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虎门归属于东莞?

无心冰冷的唇

虎门离东莞老城区不到30公里。历史上随东莞建制的变迁,虎门属南海郡番禺县、从东莞属南海郡、从东莞属增城、从东莞属广州。从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将县治从南头(现在深圳南山区南头古城)迁至涌(今东莞市莞城区),虎门就一直隶属于东莞,所以虎门隶属东莞管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以下简单谈谈虎门:

在东莞的历史上,莞城为中心,而虎门、寮步、石龙为副中心。尤其在明清以后,商业繁荣,虎门口成为广东市舶司规定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少数港口之一,许多广东特产及手工业品经此转往世界各地,虎门成为广东海外贸易重要中转站。

(图为 虎门大桥)

1839年6月发生在虎门的“虎门硝烟”,是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虎门这一地名也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现在去到虎门,昔日林则徐虎门硝烟池遗址、威远炮台、沙角炮台,仍在向参观者讲述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图为 海战博物馆)

如今的虎门是东莞经济实力最强的镇街,在全国镇级行政单位也是排在前列。其常住人口超过60万,无论从经济数据还是人口数量,不逊色一些中等城市。可能就是因为行政级别与实际发展状况不匹配,虎门的城市建设虽然也是道路宽敞、高楼林立,各种市政设施似乎也有,而且商贸发达,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些脏乱,与主城区(东城、南城等)的城市管理还是有差距,这也是东莞很多镇都存在的问题:经济数据并不弱,城市建设远看也挺不错,但深入一点近看,就能看到镇与城市的距离。

(图为 沙角炮台遗址)


whitedeer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虎门归属于东莞?

先了解虎门的历史。

虎门,本义指珠江从狮子洋通往伶仃洋的出海口,即虎门水道,后多泛指虎门水道及其两岸的沿江陆地。

2000多年前,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虎门也属番禺县,两者是并列关系,没有从属关系。

后来汉顺帝分番禺之地,设增城县,东莞于增城治下。而虎门,依旧属于番禺。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

虎门水道东岸归宝安县,西岸则归番禺县。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至此,虎门水道东岸由东莞县辖。

也就是说,虎门1300多年前归属东莞,因为行政区域调整以及改名。

虎门炮台、虎门硝烟处亦位于东岸,虎门一词逐渐专指虎门水道东岸。

香港开埠后,太平(太平墟)正好位于广州至香港的中间,遂逐渐繁荣起来,并设太平镇。而虎门一词又常指太平与虎门水道之间的区域。

1958年10月1日,虎门、北栅、长安、沙田、太平等乡镇,合并成立虎门人民公社。

其后,太平、长安、沙田等地先后自虎门分出,虎门公社(虎门乡)成为太平镇周的农村区域。

1985年虎门乡与太平镇合并设虎门镇,驻太平。

1998年新湾镇并入虎门镇。


中奖啦

虎门镇管理的区域(以下简称“虎门”)历史悠久,为江海夹角冲击地,系东莞一脉延伸的西南区域,2000多年前就归属东莞。[8][1]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东莞地属中华九州之扬州南境。虎门境内已有古人类定居,从事渔猎生产。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虎门属南海郡番禺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称南越王,虎门属南越国。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虎门从东莞属南海郡。东汉顺帝时,一度从东莞属增城。[8]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立东官(莞)郡,虎门属其所辖的宝安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郡置州,从东莞属广州。

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宝安县更名为东莞,移县治于到涌(今莞城)。其后,虎门一直隶属于东莞。北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东莞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增城县。开宝七年(974年),恢复设置东莞县,虎门仍属之。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又随东莞属广州府。宋代于县下设乡,今虎门所辖区域属归城乡。元代设广州总管府,虎门从东莞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制称广州府,行政区域沿宋制,以乡统都,虎门镇现辖区域分别隶属于东莞县归城乡第七、八、九都。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京山、中堂、白沙三寨为巡检司。翌年,再立缺口司,虎门属缺口司管辖。清乾隆年间,把各村镇划为司、乡、都、图、坊五属管辖,虎门为缺口司所属直至清末。[8]

民国初期,东莞县建立区、乡制,虎门所属区曾分别称八区、五区、三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太平改墟立镇,次年又改称虎门市。随后,虎门所属区改称十一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军侵占虎门,民国政权瘫痪。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东莞县政府重立,虎门划属第五区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仍属第五区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东莞全境解放,今虎门所属地域中的太平设置为东莞县辖市,其他地域则隶属东莞县第六区。

1950年5月,太平市改设为太平镇,直属东莞县至1958年虎门人民公社成立。

1953年初,土改复查,东莞全县划分为15个区。原东莞县第六区所辖怀德、树田2个乡划属第九区,小虎乡划入第十一区,余下镇洲、赤龙、博涌、北宁、南北面、虎洲、南栅、基宁、白沙等9个乡设置为第十区。同年,第九区并入第十区。

1954年6月30日,东莞县第十区的塘郎、杨屋2个乡划属东莞县第三区(后改称寮步区),基宁、镇州、南北面等3个乡划属新成立的东莞县第十一区(后改称沙田区)。

1955年9月,东莞县所辖农村行政区名称,由按数字排序称谓,改为以区公所驻地地名命名,原东莞县第十区改称虎门区。

1957年3月,东莞实行撤区并乡,撤销区建制,合并成立大乡。虎门区撤销,其辖区各小乡合并成立虎门、北栅、沙头(后改称长安)3个大乡。沙田区撤销,其所辖基宁小乡划属沙头乡,立沙划属彰澎乡,其余地域归属虎门大乡。

1958年9月20日,东莞县废除大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虎门、北栅、长安3个大乡及太平镇合并成立虎门人民公社。

1959年5月30日,太平镇由虎门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太平镇人民公社。同年8月28日分设成立长安人民公社。[8]

1960年5月,长安人民公社重新并入虎门人民公社;1961年7月再从虎门人民公社分出。

1960年4月至1961年6月,将沙田、新沙、大洲等片区划属厚街人民公社(上述片区与立沙片区于1961年6月21日分出独立沙田人民公社)。

1974年4月11日,莞城、石龙、太平等3个渔业人民公社合并,成立新湾渔业人民公社。

1980年6月,太平镇人民公社改设为太平镇,成立太平镇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成立虎门区公所和新湾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分别管辖原虎门人民公社和新湾渔业人民公社属域。同时将原虎门人民公社所属阿娘鞋岛(威远岛)之南面、北面、九门寨、武山沙4个生产大队划归太平镇辖。

1985年9月,东莞撤县设市(县级市),虎门镇所属区域仍属东莞市辖。同年10月4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虎门镇,原太平镇和虎门区所辖行政区域均划归虎门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太平镇政府驻地改称太平港,为虎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8]

1986年11月8日,撤销新湾区,设立新湾镇。

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东莞升格为地级市,虎门镇仍直隶东莞市辖。

1998年7月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新湾镇建制,其所属先锋、红锋管理区分别划属沙田镇、中堂镇,其余港湾、向东等10个管理区和新湾居委会划归虎门镇管辖


安慕汐r

虎门与东莞的关系很特殊,虽然其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都很好,但是从行政级别上来看的话,它只是东莞的一个镇而已,东莞和中山是全国唯一的是由市直管镇的,没有设置县这一行政级别.而虎门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东边,总面积达178.5平方公里,本地人口12万人,而外来人口却达到了50多万人。

作为东莞的一个重镇,这里的交通网络体系发达,水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延伸到珠江三角洲,几个大型货柜码头和正在规划的沙角河仔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承担了重要的进出口业务,许多货船从这里出发前往东南亚地区;航空方面,虎门距离广州机场、深圳机场、珠海机场都不远,因此其航空枢纽的区位优势是不错的;陆路交通就更为发达了,虎门境内贯通了广深珠高速公路、S256省道,只需1个小时的时间便可利用其快速公路网络抵达珠三角的主要城市。因此虎门虽然作为一个镇,但是却承担起了远超镇地位的城市功能。


人在佛山

虎门,本义指珠江从狮子洋通往伶仃洋的出海口,即虎门水道,后多泛指虎门水道及其两岸的沿江陆地。


虎门归属于东莞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我们都知道每个镇的划分,都是根据河流的走向和山川,这里同样也不例外,以前东莞是一个县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说法,后来东莞由县级市剩格为地级市才有这样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