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才是真正的“王炸”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场一致在期盼央行能够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因为几乎国际上所有的央行都在降息,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当务之急是降低贷款利率,但是如果存款利率不下调,商业银行不愿意降低贷款利率,因为这样会收窄利差,降低利润。

不过4月3日市场等来的却不是存款基准利率的降低,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央行的这个行动因为当时是和定向降准在一起推出的,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但是4月5日的市场表现证明了这个行动的杀伤力,当日国债期货涨停,余额宝收益率破2%,市场利率大幅下滑,此后股市开始上涨。

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什么这么重要?所谓超额存款准备金又叫超额备付金,是商业银行收到一笔存款后,按照法定比例向央行上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后,除了用来贷款外,剩下的部分上存央行叫做超额存款准备金,这个资金就是商业银行用来各项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

央行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下降了超过一半,这其实是对商业银行收入的一大剥夺。

2019 年第四季度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 2.4%,与上年末持平,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192.9 万亿元。按此计算,商业银行上年末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4.63万亿,央行由此要支付商业银行333.3亿元的存款准备金利息,央行这样一降就相当于整个商业银行的利润降低了大约170亿元左右。2019年商业银行累计净利润2万亿元。

其实,央行的这个举措不仅仅在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关键在于他是一个货币宽松的信号,长期以来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被视为央行政策利率走廊的下限,如果这个下限被打开,未来利率降低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最近十五年以来,只在2005年和2008年两次下调过,2005年3月17日从1.62%下调到0.99%,以及2008年11月27日从0.99%下调到0.72%。

此前,如果央行把活期存款存放进央行的话,商业银行是赚钱的,相当于向央行套利一半,现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此次央行由0.72%下调至0.35%,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到0.35%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水平,是彻底锁死了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上存央行坐吃利息的操作空间。

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弥补由此造成的利润损失,就不得不去放贷,这是逼迫商业银行去创造资产,不能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而惜贷,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商业银行未来的选择是要么去贷款,要么就是存央行,存央行只能拿到活期利息,显然是亏损的,去贷款又担心资产质量,万一形成不良。还有就是去做同业拆借或者在市场上购买产品,进行交易回购等等,但是这进一步压低了市场利率。

央行此前曾多次表示,要稳定存款基准利率,在商业银行经营良好的情况下,逼迫他们为实体企业让利,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除了不对称降息,压低商业银行利差,这很难实现。

央行的举措让商业银行未来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约束,躺赚利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