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藏着过去”:5岁固定行为模式,3个原因出“问题儿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在《自卑和超越》中提到,“儿童的成长,5岁前儿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能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任务,我们将这称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从小有佝偻病,经历过两次车祸,5岁差点因肺炎丧生。身体的缺陷和童年经历,给他强烈的自卑感。基于本身的经历,所以阿德勒对儿童成长,“自卑情结”进行了深度研究。

《自卑与超越》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经典,里面详细解读了“童年自卑”情结和“男性钦慕”情结对于人类成长的作用,如今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理论的基石之一。

阿德勒认为,“一切经验都得经过解读后才能被接受,而这解读又往往离不开儿童时期形成的,对生命意义的原始理解”。

所以,人的行为都藏着过去,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他的童年经历,了解他们对过往经历的解读方式。

相似的遭遇,可能会被赋予大相径庭的意义,由此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如一段不幸的童年经历,长大后为人父母,在面对孩子教育时,就体现出了差别:

有人会想:“我要努力改变自己不幸的状态,确保以后我自己的孩子,不受这样的苦”

也有人也许会觉得:“老天对我如此不公哦,那我为什么要对这个世界好”?

还有父母不理解孩子:“我们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都熬过来了,为什么他们却做不到”?

又或者,“不管我做什么都应该被原谅,因为这些都是我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自卑与超越》描述了三种典型的童年经历,以此解读儿童的成长及思维模式,这三类也是“问题儿童”的高发“病因”。

01 生理缺陷


“他们经受了太多苦楚,以至于很难感受到为社会做贡献是生命的意义”。

幼时饱受身体残障和病痛困扰的儿童,容易对境遇产生错误的理解。一是本身的缺陷会让他们自卑,第二是来自于社会的同情关注,或者是嘲笑、排斥的眼光,也会让他们的自卑感更加强烈。

另外,有缺陷的孩子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他们不堪重负,就会变得自我为中心,傲慢与自负。

此外因为身体缺陷,容易让他们把眼光放在自己的不足和行动的困难上,导致无法把时间用在关注其他的人事物上,因此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情感的联结会相对较弱。

当然,也有很多人身残志坚,克服了困难,发挥非比寻常才能的人,《自卑与超越》当中,把此,称之为“补偿作用”。我觉得“笨鸟先飞”也适用。

很多左撇子的孩子,能用右手写出漂亮的字,以及表现出超高的绘画天赋,甚至在手工上也表现得更加灵巧。因为左撇子的儿童,会被时常训练使用他们原本不灵巧的右手,通过刻意练习,让右手发挥出惊人的天赋。

回头再看那些天生的缺陷的杰出人物,虽然他们一生饱受病痛困扰,甚至英年早逝,但这不并不妨碍他们为社会作出贡献。

张海迪,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后来还跟随父母下乡,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苦难面前,你可以选择沉沦,但你更加可以挑战命运,化悲痛为力量。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岁多时,因为发高烧,脑部受伤,此后逐渐失去了听力、视力和说话能力,生活在黑暗之中。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海伦终身致力服务残障人士,她没有自己的光,却创造光明给了别人。


02 溺爱


溺爱,也容易导致儿童,对生命的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

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时间久了,也许他们还会把这一切当作理所应当,成长过程中,只学会了索取,而不是付出。这种情况让他们不懂“感恩”,也不懂“合作”。

遇到困难,唯一想到的办法,是寻求帮助,不知道问题还可以自己动手解决。

然而,当他们不再受到关注时,就会感受到别人的背叛,产生巨大失落,因此心理失衡,更有可能产生报复行为,在这种层面来讲,他们属于危险群体。

总之,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的生活方式:“努力让其他人对他自己负责”。

溺爱下长大成人,他可能变成了我们口中的“巨婴”,甚至犯罪犯。


03 忽视


从小受到忽视长大的儿童,相比其他正常环境长大的儿童,他们不懂得爱和合作,怀疑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当遭遇生命中的难题时,他们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通常他们会表现得冷漠,甚至无情。他们没有想过跟别人合作,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合作。付出、友善、合作,这些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方面,都被轻而易举地忽视了。

在以后的职业工作中,他们更喜欢单兵作战,很难建立伙伴关系;

在社会的朋友关系中,他们情感淡薄,也很难与人产生友谊;

对于爱情和婚姻,他们也容易缺乏基本的信任,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当然,刚才说的,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忽视时,大概率会出现的一些状况。

因为,也存在这种情况:自己童年时期受到忽视后,所以深知有多痛苦,在对待自己孩子时,会予以更多的关爱。此外,他们会非常珍惜,别人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

人一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同样的境遇,你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个体心理学表示:“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