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动殖民侵略战争,却因道光皇帝的食言让林则徐为其“买单”

引言

提到林则徐,想必大家都会想到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林则徐本是受道光皇帝之命前往广州地区进行禁烟,可是为何禁烟成功的林则徐不但没有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赐却遭到了发配边疆的遭遇,令人感到讽刺的是道光皇帝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却是为了将英国发动的殖民侵略的战争归咎于林则徐的禁烟行动,笔者意在通过此文来分析这场殖民侵略战争爆发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背景

1.清朝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早在明朝后期便已经有显现,到了清朝时期随着西方商品以及宗教思想的渗入,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推行海禁政策,只允许极少数的港口对外开放贸易,这种对贸易的限制,显然是对西方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扩张的一种阻碍,与此同时也让清朝失去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沉浸在天朝美梦中,为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发动殖民战争留下了隐患。

2.鸦片横行

西方列强在清朝道光年间对中国的鸦片输出已经到达了一个顶峰,此时广州是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对外贸易港口,清政府不直接与外商沟通,而是通过“十三行”这样的一个存在,在道光年间,广州地区官僚以及十三行等当地商人与外国鸦片商人勾结,使得鸦片从过去每年的几百箱激增到三万多箱每年,一时间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在吸食鸦片,这种鸦片还被鸦片商人美其名曰“福寿膏”,无知的人们刚开始都觉得是个好东西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愉悦,直到上瘾了才发现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因为鸦片的大量输入吸食,导致国库收入空虚,王公贵族以及官员无所作为,上层的腐败也带来了底层老百姓的无奈,很多老百姓本就不富裕也染上了吸食鸦片的习惯。

3.禁烟行动

面对在全国横行的鸦片贸易,清政府不得不给自己敲响警钟,因为鸦片的横行带来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的低迷,军队的弱化,社会也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外面还有西方殖民列强虎视眈眈的盯着,为此道光皇帝也曾下令派过不少官员前往广州督办禁烟之事,可是都无疾而终,最终在林则徐的多次上书中,发现林则徐和自己的很多禁烟想法不谋而合,决定任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督办禁烟事项。

面对这场禁烟活动,林则徐自身也深知要想要彻底禁烟就对面临多方的压力,最终能否成功拔出鸦片隐患,还是得看道光皇帝禁烟的决心,林则徐很担心自己大刀阔斧的禁烟,最终因为外国军事政治的介入导致禁烟事项难以顺利完成,林则徐在临行前对道光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担心,道光听了之后便对林则徐承诺绝不会干涉他的禁烟行动,让他放开手脚去做。

得到道光皇帝的承诺,林则徐便作为钦差大臣来到了广州督办禁烟事宜,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命十三行商人将《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转交给外国商人,让外国商人在三日内尽数缴纳所有携带的鸦片且保证以后绝不携带鸦片来华,与此同时林则徐还表示“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始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外国商人见这阵势着实有点吓到了,毕竟之前来督办禁烟的也就是做做样子,对于送来的谕帖,美国商人滑么主张不可上交鸦片,但是可以承诺携带鸦片的船只立刻离开不再携带鸦片来华,但是面对这一提议英国商人颠地无法接受,颠地觉得此次的林则徐也只是和之前的钦差大臣地方官员一样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而已,于是便主张不遵从谕帖,外国商人最终会议投票选择了支持颠地的想法,因为他们谁都不想损失自身的利益。

到了三日期限,外国商人便一致决定回复“由于事关重大,只能在一星期之后给出回复”,面对外国商贩如此嚣张的气焰,丝毫不将大清律法放在眼里,大怒的林则徐立即让十三行商人转告外国商人再不缴烟土就亲自上门收缴,闻听此言的外国商人都吓了一跳,于是再次召开了会议商议如何回复,经过一番商议后外国商人决定只交出一部分鸦片约一千多箱鸦片,他们以为林则徐并不清楚他们有多少鸦片,可是林则徐早已暗中查明外国商人的鸦片有几万箱,被糊弄的林则徐忍无可忍,命此次的“挑事者”颠地立即前来说明事项并且治罪。

得知此事的英国在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却将颠地藏起来包庇他,并且告知林则徐的行为是一种“战争挑衅行为”希望以此来吓到林则徐,强硬的林则徐自然不会被他吓到,随即派兵包围了外国商人的商馆,禁止外国商人的出行。

1839年3月25日,义律再次对林则徐发出警告“三天内给所有在广州的英国人和英国船只颁发离开的证明,否则他就要将林则徐的行为视为随意扣押英国商人和船只的国际侵权行为,他会将此事告知英国政府作出相应回应”,义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如意算盘再一次落空,林则徐依然没有理睬他的无理要求,林则徐回应其“必须先交出鸦片,才能离开”,最终在林则徐的坚持下,义律只能乖乖的上缴所有的鸦片共计两万余箱。

1839年6月3日,经过几个月的鸦片收缴,广州地区鸦片已经基本收缴完毕,林则徐便下令在虎门将收缴的鸦片尽数销毁,为了避免鸦片销毁污染,林则徐采用了海水和石灰反应的办法,在海边挖了两个大坑让海水灌进来,再倒入石灰让海水沸腾,在将鸦片倒入进去融化,融化后的鸦片跟随海水进入大海,这场销烟历时了23天才完成,共计销毁了2376254斤鸦片。

对待此次的禁烟行动的胜利,道光皇帝很是欣喜,对林则徐大加赞赏,与此同时这场禁烟行动也让全国百姓都深刻得认识到鸦片的危害,使得抵制鸦片的决心更加坚定,但是这次禁烟行动对于西方列强来说确是不小的打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商品输出和资本积累,为后来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战争爆发

1.战争始末

1839年10月,按捺不住的英国政府,为了能够继续在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积累,以禁烟行动中对英国人的扣押为借口,决定派出海军到中国海,经过部署后,1840年6月,英国战舰47艘以及陆军4000余人来到广州港口,面对大军压境的满清军队起初也做出了相应的抵抗,无奈由于热武器的差距十几万的满清军队面对不足两万的英军全线溃败,见到此情形的道光皇帝才明白大清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大清”,和西方列强的差距已经十分巨大,于是道光皇帝一边急忙派“反对禁烟派”人士王奇善去和英国人“议和”一边让两江总督伊里布去查明英国进攻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此时的道光早就忘了当初对林则徐的“禁烟承诺”,他只是急着找一个向英国交代的“替罪羊”来尽快平息这场动乱,经过一番无厘头的罪名罗织,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地区,道光皇帝最终也得偿所愿的“议和”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多处口岸,赔偿白银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那么这场让禁烟英雄的林则徐“买单”的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真的是仅仅因为林则徐的禁烟吗?

显然不是的,这充其量只是一个导火索

当时的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急需要商品输出和资本积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殖民侵略就是最好的手段,即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这场战争也是迟早要爆发的,只不过是提前罢了,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英国殖民列强找的一个殖民侵略的借口而已,无知的清政府却将这场国家战争可笑的归咎于林则徐的个人禁烟行为,不得不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经病入膏肓。

2.清政府战争失败原因

这里我们来分析下清政府失败的真正原因

其一:闭关锁国,自诩天朝,没有积极的认识到与西方列强的差距,错过了工业革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其二:“儒家思想下的奴化思想”,儒家思想经过封建思想的“改良”,所谓的适应封建统治,直白点说里面包含了深层次的“奴化思想”,才是被西方列强在殖民后顺利统治的“根源所在”。其三:清廷统治者不思进取,思想迂腐,上层官员大多只知享乐,军队更是疏于训练,到了战时早就没有了清初时的战力。

三、战争影响

1.对英国的影响:完成了殖民侵略,资本掠夺,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2.对中国的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影响: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失去主权,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小结:时至今日,我们来看待这场为了拯救民族的禁烟行动,从中我们不仅仅要认识到殖民统治的残酷无道,更要认识到固步自封,只会不断落后,不断挨打,林则徐身上的民族气节和积极学习外界先进之处的意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参考文献:

《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格致出版社

《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理念中国历史》.香港教育图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