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清华新生幼儿园前识字3000:亲子阅读,让你的孩子更“富有”

近日,还不满15周岁的卢泽宇,是今年清华本科最小的新生,他幼儿园前就能识字300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像是其拥有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这把钥匙极少有孩子能拿到,因为这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培养天赋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也是一把极好的钥匙。

什么是亲子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 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所谓的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通过共读,可以拓宽视野,带给孩子智慧、希望和勇气。

如何实现有效的亲子阅读呢?

对阅读的重视、提供书籍、培育兴趣等这些基本的条件我就不再赘述,我想针对几个比较常见的、自己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关于亲子阅读比较多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对亲子阅读的理解不足。

有些家长认为亲子阅读的目的就是未来让孩子读书,掌握一些知识,当然这是亲子阅读的一个部分。

但是让我们回到“亲子阅读”的定义就能发现,亲子阅读其实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亲子阅读的基础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它的目的是要以绘本为媒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增强与孩子的亲子联结,而不仅仅是为了书本的知识而读,相比较于其结果,让孩子体会阅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美好感受,积累阅读的兴趣则更为可贵。

二、提供的环境氛围不足。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触手可及的信息,现实往往是信息过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纸质书的阅读更成为了一种奢侈。

有些家里除了绘本就没有其他书籍,父母抱着手机告诉孩子,快去看书,试问:家长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强迫孩子必须做到?因为他们是孩子吗?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比什么育儿技巧都灵验!

三、书籍的选择受限。

这个其实是客观存在的,很多孩子,他本身自己不认识字,书籍的选择大多由父母代劳,这样就容易受父母个人喜好的影响,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

因为我自己本身对于科学方面的接触比较有限,自己本身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很经常选择绘本就会以故事类的为主。

孩子两周开始,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起初只是为了能更准确地解答他的疑惑就买了一下相关的科学类的启蒙绘本,没想到孩子非常喜欢,包括航天知识,自然现象解答……要不是歪打正着,这一类绘本估计就被我默认为“孩子可能不喜欢”了。

通过亲子阅读,能获得哪些好的体验呢?

一、自己的成长。

因为要进行亲子阅读,所以经常提醒自己,环境是最重要的,要提供给孩子一个阅读的氛围父母最好就是要言传身教。

去年一年读了大概30本各类的书籍,同时,也养成了很好的做笔记的习惯,并保持持续输出的状态。

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正向的反馈,更激励自己坚持阅读。

二、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

因为孩子主要的亲子阅读主要是我在进行,孩子爸爸比较忙,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只要有时间爸爸就会给他讲故事,他最喜欢的就是爸爸给他讲《GOOD DOG,CARL》,这基本等于一本无字书,但是他最最喜欢的爸爸给他讲这个故事,他觉得爸爸讲得非常好,那个过程中有他们之间的沟通的方式,还有他们能够从那本书里面获得一个美好的体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亲子阅读过程成了孩子心里珍藏的美好记忆。

三、拓宽了自己和孩子的眼界。

因为自己对于科学类的知识是比较是比较抗拒的,这一方面的知识本身是比较匮乏的,但是因为需要亲子阅读,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加强这一方面知识的涉及,之前的空白区域逐渐被填补。

吉姆·崔利斯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 “亲子阅读”在孩子课外阅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