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终之月称“腊月” “吃腊八粥” “话腊八”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腊八粥

腊八粥

腊八粥

腊八粥

传说: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比如模范夫妻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范喜良的工友们都千山万水的离家来服徭役,由于修建的工程巨大,有些地方粮食就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据说这年的腊月初八,这些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然后拼足了劲儿准备完成任务好回家过年。然而完成一个任务下一个任务紧接而来...最后他们还是饿死,累死在长城下。

干了这碗腊八粥

为了悼念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孟姜女”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