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蓝光涅槃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4月16日,蓝光发展(600466.SH)发布2019年度报告,期内蓝光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实现销售金额1015.37亿元,同比增长18.70%,销售面积1095.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63%。


相比于规模,蓝光的盈利能力更亮眼,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1.94亿元,同比增长27.17%;净利润41.59亿元,同比增长66.63%;归母净利润34.59亿元,同比增长55.53%;净利率达到10.61%,同比提升了2.5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行业陷入规模降速,利润停滞的情况下,蓝光在2019年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纵观过去3年,蓝光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32.14%,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82.41%。


利润与规模并重的战略,使蓝光真正做到了高质量的发展。



东进南下成效凸显


2019年,对于蓝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正式加入千亿俱乐部,还开启了“上海+成都”双总部运行模式。


以上海为运营总部所在地,意味着蓝光发展的全国化布局进一步深化。这不仅是象征意义,更是蓝光近年来战略版图不断扩张的缩影。


从年报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蓝光布局的六大区域,2019年销售额均突破百亿。大本营成都的销售份额已经有所减少,而华南、华中、华北等区域则大幅提升,非西南地区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近56.4%,其中华东区域已经成为最大粮仓。


2019年,蓝光的销售规模中,西南(包括成都区域和滇渝区域)占比30%,华东区域占比26%,华中区域占比22%,华南和华北区域占比分别为12%和10%,全国化格局已经形成。


而蓝光发展新任CEO迟峰,此前就曾从江苏区域一路打拼,做到华润置地华东大区总经理,对于华东区域的发展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蓝光的这一人事任命计划,足见全国化发展的决心。


截至2019年底,蓝光发展已在全国布局60余个城市,累计开发项目近400个,全国化布局进一步深化,销售分布日趋均衡,为规模增长打下基础。


近年来,蓝光采取“1+3+N”战略布局,从成都大本营出发,东进南下,聚焦于中国人口增长高地,尤其是三大城市群,通过深耕及拓展并举,不断强化新一线、二级及强三线的投资占比。


向高能级城市群聚焦,使得蓝光产出更多高溢价产品。这个过程中,蓝光通过收并购、合作开发、产业拿地、代工代建等多元化方式拿地,有效降低拿地成本,双管齐下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2019年,蓝光新增4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21万平方米,其中新一线和二线占比60%、强三线占比40%。


2020年,蓝光计划土地投资不超过400亿元,比去年上升11%。


随着在华东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等高能级城市群不断深耕,蓝光战略布局不断深化,打开规模与利润的想象空间,为高质量增长奠定战略基础。


搭建A+H双资本平台


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蓝光在2019年成功降低杠杆,保证财务安全。


2019年末,蓝光发展净资产为391.21亿元,同比增长44.40%;净负债率为79.20%,同比下降23.44%个百分点,财务杠杆降幅非常明显。


根据《2019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125家上市房企的净负债率均值为92.52%,蓝光发展优化后的净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值,整体保持良性势头。


蓝光发展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与16家大型银行建立总行级战略合作,多元化、全方位拓展境内外市场融资渠道,授信总额超2200亿元。


更加稳健的财务状况使得蓝光获得评级机构认可,3月大公国际上调蓝光主体信用评级至AAA,叠加流动性宽松预期,今年蓝光的融资情况有望改善。


在资本市场,2019年蓝光还实现了另一创举:成功分拆了蓝光嘉宝服务在港股上市,获得招商局资本等六家知名基石投资者鼎力支持,53倍认购覆盖,创港股上市物管行业纪录。


这意味着蓝光发展已经构筑起A+H双资本平台,更为“人居蓝光+生活蓝光”双擎业务模式提供了实业和资本对接的通道,进一步保障蓝光的资金条件,为未来高质量的增长,提供充足弹药。


上市后,蓝光嘉宝的第一份财报亮眼,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50%。


物业服务俨然已经成为蓝光发展的又一增长动力,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助力规模与利润的同步高质量发展。


“上海、成都双总部的全国化进程,蓝光嘉宝服务港股上市的企业现代化进程,都标志着集团的蜕变,我称之为‘涅槃’。”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曾这样总结2019。


站在千亿起跑线上,占据更高的发展视角,面向海内外资本市场,经过涅槃的蓝光,会创造出怎样的202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