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磨蹭拖拉怎麼辦?有位老母親有辦法

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孩子放學回家後的時間安排,絕對是個世紀性難題。

上週,一直有乾貨和驚喜的 大手牽小手 刊登了一位復旦法律系的依依媽媽總結的陪讀經驗,引發了許多共鳴。

手手君隨手截幾張圖,看一下當時文章下留言的熱心老母親們的經驗之談:

當時,因為篇幅所限,文章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被手手君專門截取出來,今天單獨成文分享。

是什麼經驗呢?

就是用兩個本子,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是不是聽上去很懸?依依媽媽結合入學四年來的經歷,今天來給 大手牽小手 的朋友們,詳細分享一下她的經驗。

依依媽媽

復旦法律系畢業,注重雙語啟蒙、古詩講解,公眾號“育兒修行記”,分享育兒日誌和教育資源。

01,快速完成校內作業

是陪讀有效的大前提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就寫過一句,校內作業是個不得不過的坎兒。對課後時間進行安排的首要條件,就是孩子能快速完成校內作業

相信,這是老母親們的共識。

就我們就讀的公立學校而言,一二年級還好,無非就是讀一讀抄一抄默一默,作業量總體不算多。一般來說,孩子放學後1小時左右都能完成。

沒想到,到了三年級語文課外閱讀和作文、數學英語卷子等齊上陣,有時候作業量就要超過2小時,這時候就原形畢露了。

作業越多的時候,孩子越容易拖拖拉拉。

在娃幾次做到十點還沒完成,成功引爆老母親的“早睡焦慮症”之後,我決定採取措施,一定要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激發她的學習內驅力。

畢竟,我們兩口子都是早出晚歸的上班族,還常常要出差,如果不讓孩子把自主管理做好,光靠晚上那點陪讀時間,是很難有成效的。

為此,當時我看了不少書,嘗試了不少辦法,折騰了幾個月,什麼任務表、時間表、星星獎勵、禮物兌換等等,都用過。

然而,在短期見效後,這些方法漸漸沒什麼用了。

最終,倒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小本子,幫我解決了作業拖拉這一世紀難題。

一個是《美言錄》,一個是《作業登記本》。

前一個加強內在信心,後一個強化外在自覺。非常管用、非常省事。

02,美言錄既要寫,也要說

早在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曾經給她準備過一個“記功本”,專門用來記錄孩子的良好言行——孩子憑此可以獲得禮物,我們憑此可以固化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美言錄”與這個“記功本”類似,也是記錄鼓勵孩子的話。

差別在於,第一是儘量堅持每天記錄,第二是不僅要寫,還要當面誇。這既是對孩子行為的強化,也是對家長行為的矯正。

具體做法很簡單,和孩子一起挑個美美的本子,可以寫上名字,類似“王小胖美言錄”。

然後呢,每天晚上,不管你陪讀發了多大的火,最後都要讓自己平靜下來,深呼吸,攤開美言錄,和孩子一起討論,今天的哪些表現,比昨天有了進步;今天的哪些好習慣好表現,值得爸爸媽媽記錄下來。

其實,家長們看過這麼多公眾號文章,哪個不知道孩子是誇出來的呢?可是,落實到每一個陪作業的晚上,能聚起原氣真心誠意地表揚孩子嗎?——能不吼不罵已經不錯了!

我們常常忘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知不覺中卻用放大鏡去找出孩子的每一個缺點。而美言錄則是對我們家長的一個提醒。

事實證明,在管娃這件事上,鼓勵比打罵管用多了。

怎麼樣才能讓娃一放學就做作業,還一拳一尺一寸,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怎麼樣才能讓娃變得禮貌、努力、勇敢、樂觀、堅毅、守信、助人、有擔當……?

就是靠誇!

其實一開始,我覺得這方法大概只適用於低年級的娃。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沒那麼好“糊弄”了。

可沒想到,在四年級上學期啟用“美言錄” 後的一個月內,娃的生活節奏就得到了控制,即便是面臨期中考試,作業也都基本在八點前完成,還能每天進行運動、閱讀。

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在面對一些小挫折的時候,也變得更勇敢、更自信、更能堅持。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像科學家愛因斯坦、臺灣作家林清玄等名人在成長道路都因為師長的一句鼓勵而奮發向上,譜寫了與此前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雖然我們的良言、美言也許不像那些名人的師長那樣振聾發聵,但是每天寫上一兩句,對著孩子的眼睛真誠地表揚上幾句,總能有幾句讓孩子看對眼聽入心,從而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內心,克服作業壓力和拖拉情緒,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話可能聽著很雞湯,但請相信一個四年級普娃老母親的經驗,試試看,堅持一段時間,或許你會看到驚喜!

02,用作業登記本,記錄作業時間

你會不會第一反應是:這玩意學校裡都有啊!

沒錯,通常小學裡都會下發作業登記本,也叫家校備忘錄,用以記錄作業以及家長和老師進行留言溝通。

但是,一般學校的作業登記本都只要求家長在每項作業完成後打鉤簽字,沒有額外的要求。

而我們,則要進一步好好利用這個本子,在登記的每一項作業後,寫上孩子開始做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然後算出該項作業的耗時,以及完成當天所有作業的總耗時。

如果你覺得直接寫在學校本子上會被老師批評,就自己再另外備一個家庭版作業登記本,把每天晚上要做的學校專業、機構作業或者家庭作業都登記上去。

我們一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只是為了分析記錄娃的作業時間,可是誤打誤撞,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娃每項作業的完成時間開始逐漸減少

比如每天一篇的語文閱讀理解,從原來的23分鐘,逐漸減少到11分鐘,進而減少到7分鐘。作業的總時間從原來的平均2小時縮減到不到1小時,完成學校作業的時間從晚上七點半提早到了晚飯前。

很快,娃就提出自己記錄作業時間。

一段時間以後,娃對於每項作業所需要的時間瞭如指掌,作業效率大幅提高。很多作業在學校裡就能完成,每天晚飯前還能在戶外玩個一小時。

記錄作業時間這件小事能帶來如此多、如此迅速的改變,其實是因為其中蘊藏了一些很微妙的心理因素。

孩子做作業拖延、磨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能力問題,另一個是意願問題。

首先是能力問題。

拖延是一種本能,因為覺得過程很困難,或者結果很糟糕,而不願意面對。

大部分孩子對於作業往往只有一個模糊的認知。看到作業本上那麼多條目,會嚷嚷“永遠做不完”,“作業太難了!”

實際上,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都跟課上教過的內容有關,並不會有太大的難度,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會太多。

通過記錄作業時間,孩子對於完成作業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原來,作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原來,完成作業最多也就需要2小時。

認知帶來了掌控感,帶來了信心:自己有能力及時完成作業。

如果,在孩子心中,完成作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難度就跟打遊戲差不多,那他幹嘛要拖延呢?

當然,對於一部分靠自己能力的確無法完成作業的孩子,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幫助,先把孩子的作業能力提高起來。

其次,是意願問題。

看,又回到剛才“美言錄”上了!

通過“美言錄”的持續鼓勵表揚,固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從而形成習慣,並且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因為更高的自尊水平,意味著更高的自我要求。

孩子天然都是有上進心的。當她每天記錄下作業時間的時候,她自己也會在意,今天這項作業做了多久,有沒有進步。

父母再一表揚,今天做語文速度提高了,明天書寫質量進步了,孩子心裡就更會攢起勁兒來快快做,好好做。

一旦孩子嚐到了快速完成作業的甜頭:晚飯前的戶外玩耍,晚飯後的輕鬆時光,再也沒有因作業而引發的緊張家庭氛圍,以及良好的自我感受“我是棒棒噠!”……

快速完成作業的意願會變得更強烈,推動她在學校的自習課、甚至課間抓緊時間奮筆疾書,推動她回家後專心致志快速完成所有作業。

孩子的作業管理跟保養皮膚類似,由外而內往往是徒勞,由內而外才是根本辦法。

再貴的面霜也抵不過睡眠充足、定期鍛鍊,再誘惑的外在獎勵,也比不上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這兩招既治標又治本,推薦大家試試。

03不可全管,也不可不管

這兩本本子有沒有用?當然有用。

夠不夠?不夠。

孩子畢竟是孩子,為了做完作業早點玩,在做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偷工減料”,比如該朗讀三遍的沒讀,該默寫的沒默,老師不檢查的就不做——沒錯,這些我家孩子都幹過!

雖說隨著娃的年齡增長,家長應該逐漸學會放手,但在小學階段還是不可全放。事無鉅細都要管的直升機父母固然做不得,但是當撒手掌櫃也是不行滴。

孩子畢竟是孩子,偷懶幾乎也是種本能。

所以,即便你覺得孩子已經基本建立起自我管理的好習慣,適當時候也還是要查一下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效率高是值得追求的,但是作業也是得踏踏實實完成的。

一點經驗,與奮戰在陪讀第一線的老母親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