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动画形象偷学“魔法”

向动画形象偷学“魔法”

屏幕中的动画人物到底有什么魔力呢?如果我们能破解这些魔力,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孩子最喜欢、最信任、最崇拜的爸妈?

懂孩子

魔力1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总 是和孩子差不多大,但是又比孩子稍微高明那么一点,或者是知道得更多,或者是更能在最后想到办法,等等。

这非常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讲的“够一够摘到苹果”效应,就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增长了能力。

尤其是现在很多动画片的背后其实都有儿童心理学支持团队,他们洞悉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所以特别能在动画片中和孩子取得共鸣,受孩子喜爱。

如何偷学

毫无疑问,首先得懂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才能真的认识孩子,和孩子实现心理上的“平视”,无论是期望孩子达到的标准、提出的要求都会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如果能实现“够一够摘到苹果”的效果当然更好。

父母比动画人物更有优势的地方是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所以,父母应该成为比动画人物更懂孩子的人,比如更知道孩子为什么担心,为什么沮丧,再进行有目的的帮助,你在孩子心目中一定比动画人物更值得信赖和有权威感。

快乐有趣

魔力2 动画人物都是自带喜感,他们总是很快乐,虽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但是总能很快将烦恼抛之脑后,继续开开心心的,为孩子带来了大量的快乐体验;

他们经常犯点小错,惹得孩子哈哈大笑;他们有时候显得比小观众还“傻”,让孩子感觉自己很聪明,有点小得意。

因此,孩子是特别喜爱动画中的主人公的,我们能看到,在相关实验中,孩子们都是心甘情愿地选择信任他熟悉的动画人物,或者是愿意把印有他们标志的旧物品带回家。

如何偷学

孩子喜欢和快乐、开心的爸爸妈妈在一起,而不是心不在焉或总是心事重重的父母。当然这个时代,父母的压力很大,社会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

但这和我们与孩子一起愉快地成长并不冲突,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规则制定得更好玩一些,可以让提醒变得更有趣一些,比如完全可以把规则带入动画片的情境中—汪汪队每天在睡觉前会刷牙,

现在,我们家的汪汪队队员该去刷牙了!另外,父母多一些童心,也许会更像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比如故意在孩子面前示弱,请求孩子帮忙,

和孩子一起天马行空地进行“棒棒糖世界”“种出零食树”等幻想,会让孩子更把你当成“自己人”,那么当你再说“过马路时必须拉着妈妈的手”时,他会更加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