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河南坠子?

用户68736146

河南坠子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比较陌生,它源于河南。大家都知道豫剧、曲剧等都出自河南,也很熟悉,这个河南坠子知道的并不多。推其原因,可能是河南坠子的名家比较少且名气较小,当然也可能在坠子戏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别的原因。



7

本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北人,对这个戏种非常喜欢且熟悉。不知道为什么,地道的河南坠子戏竟然在河北保定一带包括京津地区很是盛行。本人早先也咨询过一些当地老年人,也查过一些资料,最可靠的说法应该是民国时期一些坠子名家来北京发展,逐渐在华北一带流传开来。

本人小时候,村里面逢年过节唱大戏,最多的就是坠子戏,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先引用网上的一段资料: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是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大概有一百多年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1930年左右,在河南一带享名的坠子戏名家乔利元和乔清秀夫妇应邀赴天津演出,后期董桂枝、程玉兰等名演员随后而至。她们在天津坐场演出又灌制唱片,影响非常之大,,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坠子同众多的曲艺种类一样,相继传入上海、沈阳、西安、兰州、武汉、重庆和香港等地,到现在都有传承,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坠子演员们积极编演了一批迎合时代的新曲目,宣传新思想,歌颂新生活。他们应时代的发展,对河南坠子的音乐、表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马玉萍、刘慧琴、李少华等,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纯阳命理

提到河南坠子,我看见前面的朋友已经回答了很多,包括来源啊,发展过程啊!这些我就不多回答了。

我忍不住想说说我喜欢的演员曹元珠老师。

我最初对这个曲种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直到听了曹老师的《游西湖》。曹老师现在已经不能登台演出了,据说在养老院住着。退休前主要是在北方曲校任教。

我听到的是音配像,应该是天津电视台录制的。那个感觉是直击灵魂的。尽管几十年过去了,那时候的录音条件和水平录制的声音是远不如现场的质感。

然而,我却在听过后,体会到为什么戏迷票友捧角儿,追着迷恋着。倘若时光可以穿越,我能早点遇到她,一定也是痴迷的。

当然,现在一些年轻演员的水平也很高。有些甚至于是超越曹老师的。然而,先入为主,都没有及当年听曹云珠时候的那种惊艳——河南坠子可以这么好听!

现在来说,河南坠子的传承也和其他曲艺一样,面临着很多困境。我也曾经试图做点什么,遗憾的是,人微言轻,只能多听几次。


小黑豆

河南坠子流行和发源于河南,属于地方特色,百听不厌,深受农村百姓喜爱,我就是本随着坠子长大的,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曲艺 的一种。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 是短篇。


希望你别冷落了我

河南坠子属于北方曲艺,以河南方言演唱,溶入河南豫剧,曲剧,越调,小调,民歌等多种因素,节奏欢快活泼,深受老百姓喜爱。


张波45

河坠子当年在济南同相声,琴书,快书,西河大鼓,评书平分秋色。坠子把梨花大鼓的音乐吸收不少。山东名家不少。刘瑞连,郭文秋,謝惠芳(西河皇后王大玉之女)毕xx。听说刘瑞莲大师在菏泽办曲校,想学的可搜索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