪直集团突遭明朝袭击,于是立马转移阵地,将聚集场所变更为日本萨摩洲的淞浦津。很快,在他的巨大影响力下,淞浦津又成为了另一个国际贸易港口。

汪直海上贸易带来的影响

对日本及其与之做生意的国家来说,通过走私贸易,不仅使本国的物品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把本国产品销往外地。同时还成为了转口贸易的中转站,在明朝、朝鲜半岛、各东南亚地区间,不断交流胡椒、香料等物资,更是有效解决了国内经济问题。

对国内来说,进口产品使国人眼界更广,同时也建立了有三千多人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汪直等同倭寇?

自爱史书上,他确实是个劣迹斑斑的“倭寇头目”。倭寇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自是不用再说,但这些倭寇是否是汪直带来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明史》记载:嘉靖三十二年三月,汪直勾引倭寇入侵浙江,攻破昌国卫;四月攻破上海县,八月犯崇明、常熟、嘉定,抢掠苏州地区,从江阴入无锡。

第一个断定汪直跟倭寇有染的是当时的总督大人胡宗宪。他认为倭寇是有组织的,而且有部分倭寇甚至是打着汪直的名义来行不义之事。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但其实汪直从未参与过倭寇的抢劫,这里说的汪直“勾引”倭寇入侵,其实是证据不足的。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曾向皇帝进言:"汪直向居海岛,未尝亲身入犯,招之使来,量与一职,使之尽除海寇以自效。"可以看出他是认为汪直没有勾结倭寇,不然也不会想着利用汪直去除掉祸害国家的倭寇了。

总的来说,没有证据证明汪直就等同于倭寇,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汪直之死带来的影响

也不是说这汪直就是什么正义之辈,毕竟他去世之前跟国家有过对抗,也有做过海盗的手下,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也确实不是什么正义之士能做出来的。他的理想不是想做海盗,而是想开创海上的帝国。

汪直于日本来说,是“救世主”一样的存在。

海盗盛行对他的生意并没有好处,所以他愿意与明朝合作剿灭海盗。在嘉靖三十年,他就跟明朝合作过铲除陈思盼,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能看出,他对于海盗行为是看不惯的。

汪直名气很大,在当地,人民对他也是推崇至极,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当时就相当于一个“财神爷”啊,能让他们赚到钱,解决温饱问题。眼看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明朝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派宗宪和俞大猷前往剿灭。

他之所以会死,其实是因为相信胡宗宪愿意跟他谈判,中了计谋才致如此。他的死,说不上是冤枉。但随着他的死,明朝海上贸易逐渐变得萧条,百姓生活也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好,日本的经济损失更是巨大。

他的死,让中国逐渐陷入“闭关锁国”,让我们信息闭塞,落后于其他国家。

结语

并不说要洗白汪直,而是在那个封建时代,确实需要像汪直这样的人,才能带领国家走出去。如果当时能有多个“汪直”,或许,当时的百姓也不至于遭受那么沉重的灾难。但可惜,他走出去的思想在当时是实现不了的。所以他的死亡,又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