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来自——山西运城永济

也许,你不知道黄河边有个小城叫永济,你可能不知道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但不会不知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登鹳雀楼》;你也知道风景迷人的五老峰王官峪;也肯定知道蒲津渡 大铁牛;但不会不知道唐朝时有个大美人杨玉环;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里,但不会不知道《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而这些,都出自同一个地方——山西运城永济。

在鹳雀楼上王之涣塑像前

写永济,就如同在写一篇散文,一篇游记,如果有机会来到黄河边的这个古城,按着这篇文章去寻访,一定会颇有收获。

鹳雀楼:

鹳雀楼

在我的老师徐文达-鹳雀楼题匾前留影

可以说,《登鹳雀楼》是中国孩提时,就会背的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的千古绝唱,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此,鹳雀楼也是中国人扯不断的怀古情结之一筑为层楼。是我国四大层楼之一,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所以,去永济,就千万别忘了鹳雀楼。意境最为开阔的诗成就了一座名楼,也成为了鼓励无数中国人不断向上的座右铭。他用20个字跨越时空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都建造了一座励志之楼,在这里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一座与黄河之水一起为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鹳雀楼。

五老峰:

五老峰

五老峰

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峰、怪石、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周易》成书之前,永济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五老峰在中条山上,因五峰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而得名。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奇峰险峻,需攀链而上,属丹霞地貌。山上岩洞幽深,庙宇甚多,双瀑飞风景迷人。

蒲津渡大铁牛:


蒲津渡 大铁牛

永济这座文化名城的自然风景永远都和历史缠绕在一起,柳宗元、司空图等大诗人的故居不去无妨,但是有一处特别值得喜欢怀古的人一游,那就是蒲津渡的开元大铁牛。看着古渡口奔流远去的黄河水,看着孤零零地卧在那里的四尊威严无比的铁牛,那种历史的沉重感使我们窒息。那四尊铁牛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可以想像,当年的蒲津渡桥会是多么的壮观,当年在桥上走过的人们会是多么的神气!而我们能感受到的便是民族的沧桑感和责任感,那四尊铁牛看过了多少起起落落,如今,它们正等待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

普救寺:

普救寺

永济古称普坂,又称智邑是蒲津关口,秦晋的要道。永济又是一个爱情圣地。闻名天下的普救寺就坐落在永济城西的蒲州镇西厢村,在它的怀抱中演绎出的《西厢记》何其美丽和传奇,是中国古代爱情的经典,也为魅力永济城增添了浓郁的色彩。在西方,教堂皆为爱情的圣地,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在劳伦斯神父的教堂中成就了千古绝唱。

普救寺

而作为一个四大皆空的中国佛家寺庙,能与爱情有如此亲密接触的,能让众多才子佳人纷至沓来的,也只有普救寺了。在中国人眼中,普救寺不是个求神拜佛的地方,而是用来感怀坚贞爱情,追寻“红娘传书”、“莺莺探病”、“月下听琴”情节的地方,它不是一个青灯古佛的寡味之地,而是个萦绕着爱情香味的建筑群。如果说你认为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只是戏剧。

普救寺

不那么可信,但杨贵妃与唐明皇的忘年之恋是绝对假不了的。长安的华清池水充满了香艳和脂粉的味道,但永济蒲州永乐坊中的贵妃池却是青波荡漾,那是杨玉环从小丫头长成亭亭少女的见证。这里的山水可曾想到,自己哺育了如此美丽的女儿;站在村头,你能否想像到一位丰腴却青涩的少女正从盛唐的辉煌之中款款而来?

永济的瑰宝又何止这些?这座古城不仅有普救寺,鹳雀楼,五老峰、王官峪,唐蒲津渡的开元大铁牛。还有那奔流千古的黄河,它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历史,它的每一方花草都在呼吸文化,如果可以,请在永济多逗留一会,因为,在每一个不经意间,你都会发现这座古城的灵韵和诗情画意!这就是我们的山西运城——永济!一个美丽古城,一个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