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努力”和“输出型结果”,很多家长都做错的奖励机制


如果考试获得第一名,妈妈给你买个新手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看起来似乎没有错误。比如说,邻居小静,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因为疫情原因,只能在家上网课。

小学生自律性较差,小静和丈夫就给儿子制定了奖励计划,你写完作业,给你买你喜欢的车模;你上完网课,给你玩游戏,等等类似的。

但是,小静儿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因为有奖励而变的喜人,反而每次上网课的时候,都会问:我今天上课了,奖励什么?搞得小静很郁闷,并对孩子说:你上网课是为了自己呀,怎么拎不清?

其实,真的是孩子拎不清吗?家长作为随意奖励孩子的一方,就没有任何错误吗?


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肯定孩子的结果。

哈佛大学教授弗赖尔,曾在美国对5个城市的孩子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奖励和孩子的课堂出勤率、学力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总计约有250所学校、小学2年级到初中3年级的36000名孩子参与。

结果显示,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提升学力的,是对“输入型努力”进行奖励,而不是对“输出型结果”进行奖励


输入型努力是什么意思呢?

像认真读书、完成作业、保证学校出勤率、穿校服等,就属于“输入”类型,即认真读完一本书就奖励你。输入型努力,当下努力,当下就能看得到。

也就是说,努力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是“输入型的努力”,只有做到输入型的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成就,对孩子来说,更加肯定他做事情的努力和勤奋也让他更有动力去为之努力。


输出型结果是什么意思呢?

以最后结果为导向的,简单直接的只看重学习分数,或者学习结果,忽略孩子在过程中做出的努力。输出型结果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的成效,孩子没有概念。

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为了达到一个预期结果投机取巧。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是没有捷径的,投机取巧只会是害了孩子自己。

从两个类型的解释来看,输入型的努力和输出型的结果这两种方式,多数家长都会选择以“输出型的结果”为导向的奖励机制,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妥当。

考出好成绩和认真完成作业哪个奖励更能让孩子果断行动?显然是后者,认真写完作业可能需要1-2个小时就可以了,考出好成绩要在学期结束时候,才可以看到。


如何进行奖励?奖励什么为适宜?

《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的一项研究数据说明,孩子在小学阶段甚至是更小的幼儿园阶段,奖励一些能让他们有干劲儿的小红花、奖章等物品;若孩子是初中高中生,奖励金钱效果更好。

如果通过输入型努力获得了奖励后,孩子非但不会肆意挥霍金钱,反而会珍惜这些由自己努力得来的金钱。


Tina感悟:孩子的学习从来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唯有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教育良方。



爸爸安慰成绩差的儿子,神补刀式安慰,本来只是低落,听完不想活

男孩对语言的理解和执行力本来就比女孩弱,长篇大论讲道理别做了

宝宝第一次看到爸爸的双胞胎兄弟:我天啊,到底哪个是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