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保险容易,真正到了理赔的时候却难上加难,保险里的文字游戏太多,怎样识别?

未成熟的小蜗牛


真正到了理赔的时候难?保险里的文字游戏太多?怎么识别?

这是一种驳论,保险理赔从来都不难,难的是你觉得自己得了挺严重的病,在医院看来都是小毛病。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一个人得病去医院要求住院,医院直接拒收,理由是这病住院就是浪费床位,在资源紧张的大医院尤其如此,床位要给真正需要的病人。真正被医院认可的大病,保险公司理赔从来都不难。保险理赔条件并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几十年大病发生科学统计做出的相关结论而制定的。

但保险也要讲究利益平衡,不能把所有的疾病理赔门槛都放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不然谁也得不到好处。所以除了国家强制规定的25种高发重大疾病,占出险比例95%,各家理赔条件一模一样外,剩下的保险公司自己调整,所以就会有的疾病理赔的条件门槛高一些,有的疾病理赔的门槛就低一些。至于这么制定的,就涉及什么科学建模,数学方面的专业内容,结果只是一种总体统计下的数学结论,当然不会适用单独的一个人。

除此之外,保险合同中的疾病条款涉及大量的医学专业名词,别说卖保险的人,就算专职学医的都不一定能全部看懂,更何况是普通的客户。但你说,你在没有任何疾病症状之前会花费精力看这些东西吗,不会!谁都不会!即使看了,也看不懂。因为没用啊,只是有了相关疾病的症状我们才会针对性的看相关疾病的条款对吧。

那么我们怎么选择,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呢,我认为选择重疾险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疾病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不仅是重疾数量还包括轻症、中症

轻症跟中症疾病多数是重疾疾病的前期表现形式,比如极早期的恶性肿瘤,轻微脑中风,中度类风湿,48小时深度昏迷等等说白了就是补充了一些“轻微”疾病,降低了一些重大疾病的理赔门槛,有了这些分类疾病保障范围扩大了不少。

(2)查询下当地高发的疾病,疾病的发生跟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北方比较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南方容易得呼吸道方面的疾病。这些很容易在网上查到,知道了这些疾病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

(3)身边人都罹患了哪些疾病,我们有触动的基本都来自身边的人,他们出现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好的例子,关注这些疾病。

(4)家族病史,有些疾病是具有遗传性质的,比如父母都是癌症去世的,你觉得他的孩子患癌症的概率大不大。

(5)根据自己目前的身体征兆进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表现一些异常的情况,比如突然哪里疼,经常迷糊,腿部血管表现明显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症状,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不好的疾病,那我们就可以捋顺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

予以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就会获得一些跟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疾病,然后我们要把这些疾病具体罗列出来并把早、中、晚期的发展过程的疾病名字都找出来。比如经常呕吐,脑袋疼偶尔还流口水,这可能就是脑中风的前期症状,那么我们就赶紧找包含脑中风相关疾病的重疾险,如轻微脑中风、中度脑中风以及脑中风后遗症,三个阶段都有的重疾险,然后多选几个险种进行理赔条件的比较,看不懂没关系,查呗!条款多少,数字大小起码能认识吧,只要都放在一起,门槛高低立马可见了。

保险说道确实多,但你一定要相信,前期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你现在的任何决定和动作真的就直接决定你的未来生活。


康博士讲保险


购买保险后,万一出险,希望能够迅速得到理赔,关键在于购买保险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把里面每一个细节看准,根据合同办事。

保险,是一份双方按照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

。虽然里面有格式条款,但是所有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都会进行特别提醒,比如字体加大、加粗、放在显眼的位置等。

而且,保险专门设置了犹豫期,就是为了给购买者“再想想”多留点时间。

所以,购买保险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保障内容要分清

其实,保险产品相当于你提前花了一些钱,买未来万一出事有人帮你解决问题而提供的资金服务。

所以,这个内容得自己看明白了。

比如:如果是双目失明险。瞎了一只眼睛可能就不保。因为险种以及合同中都规定,只有两只眼睛都瞎了才进行赔付。

这不是文字游戏,是老百姓从来不关注合同细节。因此,无论合同多么难以理解,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尤其涉及保障的内容部分,自己弄懂了,才能擦亮眼睛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对自己负责的最好方式就是认真仔细看合同。这个时候,感觉学点法律太有用了,无论看什么,都会反复思考其中的文字含义。

保障期限不能错

保险的期限各种各样,有时候期限不对,出险就不赔。

比如:我坐飞机时,机票里会包含意外险,是跟着这趟飞机的。而有些意外险,是保一年的,同样是和飞机有关的保险,有些就是延误险,只有飞机延误了才赔。

保险经纪人要靠谱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很容易造成投保者或者被保险人的不满。

大部分保险经纪人都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年纪小,经历的东西少,工作稳定性差,专业度不够强等各种原因,在给客人讲解保险时,很多需要提醒的东西可能从来没关注过,也是造成最后理解上偏差的问题。

总而言之,买保险的时候仔细看合同,抠细节。理赔时带齐所有资料,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来回跑手续上。其实,保险产品真的是个“杠杆型”产品,会用才是理财的工具。


竹子姐姐的课堂


如果保险公司敢玩文字游戏,那保险公司是必死无疑的,心平气和的读一下我以下的内容,你会发现有太多人带有色眼镜在看待保险公司。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敢玩文字游戏


如果某个条款从字面上看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理解,比如按照投保人的理解可以赔,按照保险公司的理解不可以赔,那么法院会支持谁呢?法院会支持投保人。


因为保险合同是附和合同采取的是格式条款,投保人只能同意或者拒绝条款的内容,没有修改的权利,对于格式条款要采取有利于非起草人的解释原则,以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所以,保险合同的用语还是很严谨的,如果玩文字游戏被投保人抓住把柄那是必死无疑了。


很多人没买过保险怎么说理赔难?


大家都在说理赔难,但是有几个人真正买过保险?有几个人真正理赔过?有几个人在理赔的时候受过难为?


平时有人说理赔难的时候我就问,你有过过往的经历吗?还是亲戚朋友有过往的经历?如果有可以详细的说出来,我来给分析。很多人都是支支吾吾,没有任何根据。


在现实很多人对于车险的认可度要比人身险要高,网上也有很多人说“中国的保险是骗子,我只买社保和车险。”为什么认可车险还不认可人身险?


因为开车太容易发生事故了,向保险公司主张理赔的概率要比人身险要高的多,买人身险几十年都可能不发生一次理赔事故,获得理赔体验的机会太少了。当大家发现发生保险事故时原来真能赔,所以信任感自然就提升了。


保险理赔难存在,但是可以避免的


造成理赔难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1、买了张门票却误认为买了张通票


你可以调查一下买过保险超过一年的人,你问问他都买过什么保险?都保障什么?保多少?90%以上的人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每年要向保险公司交多少钱,保险公司每年都会从他账户里花钱,但却一直看不到保险的好。好不容易发生问题了找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却说对不起,你买的保险不保障这方面的责任。


大家一定要有个认知,买的再好的保险都不会只要发生问题就赔,比如说交通事故、责任事故社保是不赔的,难道能说社保是骗人的吗?


定期与你的保险顾问回顾一下你的保障情况,对自己有什么保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不如实告知


我们体检或者看病的时候,医生说经常会说没事这都是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在保险公司看来却是大问题,医生评估的是当下没问题,保险公司在乎的是未来有问题的概率。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投保的告知,投保的时候这也没问题那也没问题,看病的时候却向医生描述的很仔细,生怕漏了什么造成误诊,于是医生很详细的记录在病历里,你拿病历去理赔,与你当初投保的告知完全不一样。


投保的时候这也没问题那也没问题,理赔时这也有问题那有有问题,那就容易被保险公司拒赔。


投保的时候一定如实的健康告知,不要轻信业务员的承诺,这都不是事不用告知。


3、不知道如何理赔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理赔:有一被保险人拿资料去客服中心理赔,客服检查了一下资料告诉他,少病历本和诊断证明,被保险人不理解的说,医院给的资料都在这了,医生也没给开这些资料你为什么难为我?


客服也很无辜的说,这两样是判断事故性质的重要资料,是医生应该给写而没给写,您应该去医院补一下。


好不容易去医院补了一趟再来客服中心发现诊断证明没有盖医院的章,没有章意味着没有效力还得去医院再跑一趟,来回折腾两趟谁心里能好受?


这种理赔难其实和保险公司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不懂理赔,如果懂注意到了就没这么多事。


所以,如果有一位专业负责的保险服务人员,那么理赔将会简单很多。


4、保险责任认知错误


如果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猝死”的定义,百度一下“意外”的定义,如果不了解这两个定义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猝死”是“意外”,如果只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不买寿险,一般是赔不了的。


所以,放下固有的认知,保险该买还得买,不要被传言所迷惑,只要方法得当,理赔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