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单单影响孩子生活,家长可巧用五招解决“拖延症”

导语

拖延症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凡事都不上心。即便是很重要的事情,孩子依旧磨磨唧唧,只有等父母不断地催促,孩子才会有意识地去做事情。

没有父母的催促,那么孩子就得过且过。这种情形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10个孩子9个拖延。

案例分析

王女士一提到她的孩子,就一阵心烦。并不是说王女士不喜欢他的孩子,而是因为太爱才这样。那王女士和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王女士的孩子小明每次上学时都需要父母像人工闹钟一样叫醒孩子,即便叫醒了孩子,小明依旧要拖拖拉拉好几十分钟。

然后刷牙洗脸吃饭之后,小明也不急着去上学,就在那里磨叽,无论父母怎样说他,小明依旧我行我素,完全不听父母的话。这把王女士气的无话可说,只要一提到小明就来气儿。

孩子这种行为并不是叛逆的表现,也不是不听话的表现,而是拖延症的表现。

一、“拖延症”的影响

1.对事物不感兴趣

拖延症的孩子,做事比较磨叽。也就养成了他们对事物不感兴趣。比如其他孩子喜欢玩具和积木,而自家孩子虽然喜欢这些玩具,但却因为怕麻烦,两相权衡之下,孩子对这些原本属于他们年龄段的东西提不起兴趣。

如果长时间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就会造成孩子不自信。并且孩子缺乏实践,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会让孩子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2.注意力无法集中

拖延症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做事情时也容易走神,思绪会飘到九霄云外。他们典型的表现就是爱发呆,而且一发呆会发很久,只要父母不打扰孩子,他们能这样一直下去。

孩子容易发呆,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会丧失对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而且还会使孩子身体的得不到锻炼,产生一些危害健康的疾病。

3.没有时间观念

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这种情形:孩子说自己要看半小时电视,之后就会好好学习。父母听到孩子这样说,肯定会觉得这个孩子非常的懂事和听话。

但是您过了两个小时一看,孩子还在电视机旁看动画片。您肯定气不打一处来,然后多数父母会吵孩子,说他们怎么不去学习?说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只顾着玩耍和看电动画片而忘却了学习。

二、怎么解决“拖延症”

1.正确的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为父母,首先要建立起孩子的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不断流逝的,如果你虚度光阴,那么光阴也会辜负你。建立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从而才能够把握时间。

2.列表计划

在把握时间的基础上为孩子制定较为科学且完善的学习计划。告知孩子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某一个时间段应该学习,某一个时间段应该玩耍。

并且还要规范孩子学习和玩耍的时间,不能太久也不能太短。既要满足孩子玩耍的要求,又要兼顾孩子学习的动机。

3.拆分目标

父母在为孩子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大。但过于大的目标会让孩子觉得无从下手,从而丧失信心放弃目标。所以父母在为孩子制定大目标时,一定要拆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

就像王健林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所以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孩子在完成这些小目标后能够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一步一个阶梯,从而走向辉煌的人生。

4.让孩子承担后果

有位哲人说过:只有经历过了才记忆犹新。父母一味地为孩子讲解拖延的教训,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亲身尝试拖延的滋味,让孩子承担他们拖延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够记忆犹新。

5.父母以身作则

在这期间,父母一定要良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日常行为是孩子首要模仿的动作。聊什么样的父母,那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所以呀,父母如果想要孩子不再拖延,那么父母就要从我做起,做事时一定要干净利落,避免拖延。

总结

10个孩子有9个拖延。虽然拖延症在孩子群体中并不少见 ,但父母仍要重视。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解决拖延症,才能够使孩子对万事万物充满激情,才能使孩子有信心和动力去完成较为艰难的工作。

在这期间,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走出拖延症的阴影。

育儿启迪是我们最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